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捆包机的送带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9989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动捆包机的送带机构,包括一快速送带机构及一自动重新送带机构。该快速送带机构可将捆带的始端置入带轨内,该自动重新送带机构将操作中所滑落的捆带夹持置入带轨内,快速送带机构有一固定板与一盖板,固定板设有导沟,盖板上设有一可驱动的活动叶片,其前缘未凸出该盖板的内面,作动电磁螺杆,转动活动叶片向该固定板方向,该重新送带机构设有可伸入沟槽内的主动轮,配合活动杆体,夹持滑落的捆带,将捆带自动重新送入带轨内。(*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捆包机,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捆包机的送带机构。以往,捆包机的捆带由送带机组的驱动马达运转(其马达可呈间歇式正、逆转动作)对货物进行卷绕、拉回、束紧作动。为使其出带与回带得以顺畅自然、无阻力,在该出送带机组与储带动力轮组之间设有一储带槽,该储带槽可对被送带机组拉回的捆带进行暂存。另外在该储带动力轮组适时旋转作动中,将机体外卷绕着的捆带依序导送,并呈蛇行状预存于储带槽内,供下一次出带动作预备。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习用自动捆包机的送带机构,将捆带的始端送入捆包机内,必须先将机体门盖全开启,以完全呈现该储带槽15的内部,然后以手将卷绕于机体10外侧的捆带11予以牵引,经由刹车杆后穿入机体10内,由导带轮13的导引至该储带动力轮组14的入口处,继而,以按钮启动储带动力轮组14的开关(图上未示),使该捆带11在储带动力轮组14的高速转动中,顺利的导入储带槽15,并使其前端可在储带槽15的上端缺口处16被人工牵引,将捆带11前端插入送带机组17的入口,再按压该送带机组17的开关(图上未示),使捆带11由送带机组17高速作动直接导入机体上的带轨18内。此种将捆带11导送运作方式,在操作与运用上,尚有下列缺失与不便a.由于必须将机体门盖予以全开启方可运行,故该捆包机的置入必然较占空间,否则会有必须经常移动机体、开启门盖的麻烦。b.由于捆带11欲导送至带轨18时,必须人工逐一牵引并历经各穿设、导送的构件,故操作者在动作时必须极为麻烦、不便,尤其必须蹲身、拧身、探手,以及用许多颇不自然的姿势来进行,令操作者颇为难受。c.为使捆带11顺畅导送至带轨18内,通常将捆带11的前端插入送带机组17后,必须以手压住捆带11,以防捆带11滑回储带槽15,而由于该储带槽15上端的缺口处16甚小且与送带机组17的距离不大,故当启动送带机组17开关时,该捆带11作瞬时、快速的前移中,极易使操作者触压捆带11的手顺势碰撞该送带机组17,而产生危险。d.该习用送带操作颇为复杂、费时、费事,效率极低。自动捆包机在捆包货物完成后,该捆带11会自动送入带轨18内,成为下次捆包货物前的准备状态。然而,捆带11在自动送入带轨18的操作中,偶有无法送到定位的情形发生,则当送带机组17回拉捆带11以卷绕货物时,会将捆带11完全回拉至储带槽15内,使得操作者必须打开储带槽15,重新将捆带11插入送带机组17,由送带机组17的传动,再将捆带11送入带轨18内。如此,造成操作者在操作上的困扰,且颇为浪费时间。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捆包机的送带机构,该送带机构可将捆带的始端快速、自动送入带轨内,而且送带机构能在捆带脱落时自动将捆带重新送入带轨内。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一快速送带机构及一自动重新送带机构,所述快速送带机构的捆带始端置入带轨内,所述自动重新送带机构的滑落捆带夹持置入带轨内;所述快速送带机构有一固定板,其上设有供捆带的导沟,该导沟下端与捆包机的捆带进入口对正衔接,该导沟上端与送带机组的捆带伸入口衔接,其左侧伸入储带槽内,该导沟的铅直部份的中央一段,仅有右侧凸墙,无左侧凸墙,左侧形成一开口状,一盖板组装在固定板上,且盖于该固定板的正面,其上设有一铅直的活动叶片,该活动叶片常态,其前缘未凸出该盖板的内面,作动该电磁螺杆,转动活动叶片向该固定板方向;所述自动重新送带机构在所述固定板上端的导沟左侧设置一由小马达驱动的主动轮,该主动轮从缺口伸入该导沟内;该导沟右侧设置一由电磁螺杆驱动的杆体,该杆体的外端枢设一滚轮,作动该电磁螺杆,该杆体前缘的滚轮由另一缺口伸入该导沟内而与该主动轮压触,在所述机构的活动座前端设有一压板,压板下设有一微动开关,启动电磁螺杆,杆体前端滚轮与主动轮夹住捆带在带轨内。