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防摔手机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03282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14 16: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防摔手机壳,包括包裹手机的前壳,前壳的背面依次叠加有X片和后壳,X片伸出前壳边缘,X片上固定有支撑筋,支撑筋位于X片和前壳之间,且支撑筋共有4个分别设置于X片的四个分支上;后壳上设有通孔,通孔内放置有按钮,且位于4个支撑筋内侧。X片是具有四个分支的塑料片,具有韧性和弹性,当手机侧面落地时,伸出前壳边缘的X片首先接触地面,继而通过X片的变形来减弱手机落地时的动量,从而使手机的边角得到有效的保护,特别是针对一些全屏智能手机最脆弱的部位-屏幕边角进行保护;当手机背面落地时按钮被地面施压缩进后壳,压迫X片变形产生反向缓冲力,从而减弱手机落地时的动量,避免手机摔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手机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防摔手机壳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手机快速普及,手机的超薄化,大屏化设计极大的提升了手机外观的美感,但是手机的抗摔程度极大的降低,即使受到轻微的撞击,也有可能使手机出现一定程度上的损坏,特别是全屏智能手机,生产商为了达到“全屏”效果往往尽可能把手机边框做得很窄,这样一旦手机跌落到硬质地面边框与地面磕碰就很有可能伤到显示屏,目前公知的手机壳对手机的保护作用存在一定的局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结构布局合理、各机构配合简单、抗摔性能强的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防摔手机壳。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防摔手机壳,包括包裹手机的前壳,采取的技术措施有:前壳的背面依次叠加有X片和后壳,X片伸出前壳边缘,X片上固定有支撑筋,支撑筋位于X片和前壳之间,且支撑筋共有4个分别设置于X片的四个分支上;后壳上设有通孔,通孔内放置有按钮,且位于4个支撑筋内侧;X片四端为圆环,圆环伸出前壳的四个角;X片正对按钮,按钮的基座延伸出扩大部,扩大部与后壳的内侧面接触;按钮的基座上设有4个定位凸起,定位凸起置于X片的四个分支之间;X片是具有四个分支的塑料片,具有韧性和弹性,当手机侧面落地时,伸出前壳边缘的X片首先接触地面,继而通过X片的变形来减弱手机落地时的动量,从而使手机的边角得到有效的保护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 上述通孔为椭圆形,按钮与通孔配合部分也为椭圆形。上述按钮伸出后壳的部分为圆弧形,前壳与后壳通过卡扣结构连接。上述卡扣结构包括卡槽和卡钩,卡槽开于前壳侧面,卡钩设置于后壳边缘上。上述卡槽和卡钩共有6对,手机壳的长边缘各2对,短边缘各I对。上述前壳的手机容纳部位呈喇叭状,卡扣结构位于喇叭口内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防摔手机壳,包括包裹手机的前壳,前壳的背面依次叠加有X片和后壳,X片伸出前壳边缘,X片上固定有支撑筋,支撑筋位于X片和前壳之间,且支撑筋共有4个分别设置于X片的四个分支上;后壳上设有通孔,通孔内放置有按钮,且位于4个支撑筋内侧。X片是具有四个分支的塑料片,具有韧性和弹性,当手机侧面落地时,伸出前壳边缘的X片首先接触地面,继而通过X片的变形来减弱手机落地时的动量,从而使手机的边角得到有效的保护,特别是针对一些全屏智能手机最脆弱的部位-屏幕边角进行保护;当手机背面落地时按钮被地面施压缩进后壳,压迫X片变形产生反向缓冲力,从而减弱手机落地时的动量,避免手机摔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 图3是图2分解不意图; 图4是图3中后壳后视图; 图5是图3中X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按钮底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的附图标记为:前壳1、卡槽la、X片2、圆环21、支撑筋22、按钮3、定位凸起3a、扩大部3b、后壳4、卡钩4a、通孔4b。【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图1至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防摔手机壳,包括包裹手机的前壳I,前壳I的背面依次叠加有X片2和后壳4,X片2伸出前壳I边缘,X片2上固定有支撑筋22,支撑筋22位于X片2和前壳I之间,且支撑筋22共有4个分别设置于X片2的四个分支上;后壳4上设有通孔4b,通孔4b内放置有按钮3,且位于4个支撑筋22内侧。