漂浮式花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10318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15 15: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为一种漂浮式花盆,包括:一植栽容器,其凹设有一第一容置空间,该植栽容器底部设有一第一开口贯通该第一容置空间;一漂浮体,界定有一空腔,用以获得一浮力,该漂浮体承载该植栽容器,该空腔与该第一容置空间相隔离,该漂浮体底部设有一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一吸水体,是设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该吸水体包含有一延伸部,该延伸部穿过该第一开口并向该第二开口延伸。通过漂浮体使植栽容器漂浮于水面,另利用吸水体的毛细作用,缓慢吸附水分至第一容置空间内的土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一种漂浮式花盆,通过漂浮体使植栽容器完全漂浮于水面之上,大部分植物皆可使用,并透过吸水体吸附水分,通过毛细作用将水分缓慢渗透至植栽容器内的土壤。
技术介绍
一般植栽容器若未设计有蓄水的构造,则需频繁地对植栽容器浇水,以保持土壤的湿度,此动作不仅相当麻烦,也可能使得植栽容器积水,造成蚊虫的孳生,若能对植栽容器加以改良,使其具有蓄水的构造,且防止蚊虫的孳生,则使用者不仅方便对植栽容器浇水,也可长时间免浇水及减少浇水的次数,亦可保持环境的卫生,减少因蚊虫叮咬而产生相关的疾病。使用漂浮式植栽容器的专利如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号M350235的「浮球式水培器」所示,该专利前案是说明一种浮球式水培器,包含:一基座,中间设成镂空的承放座,可供水培植物置放,且该承放座的周边径向设有至少三个延伸杆;以及至少三个浮球,是分别结合在该延伸杆上,用以使该基座浮在水面上。由此,运用诱导气根技术提供氧的通气组织信道的悬空架构,维持根茎有氧呼吸,确保静止水培植物的正常生长,且又具有平衡稳固、组装简单快速等多重功效者。该专利前案尚有不足之处有待改进,主要原因在于:前案是于植栽容器上设置浮球,由此使植栽容器漂浮于水面,但前案的植栽容器有部分位于水面底下,可能发生植物吸收过多水分而造成根系腐烂,前案使用的方式仅适用于培育水生植物,因此应用层面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前述专利的缺失,本技术提供一种漂浮式花盆,包括:一植栽容器,是凹设有一第一容置空间,该植栽容器底部设有一第一开口贯通该第一容置空间;一漂浮体,界定有一空腔,用以获得一浮力,该漂浮体承载该植栽容器,该空腔与该第一容置空间相隔离,该漂浮体底部设有一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一吸水体,是设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该吸水体包含有一延伸部,该延伸部穿过该第一开口并向该第二开口延伸。进一步,所述吸水体包含有片状的一顶部,该顶部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的一底面。进一步,所述底面包含有至少一垫块,该垫块用以接触所述顶部,使所述顶部与所述底面之间保留有一第一间隙。进一步,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之间设有一通道,所述延伸部是位于该通道中。进一步,所述延伸部与所述通道之间是保持有一第二间隙。进一步,该吸水体为一多孔隙陶瓷。进一步,该延伸部为空心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能使植栽容器完全漂浮于水面之上,且能避免植物吸取过多水分;2、本技术可以直接漂浮在池塘、水池或水道的水面上,利用吸水体伸入水面下,并通过毛细作用吸附池塘、水池、水道的水分至植栽容器内的土壤,不需另对植栽容器浇水;3、本技术能使植栽容器漂浮于水面,美化该水域;4.遇下雨致植栽容器积水时,本技术的第一间隙及第二间隙可以作为排水路径,避免蓄留积水导致植物的根部腐烂;5、本技术的吸水体呈空心状,能减少制造成本及减轻重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平面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一),是说明本技术吸水体吸水使用情况。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二),是说明本技术植栽容器排水使用情况。上述说明书附图中标记说明如下:I植栽容器11第一容置空间12第一开口13底面14垫块2漂浮体21空腔22第二开口3吸水体31延伸部32顶部4通道41第一间隙42第二间隙A植物B土壤C水域D上方接合处E下方接合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漂浮式花盆的主要功效将可于下述实施例清楚呈现。