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本技术的自动捆包机的送带机构能将捆带快速、自动送入带轨内,而且在捆带脱落时能够自动将捆带重新置入带轨内。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习用构造示图。图2为本技术的构造示图。图3为本技术所示构造中的固定板与盖板的分解图。图4为该固定板与盖板的组合图。图5为图4的5-5剖面图。图6为盖板的活动叶片形成沟槽的左侧壁的状态图。图7为固定板上端的正视图。图8为本技术自动重新送带的状态图。图9为图8的9-9剖面图。图10为微动开头未触动的状态图。图11为微动开头已触动的状态图。如图2、3、8所示,本技术的自动捆包机的送带机构是包括一快速送带机构及一自动重新送带机构,其特征点是所述快速送带机构的捆带60始端置入带轨内,所述自动重新送带机构的滑落捆带60夹持置入带轨内;所述快速送带机构有一固定板30,其上设有供捆带60的导沟31,该导沟31下端与捆包机50的捆带进入口53对正衔接,该导沟31上端与送带机组的捆带60伸入口衔接,其左侧伸入储带槽52内,该导沟31的铅直部份的中央一段,仅有右侧凸墙32,无左侧凸墙,左侧形成一开口状33,一盖板40组装在固定板上30,且盖于该固定板30的正面,其上设有一铅直的活动叶片41,该活动叶片41常态,其前缘未凸出该盖板40的内面,作动该电磁螺杆42,转动活动叶片41向该固定板30方向;所述自动重新送带机构在所述固定板30上端的导沟31左侧设置一由小马达驱动61的主动轮62,该主动轮62从缺口伸入该导沟内;该导沟右侧设置一由电磁螺杆驱动的杆体,该杆体的外端枢设一滚轮,作动该电磁螺杆63,该杆体前缘的滚轮由另一缺口伸入该导沟62内而与该主动轮62压触;在所述机构的活动座22前端设有一压板25,压板下设有一微动开关27,启动电磁螺杆13,杆体前端滚轮65与主动轮62夹住捆带60在带轨55内。又如图2、图3所示,本技术所揭示的自动捆包机的送带机构,包括一快速送带机构及一重新送带机构,其由一固定板30与一盖板40所构成,且安装于捆包机50内。其中该固定板30上设有供捆带60进行的导沟31,该导沟31的下端与捆包机50的储带动力机组51的捆带出口衔接,该导沟31的上端与捆包机50内的送带机组20的捆带伸入口53衔接;该固定板30的左端略伸入储带槽52内;其间,该固定板30上的导沟31的铅直部份中央的一段,仅有右侧凸墙32,无左侧凸墙,而在该左侧形成一开口状33;该盖板40组装于该固定板30上,如图4所示,且盖于该固定板30的正面,其上设有一铅直的活动叶片41,该活动叶片41固定于一铅直轴42上,该铅直轴42可由一电磁螺杆42驱动作45度角的转动,该活动叶片41在常态时,其前缘未凸出该盖板40的内面,如图5所示。当该电磁螺杆42作动时,该活动叶片41朝该固定板方向转动45度角,而形成该固定板40上导沟31的铅直部份的左侧挡墙,如图6所示,使得该导沟31由下而上为完整状,以导引捆带输送至送带机组20处。如图7所示,该固定板导沟31的左侧设置一由小马达61驱动的主动轮62,该主动轮62伸入该导沟31内;该导沟31右侧设置一由电磁螺杆63驱动的杆体64,该杆体64的外端枢设一滚轮65,该电磁螺杆63作动时,可驱动该杆体64转动,使其该杆体64前缘的滚轮65伸入该导沟31内,而与该主动轮62压触。于该送带机组20的活动座22的前端设一压板25。当该送带动力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捆包机的送带机构,包括一快速送带机构及一自动重新送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送带机构的捆带始端置入带轨内,所述自动重新送带机构的滑落捆带夹持置入带轨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璧魁
申请(专利权)人:景大包装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