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配备置入型无线充电器的定位鞋,包括定位鞋、柱状的无线充电器;定位鞋的鞋根位置埋设有无线充电定位主机,无线充电定位主机中无线充电接收电路的接收线圈设置在无线充电定位主机的内顶部;无线充电器包括电源、无线充电发射电路、柱状壳体,无线充电发射电器的发射线圈设置在柱状壳体的内底部,无线充电发射电路与电源相连;无线充电时,将无线充电器从鞋口插入鞋内,使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形成重叠,进行无线充电。使用时,将无线充电器直接插入鞋内,随意插入均可达到较为固定的位置与角度,能够轻松将定位鞋中的接收线圈与无线充电器的发射线圈对准,实现较大范围的重叠,在操作易用性与充电效能两方面实现平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充电定位鞋,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配备置入型无线充电器的定位鞋。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无线充电定位鞋的
中,对鞋进行无线充电的结构均是将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定位鞋放置在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充电板上。则需要将定位鞋中的接收线圈与充电板上的发射线圈尽可能对准,才能进行无线充电。定位鞋中的接收线圈与充电板上的发射线圈的重叠位置越小,则充电效率越低,所以必须对定位鞋在充电板上的放置操作控制精确,才能很好地实现无线充电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实现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快速定位的配备置入型无线充电器的定位鞋。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配备置入型无线充电器的定位鞋,包括定位鞋、柱状的无线充电器;定位鞋的鞋根位置埋设有无线充电定位主机,无线充电定位主机中无线充电接收电路的接收线圈设置在无线充电定位主机的内顶部;无线充电器包括电源、无线充电发射电路、柱状壳体,无线充电发射电器的发射线圈设置在柱状壳体的内底部,无线充电发射电路与电源相连;无线充电时,将无线充电器从鞋口插入鞋内,使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形成重叠,进行无线充电。作为优选,电源为蓄电池,固定设置在柱状壳体内,蓄电池与充电电路连接,通过充电电路的充电接口对蓄电池进行充电。作为优选,蓄电池的顶部与底部分别设置有上固定板、下固定板,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分别支撑于柱状壳体内,对蓄电池形成夹持固定。作为优选,上固定板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卡子,与卡子对应的柱状壳体的顶面开设有卡孔,卡子卡装在卡孔内,对上固定板形成限位。作为优选,柱状壳体的底面开设有通孔,通孔排列在发射线圈的范围内。作为优选,电源为外接市电,外接市电经变压器降压后与无线充电发射电路相连。 作为优选,无线充电器设置有电池仓,在电池仓内安装外接电池作为电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所述的配备置入型无线充电器的定位鞋,采用柱状的无线充电器,使用时,将无线充电器直接插入鞋内,在鞋口的限位作用下,无线充电器的位置相对固定,而且随意插入均可达到较为固定的位置与角度,能够轻松将定位鞋中的接收线圈与无线充电器的发射线圈对准,实现较大范围的重叠,在操作易用性与充电效能两方面实现平衡。无线充电器的电源可使用蓄电池、外接市电、外接电池等,可根据不同的要求实施不同的技术方案,得到不同产品,供不同需求的消费者选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效果图;图2是定位鞋的结构透视图;图3是无线充电定位主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无线充电器的俯视立体图;图5是无线充电器的仰视立体图;图6是无线充电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0是无线充电器,11是柱状壳体,111是上固定板,112是卡子,113是卡孔,114是下固定板,115是通孔,12是电源,13是发射线圈,20是定位鞋,21是无线充电定位主机,211是接收线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提供一种配备置入型无线充电器的定位鞋,具有无线充电功能。如图1所示,使用时,将无线充电器10直接插入定位鞋20内,在鞋口的限位作用下,无线充电器10的位置相对固定,而且随意插入均可达到较为固定的位置与角度,能够轻松将定位鞋20中的接收线圈211与无线充电器10的发射线圈对准,,实现较大范围的重叠。如图2、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定位鞋20的鞋根位置埋设有无线充电定位主机21,无线充电定位主机21中无线充电接收电路的接收线圈211设置在无线充电定位主机21的内顶部。