首先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包含:一植栽容器1、一漂浮体2及一吸水体3。续请配合参阅图2所示,该植栽容器1,是凹设有一容置空间11,且该植栽容器I底部设有一第一开口 12贯通该第一容置空间11。该漂浮体2,界定有一空腔21,用以获得一浮力。使该漂浮体2用以承载该植栽容器1,该空腔21与该第一容置空间11相隔离,该漂浮体2底部设有一第二开口 22,该第二开口 22与该第一开口 12相连通。续请配合参阅图3所示,该吸水体3,为一多孔隙陶瓷,是设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11,该吸水体3包含有一延伸部31,该延伸部31为空心状,该延伸部31穿过该第一开口 12并向该第二开口 22延伸,该吸水体3用以吸收水分,并通过毛细作用使该水分供应至该第一容置空间11 (请配合参阅图4)。该吸水体3包含有片状的一顶部32,该顶部32位于该第一容置空间11的一底面13,该底面13包含有至少一垫块14,该垫块14用以接触该顶部32,使该顶部32与该底面13之间保留有一第一间隙41。较佳的是,该第二开口 22与该第一开口 12之间设有一通道4,上述延伸部31是位于该通道4中。在本实施例中,漂浮体2具有上方开口(图中未示出)与一下方开口图中未示出,前述植栽容器I是套入该漂浮体2,二者的上方接合处D与下方接合处E均施以胶合或超音波结合,以确保该漂浮体2在漂浮时不致进水。较佳的是,该延伸部31与该通道4之间是保持有一第二间隙42。续请配合参阅图4至图5所示,本技术放置于水面,利用该漂浮体2的空腔21获得一浮力,使该植栽容器I漂浮于水面上。利用吸水体3伸入水面之下,并通过毛细作用吸附水分至植栽容器内的土壤,使该第一容置空间11内的一植物A及土壤B,不需浇水亦能获得适当的水分,以供该植物A生长所需。本技术透过该吸水体3的多孔隙陶瓷结构体将水分从一水域C汲起并提供给该植物A吸收,使土壤B不至于过湿或水分不足,而让植物A可以持续获得水分。本技术该漂浮体2只有一半的位置会接触到水,该第二开口 22与该第一开口12之间设有该通道4。在本实施例中,该延伸部31是位于该通道4并与该漂浮体2的第二开口 22呈齐平状态,因此该植栽容器I并不会直接接触到水面,而是利用具有多孔隙构造的该吸水体3的延伸部31伸入水面吸收水分而获得供应(请配合参阅图4所示)。本技术当摆放在户外,一旦遇到下雨天,为避免水流入该植栽容器I内部无法流出,造成该植物A根系腐烂而导致死亡。因此在该植栽容器I的底面13特别设计有至少一垫块14,该垫块14用以接触该吸水体3的顶部32,当吸水体3放入该植栽容器I后,使该顶部32与该底面13之间自然保留有该第一间隙41让水得以顺利排出,并且该第二开口 22与该第一开口 12之间设有该通道4,该吸水体3的延伸部31是位于该通道4中,该延伸部31与该通道4之间是保持有该第二间隙42。通过该第二间隙42与该第一间隙41的设计,当下雨天时,可将该植栽容器I内的积水快速排出(请配合参阅图5所示)。较佳地是,该水域C可以是池塘、水道、室内水池、或湖泊。但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当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依本技术权利要求的范围及新型说明内容所作简单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属本创作专利涵盖的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漂浮式花盆,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植栽容器,其凹设有一第一容置空间,该植栽容器底部设有一第一开口贯通该第一容置空间; 一漂浮体,界定有一空腔,用以获得一浮力,该漂浮体承载该植栽容器,该空腔与该第一容置空间相隔离,该漂浮体底部设有一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 一吸水体,是设置于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漂浮式花盆,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植栽容器,其凹设有一第一容置空间,该植栽容器底部设有一第一开口贯通该第一容置空间;一漂浮体,界定有一空腔,用以获得一浮力,该漂浮体承载该植栽容器,该空腔与该第一容置空间相隔离,该漂浮体底部设有一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一吸水体,是设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该吸水体包含有一延伸部,该延伸部穿过该第一开口并向该第二开口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添印施升昌林毅惟吴兆伟林信志
申请(专利权)人:远东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