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新型生物滤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94415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14 0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新型生物滤池,包括有池体,池体内设有多组并列的过滤单元,每个过滤单元包括有曝气混合区,曝气混合区两侧分别设有生物过滤区,两个生物过滤区的外侧分别设有清水出水区;所述曝气混合区底部安装有充氧回流系统;池体上开有与曝气混合区联通的进水口以及与清水出水区联通的出水口。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不仅用地紧张,而且要求出水水质严格的地区。池体结构上形式紧凑,节省用地面积,而且采用间歇式运行和序批式处理模式有利于处理农村污水排放无规律性、水质不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新型生物滤池
技术介绍
:生物滤池是利用需氧微生物对污水或有机性废水进行生物氧化处理的方法。以淬石、焦炭、矿渣或人工滤衬等作为先填层,然后将污水从先填层上流过,并充分供给氧气和营养,此时在滤材表面生成一层凝胶状生物膜(细菌类、原生动物、藻类、茵类等),当污水沿此膜流下时,污水中的可溶性、胶性和悬浮性物质吸附在生物膜上而被微生物氮化分解。目前生物滤池有很多种组合方式1、主要去除污水中含碳有机物时,宜采用单级碳氧化曝气生物滤池;2、要求去除污水中含碳有机物并完成氨氮的硝化时,可采用单级碳氧化曝气生物滤池,并适当降低负荷;也可以采用碳氧化滤池和硝化曝气滤池的两级串联工艺;3、当进水碳源充足且出水水质对总氮要求高时,宜采用前置反硝化滤池+硝化滤池组合工艺;4、当进水的总氮浓度高、碳源不足而出水有对总氮要求严格时,可采用后置硝化工艺,并补充碳源;或采用前置反硝化滤池并外加碳源。目前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中所选择的生物滤池,比较单一处理模式,要求出水水质不高,可以采用单级碳氧化曝气生物滤池;要求出水水质严格,就要采用碳氧化滤池和硝化曝气滤池、前置反硝化滤池+硝化滤池和后置反硝化滤池+硝化滤池;如遇到不仅用地紧张,而且要求出水水质严格,那么组合式的生物滤池设计就比较困难,为此寻找一种新型的生物滤池解决这解决这个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新型生物滤池。一种间歇式运行、序批式处理模式的新型生物滤池,池体主要包括曝气混合区、生物过滤区和清水出水区,污水经处理后满足相应的国家污水排放标准。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新型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池体,池体内设有多组并列的过滤单元,每个过滤单元包括有曝气混合区,曝气混合区两侧分别设有生物过滤区,两个生物过滤区的外侧分别设有清水出水区;曝气混合区与生物过滤区之间通过曝气槽侧板分隔,生物过滤区和清水出水区之间通过出水槽侧板分隔,所述曝气槽侧板和出水槽侧板上分别开有侧板布水孔;所述曝气混合区底部安装有充氧回流系统;池体上开有与曝气混合区联通的进水口以及与清水出水区联通的出水口。一种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新型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曝气混合区和生物过滤区底部分别设置有排泥放空集泥管及排口。一种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新型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过滤区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卵石层、生态填料层一、生态填料层二、防渗膜层和洗砂层。一种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新型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内侧边设有横向的曝气主管,曝气主管上联通有多个曝气支管,所述曝气支管分别与相应曝气混合区底部的充氧回流系统联通。一种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新型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氧回流系统包括有充氧回流管,充氧回流管的管壁上分布有若干出气孔。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新型生物滤池为间歇式运行和序批式处理模式,运行周期为12小时。污水分批从新型生物滤池的曝气混合区进水口进入,通过曝气混合区底部的充氧及回流系统运行,曝气槽侧板上的侧板布水孔和生物过滤区连接实现循环,待充氧及回流系统停止后,污水从生物过滤区底部经出水槽侧板设置侧板布水孔流入清水出水区,然后经过清水出水区出水口排放,在曝气混合区和生物过滤区都设置排泥放空集泥管及排口10。