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籽包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0721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棉籽包装机。它包括机架、控制电路及与机架连接的进料斗、称重斗、装包管、将进料斗内的棉籽传送到称重斗内的棉籽传送机构、将称重斗内的棉籽卸到装包管内的棉籽卸料机构,进料斗、称重斗、装包管自上而下依次相通,棉籽传送机构和棉籽卸料机构接控制电路。由于采用棉籽传送机构将进料斗内的棉籽传送到称重斗内,解决了棉籽流动困难、无法依靠自重下料的问题,因此棉籽靠所述的机械方式下料非常容易,又由于采用棉籽卸料机构将称重斗内的棉籽经装包管卸到包装袋内,摆脱了人工装包的传统操作模式,因此劳动强度大幅降低。可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包装棉籽、劳动强度小。(*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包装领域中的一种颗粒物料包装机,特别是涉及一种棉籽包装机。技术背景目前在棉花加工行业,棉籽包装普遍采用人工装包,劳动强度大,加之棉籽含粉尘及游离纤维较多,以至生产车间内的卫生条件较差。市场上现有的定量包装机适用于包装比重远大于棉籽的粮食作物,气动控制件和密封易损件较多,结构设计较复杂,以至其采取自重下料、夹包称重方式,不适用于包装比重相当小的棉籽(即不适合在轧花厂中使用),其原因略作分析如下1、由于各轧花厂的剥绒道数不同,残绒率也各不相同,棉籽上的残绒导致棉籽之间有粘附力,加之棉籽的比重相当小,使棉籽流动困难,因此棉籽靠自重下料非常困难;2、由于棉花加工行业中用来盛装棉籽的包装袋没有统一规定,不同材料的包装袋之间自重相差较大,采取夹包称重方式将造成实际重量误差(即包装精度低),使得已被包装棉籽的产量统计数据不准确,另外有时还会出现滑包、漏包等现象,影响生产;3、该机的密封易损件较多,故障率较高,且该机内没有安装其出现故障后可进行自动溢流转人工包装的装置,因此只能对其进行维修,而各轧花厂采取的是流水作业方式,这样使得整条棉花加工生产线被迫停机并造成严重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包装棉籽、劳动强度小的棉籽包装机。本技术所提供的棉籽包装机,包括机架、控制电路及与机架连接的进料斗、称重斗、装包管、将进料斗内的棉籽传送到称重斗内的棉籽传送机构、将称重斗内的棉籽卸到装包管内的棉籽卸料机构,进料斗、称重斗、装包管自上而下依次相通,棉籽传送机构和棉籽卸料机构接控制电路。棉籽经常规公知的输送方式进入进料斗内,控制电路先使棉籽传送机构启动,将进料斗内的棉籽传送到称重斗内,再使棉籽卸料机构启动,随后将包装袋套在装包管的下端,使得称重斗内的棉籽经装包管被卸到包装袋内,卸完后控制电路使棉籽卸料机构停止运行、同时又使棉籽传送机构启动,进行往复循环操作。由于采用棉籽传送机构将进料斗内的棉籽传送到称重斗内,解决了棉籽流动困难、无法依靠自重下料的问题,因此棉籽靠所述的机械方式下料非常容易,又由于采用棉籽卸料机构将称重斗内的棉籽经装包管卸到包装袋内,摆脱了人工装包的传统操作模式,因此劳动强度大幅降低。可见,本技术适用于包装棉籽、劳动强度小。所述机架包括长方体状框架、悬挂框架、 形框架,悬挂框架担置在长方体状框架上敞口端的两纵向侧边中部后伸进该框架上部内, 形框架与长方体状框架下敞口端的纵向一侧相接;进料斗由横置的V形筒和U形壳上下连通而成,V形筒的上敞口端高于长方体状框架,U形壳置于悬挂框架内的横向一侧且其下侧一端开有下料口;棉籽传送机构由下料电机、通过皮带与下料电机相连的减速器、横向下料绞龙组成,下料电机、减速器置于悬挂框架内的横向另一侧,下料绞龙的螺旋叶片可转动地置于U形壳内,下料绞龙的绞龙轴两端伸在U形壳外且通过两个轴承座担置在悬挂框架上,绞龙轴靠近所述减速器的一端通过链条与该减速器相连,下料电机接控制电路。尽管棉籽较轻、棉籽上的残绒使棉籽间有粘附力,但通过下料绞龙的螺旋叶片可将进料斗内的棉籽传送到称重斗内。