X片2是具有四个分支的塑料片,具有韧性和弹性,当手机侧面落地时,伸出前壳I边缘的X片2首先接触地面,继而通过X片2的变形来减弱手机落地时的动量,从而使手机的边角得到有效的保护,特别是针对一些全屏智能手机最脆弱的部位-屏幕边角进行保护;当手机背面落地时按钮3被地面施压缩进后壳4,压迫X片2变形产生反向缓冲力,从而减弱手机落地时的动量,避免手机摔坏;在平常使用手机时,握住手机壳的手指也同时会压住按钮3,这时原本平行于前壳I的X片2弯曲导致X片2伸展面积变小,从而缩进手机壳内,不影响正面的视觉感。实施例中,X片2四端为圆环21,圆环21伸出前壳I的四个角。手机侧边受磕碰时圆环21会被压缩变形产生反向缓冲力,从而减弱手机磕碰时的动量。实施例中,X片2正对按钮3,按钮3的基座延伸出扩大部3b,扩大部3b与后壳4的内侧面接触。X片2正对按钮3使按钮3在被按下时传递给X片2的力更加均匀,扩大部3b抵住后壳4避免按钮3脱出。实施例中,按钮3的基座上设有4个定位凸起3a,定位凸起3a置于X片2的四个分支之间。定位凸起3a防止X片2从手机壳侧面脱出。实施例中,通孔4b为椭圆形,按钮3与通孔4b配合部分也为椭圆形。椭圆形通孔4b限定了按钮3的位置,使按钮3不会旋转,从而避免了 X片2的旋转。实施例中,按钮3伸出后壳4的部分为圆弧形,前壳I与后壳4通过卡扣结构连接。通过这样的连接,X片2和按钮3被限制在前壳I与后壳4之间。实施例中,卡扣结构包括卡槽Ia和卡钩4a,卡槽Ia开于前壳I侧面,卡钩4a设置于后壳4边缘上。卡钩4a和卡槽Ia的设置便于打开手机壳维护和调整内部零部件。实施例中,卡槽Ia和卡钩4a共有6对,手机壳的长边缘各2对,短边缘各I对。这样的设置使得手机壳更加稳固。实施例中,前壳I的手机容纳部位呈喇叭状,卡扣结构位于喇叭口内侧。在使用时从正面看不到卡扣结构,有利于用户视觉体验。本专利技术的动作原理是: 当手机侧面落地时,伸出前壳I边缘的X片2首先接触地面,继而通过圆环21的变形来减弱手机落地时的动量,从而使手机的边角得到有效的保护;当手机背面落地时地面向按钮3施压,使按钮3缩进后壳4,压迫X片2变形产生反向缓冲力,从而减弱手机落地时的动量,避免手机摔坏;在平常使用手机时,握住手机壳的手指也同时会压住按钮3,这时原本平行于前壳I的X片2弯曲导致X片2伸展面积变小,从而缩进手机壳内,不影响正面的视觉感。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已阐明,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做出的各种变化或改型都不会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主权项】1.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防摔手机壳,包括包裹手机的前壳(I),其特征是:所述前壳(1)的背面依次叠加有X片⑵和后壳(4),所述X片⑵伸出所述前壳⑴边缘,所述X片(2)上固定有支撑筋(22),所述支撑筋(22)位于所述X片(2)和所述前壳(I)之间,且所述支撑筋(22)共有4个分别设置于所述X片(2)的四个分支上;所述后壳(4)上设有通孔(4b),所述通孔(4b)内放置有按钮(3),且位于4个所述支撑筋(22)内侧;所述X片(2)四端为圆环(21),所述圆环(21)伸出所述前壳⑴的四个角;所述乂片(2)正对所述按钮(3),所述按钮(3)的基座延伸出扩大部(3b),所述扩大部(3b)与所述后壳(4)的内侧面接触;所述按钮(3)的基座上设有4个定位凸起(3a),所述定位凸起(3a)置于所述X片(2)的四个分支之间;X片是具有四个分支的塑料片,具有韧性和弹性,当手机侧面落地时,伸出前壳边缘的X片首先接触地面,继而通过X片的变形来减弱手机落地时的动量,从而使手机的边角得到有效的保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防摔手机壳,其特征是:所述通孔(4b)为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防摔手机壳,包括包裹手机的前壳(1),其特征是:所述前壳(1)的背面依次叠加有X片(2)和后壳(4),所述X片(2)伸出所述前壳(1)边缘,所述X片(2)上固定有支撑筋(22),所述支撑筋(22)位于所述X片(2)和所述前壳(1)之间,且所述支撑筋(22)共有4个分别设置于所述X片(2)的四个分支上;所述后壳(4)上设有通孔(4b),所述通孔(4b)内放置有按钮(3),且位于4个所述支撑筋(22)内侧;所述X片(2)四端为圆环(21),所述圆环(21)伸出所述前壳(1)的四个角;所述X片(2)正对所述按钮(3),所述按钮(3)的基座延伸出扩大部(3b),所述扩大部(3b)与所述后壳(4)的内侧面接触;所述按钮(3)的基座上设有4个定位凸起(3a),所述定位凸起(3a)置于所述X片(2)的四个分支之间;X片是具有四个分支的塑料片,具有韧性和弹性,当手机侧面落地时,伸出前壳边缘的X片首先接触地面,继而通过X片的变形来减弱手机落地时的动量,从而使手机的边角得到有效的保护。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辉郭晶王渊范晓娟余卓澎赵光书熊玉英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江东晟利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李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