工作原理:本新型生物滤池主要用来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运行模式采用间歇式运行、序批式处理,一个运行周期为12小时,新型生物滤池可以根据污水处理规模单组、多组并列运行。1、污水分批进入池体的曝气混合区,通过曝气混合区底部的充氧及回流系统,再使用曝气槽侧板上的侧板布水孔与生物过滤区连接,在两个特殊构造区域的作用下污水好氧、缺氧不断循环,硝化与反硝化同步进行,同时生物过滤区的生物填料上富集丰富的生物菌群,有效的去处废水中有机物、氮和磷;2、充氧及回流系统停止后,然后开启清水出水区的出水口阀门,清水出水区的出水槽侧板设置侧板布水孔,污水从生物过滤区底部流入清水出水区,有效的截流污水中的污泥絮凝体和污水中的SS,出水后达标排放。3、在曝气混合区和生物过滤区设置排泥放空集泥管及排口,一个周期完成后排放污泥和放空一次,污泥流入污水处理站的污泥池储存。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适用于不仅用地紧张,而且要求出水水质严格的地区。池体结构上形式紧凑,节省用地面积,而且采用间歇式运行和序批式处理模式有利于处理农村污水排放无规律性、水质不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底层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上层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4为生物过滤区的剖面图。图5为曝气混合区的剖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运行原理图。OI一池体、02—曝气混合区、03—生物过滤区、04—清水出水区、05—进水口、06—出水口、07—曝气主管、08—曝气支管、09—充氧及回流系统、10—排泥放空集泥管及排口、11 一曝气槽侧板、12 —出水槽侧板、13—侧板布水孔、14 一卵石层、15—生态填料层一、16—生态填料层二、17—防渗膜、18—细沙层100mm。【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一种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新型生物滤池,包括有池体1,池体I内设有多组并列的过滤单元,每个过滤单元包括有曝气混合区2,曝气混合区2两侧分别设有生物过滤区3,两个生物过滤3区的外侧分别设有清水出水区4 ;曝气混合区2与生物过滤区3之间通过曝气槽侧板11分隔,生物过滤区和清水出水区之间通过出水槽侧板12分隔,所述曝气槽侧板11和出水槽侧板12上分别开有侧板布水孔13 ;所述曝气混合区底部安装有充氧回流系统9 ;池体I上开有与曝气混合区联通的进水口 5以及与清水出水区联通的出水口 6。在曝气混合区2和生物过滤区3底部分别设置有排泥放空集泥管及排口 10。生物过滤区3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卵石层14、生态填料层一 15、生态填料层二 16、防渗膜层17和洗砂层18。池体内侧边设有横向的曝气主管7,曝气主管7上联通有多个曝气支管8,所述曝气支管8分别与相应曝气混合区底部的充氧回流系统联通。充氧回流系统包括有充氧回流管,充氧回流管的管壁上分布有若干出气孔。1、池体01的曝气混合区02,污水分批从进水口 05进入,底部设置充氧及回流系统09,充氧及回流系统09的气源由曝气主管07和曝气支管08接入,然后在曝气混合区02设置曝气槽侧板(采用UPVC板或钢板制作,型钢作支撑)11,曝气槽侧板11上设置侧板布水孔13,使得污水能够流入生物过滤区03,同时在池底铺设排泥放空集泥管及排口 10。2、池体01的生物过滤区03,内部从底部至池顶顺序铺设:卵石层14(100~200mm)400mm、生态填料层一 15 (30~80mm)300mm、生态填料层二 16 (5~30mm)500mm、防渗膜 17 (两布一膜)和细沙层18 100_。同时在池底铺设排泥放空集泥管及排口 10。3、池体01的清水出水区04,侧部设置出水槽侧板(采用UPVC板或钢板制作,型钢作支撑)12,在出水槽侧板12布设侧板布水孔13,使得污水从生物过滤区03底部流入清水出水区04,然后污水经清水出水区04的出水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新型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池体,池体内设有多组并列的过滤单元,每个过滤单元包括有曝气混合区,曝气混合区两侧分别设有生物过滤区,两个生物过滤区的外侧分别设有清水出水区;曝气混合区与生物过滤区之间通过曝气槽侧板分隔,生物过滤区和清水出水区之间通过出水槽侧板分隔,所述曝气槽侧板和出水槽侧板上分别开有侧板布水孔;所述曝气混合区底部安装有充氧回流系统;池体上开有与曝气混合区联通的进水口以及与清水出水区联通的出水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西宁何保华张建张龙飞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显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