如图4至图6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无线充电器10包括电源12、无线充电发射电路、柱状壳体11,无线充电发射电路的发射线圈13设置在柱状壳体11的内底部,无线充电发射电路与电源12相连。作为易用环保的实施方式,所述的电源12为蓄电池,固定设置在柱状壳体11内,蓄电池与充电电路连接,通过充电电路的充电接口对蓄电池进行充电。为了保证蓄电池在柱状壳体11内更稳固,蓄电池的顶部与底部分别设置有上固定板111、下固定板114,上固定板111与下固定板114分别支撑于柱状壳体11内,对蓄电池形成夹持固定。从而蓄电池避免在使用中发生上下位移,对本技术内的电路结构造成损伤。作为效果更优化的固定结构,上固定板111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卡子112,与卡子112对应的柱状壳体11的顶面开设有卡孔113,卡子112卡装在卡孔113内,对上固定板111形成限位。为了保证无线充电的性能,柱状壳体11的底面开设有通孔115,通孔115排列在发射线圈13的范围内。通孔115的开设,用于减少无线充电过程中由于阻挡而造成的能量损耗。本实施例中,柱状壳体11可以为圆柱体、椭圆柱体、长方柱体等各种能够插入鞋内的柱状体。对于无线充电器10,根据不同的实施需求电源12可以有不同的实施方式,所述的电源12可以为外接市电,外接市电经变压器降压后与无线充电发射电路相连,实现外接式供电,适用于家庭用户的使用。所述的电源12也可以为可拆装的外接电池,如干电池等,无线充电器10设置有电池仓,在电池仓内安装外接电池作为电源12,适用于临时使用,如临时外出使用,随处可购买干电池,方便使用。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用作对本技术的限定。只要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变型等都将落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配备置入型无线充电器的定位鞋,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鞋、柱状的无线充电器;定位鞋的鞋根位置埋设有无线充电定位主机,无线充电定位主机中无线充电接收电路的接收线圈设置在无线充电定位主机的内顶部;无线充电器包括电源、无线充电发射电路、柱状壳体,无线充电发射电器的发射线圈设置在柱状壳体的内底部,无线充电发射电路与电源相连;无线充电时,将无线充电器从鞋口插入鞋内,使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形成重叠,进行无线充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备置入型无线充电器的定位鞋,其特征在于,电源为蓄电池,固定设置在柱状壳体内,蓄电池与充电电路连接,通过充电电路的充电接口对蓄电池进行充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备置入型无线充电器的定位鞋,其特征在于,蓄电池的顶部与底部分别设置有上固定板、下固定板,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分别支撑于柱状壳体内,对蓄电池形成夹持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备置入型无线充电器的定位鞋,其特征在于,上固定板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卡子,与卡子对应的柱状壳体的顶面开设有卡孔,卡子卡装在卡孔内,对上固定板形成限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备置入型无线充电器的定位鞋,其特征在于,柱状壳体的底面开设有通孔,通孔排列在发射线圈的范围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备置入型无线充电器的定位鞋,其特征在于,电源为外接市电,外接市电经变压器降压后与无线充电发射电路相连。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备置入型无线充电器的定位鞋,其特征在于,无线充电器设置有电池仓,在电池仓内安装外接电池作为电源。【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配备置入型无线充电器的定位鞋,包括定位鞋、柱状的无线充电器;定位鞋的鞋根位置埋设有无线充电定位主机,无线充电定位主机中无线充电接收电路的接收线圈设置在无线充电定位主机的内顶部;无线充电器包括电源、无线充电发射电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配备置入型无线充电器的定位鞋,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鞋、柱状的无线充电器;定位鞋的鞋根位置埋设有无线充电定位主机,无线充电定位主机中无线充电接收电路的接收线圈设置在无线充电定位主机的内顶部;无线充电器包括电源、无线充电发射电路、柱状壳体,无线充电发射电器的发射线圈设置在柱状壳体的内底部,无线充电发射电路与电源相连;无线充电时,将无线充电器从鞋口插入鞋内,使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形成重叠,进行无线充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海,
申请(专利权)人:云朵网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