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机架还包括方形框,方形框担置在长方体状框架下敞口端的两纵向侧边中部且高于该端,方形框的横向两侧边上各固设一个压力传感器,方形框的任意一纵向侧边上固设一个压力传感器,所述的三个压力传感器呈三角形布置;上下端敝口的称重斗外侧下部沿横向有指向方形框上述纵向侧边的一个安装框架,称重斗下端、安装框架伸进方形框内,且称重斗担在方形框横向两侧边上所设的两个压力传感器上,安装框架担在余下的那一压力传感器上,使得称重斗、安装框架处在长方体状框架内且位于U形壳的下方;棉籽卸料机构由装包电机、通过皮带与装包电机相连的减速器、卸料组件组成,装包电机、减速器设在安装框架上,卸料组件由横向转轴、设在转轴中部的水平卸料板构成,卸料板可转动地置于称重斗的内腔下部且与所述内腔密封配合,转轴两端伸在称重斗下部外且通过另外的两个轴承座担置在称重斗下部,转轴靠近所述减速器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该减速器相连;联轴器上垂直固设相互对称的两个纵向水平触发板,称重斗的外侧下部设有控制装包电机停转的接近开关,接近开关的位置与任意一个触发板的位置相应,联轴器转动使得任意一个触发板靠近接近开关,且触发板与接近开关之间有转动间隙;装包电机、三个压力传感器、接近开关接控制电路。连续传送到称重斗内并堆积在卸料板上的棉籽借助三个压力传感器使得其重量信号被不断送入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将所述棉籽的重量同步称出且当该重量达到设定的装包重量时,使下料电机停转;同时控制电路使装包电机启动,随后将包装袋套在装包管的下端,装包电机经相连减速器驱动联轴器、转轴,使得卸料板翻转,当所述棉籽从称重斗内全部倒出并经装包管被卸到包装袋内时,卸料板刚好转动180度又回到水平位置,且联轴器带动任意一个触发板靠近接近开关后,接近开关向控制电路发出信号,控制电路使装包电机停转、同时又使下料电机启动,进行往复循环操作。由于采用以上结构使先称重、后装包方式得以实现,因此本技术的包装精度高,且已被包装棉籽的产量统计数据较为准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长方体状框架的上敝口端盖有可将V形筒围住、上敞口端小、下敞口端大的四棱台状罩壳,且罩壳的上敝口端与V形筒的上敝口端吻合连接,长方体状框架的周向敷有与罩壳的下敞口端连接的四块围板,长方体状框架的下敞口端与上下端敞口的装包管的上端连通;V形筒中远离下料电机和相连减速器的那一横向侧板上开有溢籽孔,挡板密封设在溢籽孔、方形框的横向相应侧侧边、罩壳的相应部及长方体状框架相应部的三块围板之间,且使得罩壳和长方体状框架内具有与装包管上端相通的棉籽溢流通道。当本技术出现故障时,棉籽就会经溢籽孔、棉籽溢流通道直接流入与装包管下端相套接的包装袋内,随后进行人工称重,避免了棉籽在进料斗和/或在称重斗内堆积(即本技术出现故障后可进行自动溢流转人工包装),换言之,本技术即使出现故障,也能在未经维修的情况下进行棉籽包装,这样整条棉花加工生产线就无需停机,也就不会造成严重损失。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罩壳上与下料电机和相连减速器位置相应处开有吸风口;装包管靠近 形框架的那侧下部铰接大体U形的绷紧框,绷紧框下端与 形框架之间装有弹簧。使用时,将吸尘装置与吸风口连通,就可吸除在传送、卸倒棉籽过程中不断散布到罩壳内、长方体状框架内、装包管内的粉尘和游离纤维;通过绷紧框和相连弹簧使得与装包管下端相套接的包装袋袋口被绷紧,这样棉籽从称重斗内倒出后就经装包管无泄漏地卸到包装袋内,避免了粉尘和游离纤维经包装袋和装包管之间的套合处外漏。因此,生产车间内的卫生条件得到较大改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最佳实施方式的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最佳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最佳实施方式的左视图;图4是本技术最佳实施方式的右视图;图5是本技术最佳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具体描述参见图1-图5,本棉籽包装机主要包括机架、控制电路及进料斗14、称重斗8、装包管19、将进料斗14内的棉籽传送到称重斗8内的棉籽传送机构、将称重斗8内的棉籽卸到装包管19内的棉籽卸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棉籽包装机,包括机架、控制电路、与机架连接且自上而下依次相通的进料斗、称重斗、装包管,其特征在于:将进料斗内的棉籽传送到称重斗内的棉籽传送机构、将称重斗内的棉籽卸到装包管内的棉籽卸料机构与机架连接,棉籽传送机构和棉籽卸料机构接控制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敬东
申请(专利权)人:固镇县棉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