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室内机以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92698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10 1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的室内机以及空调器,空调器是室内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具有第一进风口以及第一出风口,所述机壳内设有引风通道,所述引风通道具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形成在所述机壳的顶部,所述第二进风口形成在所述机壳的底部且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室内机的换热器的进风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空调器的室内机不仅增强室内空气对流,而且换热能力强、更节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的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挂壁式空调器的进风口一般设置在空调器的上侧,出风口设置在空调器的下侧。空调器运行时,室内空气通过设置在空调器上侧的进风口进入空调器本体,经过热交换器换热后再通过设置在下侧的出风口送出。上述结构存在如下不足:空调运转时,室内空气通过上侧的进风口进入,从挂机下侧的出风口送出,但是由于挂机安装一般离地距离高,造成挂机正下侧处空气对流差,无法充分实现空气对流。尤其在空调器制热时,因热空气密度小且都处于室内环境的上侧,室内空气上侧的空气对流充分,而空调器正下侧的空气对流差,造成环境温度分层明显,空调器使用舒适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增强室内空气对流、换热能力强的空调器的室内机。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的室内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室内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具有第一进风口以及第一出风口,所述机壳内设有引风通道,所述引风通道具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形成在所述机壳的顶部,所述第二进风口形成在所述机壳的底部且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室内机的换热器的进风侧。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室内机不仅增强室内空气对流,而且换热能力强、更节能。优选地,所述换热器的进风侧朝向所述第一进风口且所述换热器的出风侧朝向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机壳内且朝向所述进风侧;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设在所述换热器的出风侧与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优选地,所述引风通道位于所述换热器以及所述风机的后方。优选地,所述换热器包括:后侧换热段以及前侧换热段,所述后侧换热段与所述前侧换热段具有V形夹角,所述第二出风口朝向所述后侧换热段的进风侧。优选地,所述第二出风口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进风口沿上下方向延伸。优选地,所述引风通道包括:竖直段,所述竖直段的底端形成所述第二进风口 ;水平段,所述水平段的后端与所述竖直段的顶端连通,所述水平段的前端形成所述第二出风□ O优选地,所述竖直段包括:收缩腔,所述收缩腔的横截面积自下向上逐渐缩小;以及固定腔,所述固定腔的横截面积自下向上恒定,所述固定腔的底端与所述收缩腔的顶端连通,所述收缩腔的底端形成所述第二进风口。优选地,所述第一出风口形成在所述机壳的前下方,所述第二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后方。优选地,所述引风通道上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个数为多个且均沿所述机壳的长度方向排布。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所述的空调器的室内机。【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室内机的外部空气流向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室内机的立体示意图。附图标记:室内机100,机壳10,第一进风口 11,第一出风口 12,引风通道13,第二进风口 131,第二出风口132,竖直段133,收缩腔1331,固定腔1332,水平段134,换热器20,进风侧21,出风侧22,前侧换热段20a,后侧换热段20b,风机3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室内机100。如图1所不,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0,机壳10具有第一进风口 11以及第一出风口 12,机壳10内设有用于将外界空气引入机壳内的引风通道13,引风通道13具有第二进风口 131和第二出风口 132,第一进风口 11形成在机壳10的顶部,第二进风口 131形成在机壳10的底部且第二出风口 132位于室内机的换热器20的进风侧21。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室内机100通过位于顶部的第一进风口11将风引入室内机100内经换热器20换热并经第一出风口 12排出,通过设于室内机100底部的第二进风口 131将室内机100底部的风引入到机壳10内,风由第二出风口 132排出并经换热器20换热后从第一出风口 12排出。这样,参照图2所示,第一进风口 11和第一出风口 12使机壳10上方和前方的空气发生对流,同时,第二进风口 131和第一出风口 12使机壳10前方和下方的空气发生对流,经第一出风口 12排出的换热后的部分气体与室内气体共同流向第一进风口 11以及第二进风口 131处,空气在循环过程中互相换热以使室内空气的温度更加均匀;此外,随着进风口的增多,风机30在同一转速下运行时室内机100的进风量显著增大,进而提高室内机100的换热能力、更节能。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20的进风侧21朝向第一进风口 11且换热器20的出风侧22朝向第一出风口 12,第二出风口 132位于机壳10内且朝向进风侧21 ;室内机100还包括风机30,风机30设在换热器20的出风侧22与第一出风口 12之间。具体地,如图1所示,风机30设于机壳10内且位于换热器20的出风侧22与第一出风口 12之间,第一进风口 11和第二进风口 131均位于换热器的进风侧21。这样,一方面,风机30会将以将第一进风口 11以及第二进风口 131外的空气引入至换热器的进风侧21处,实现了室外空气向机壳10内的流动;另一方面,风机30会带动换热器的进风侧21的空气向换热器的出风侧22流动并最终经第一出风口 12流出,增强了空气的换热效率且使换热后的空气能快速排出,更节能。如图1所示,第一出风口 12形成在机壳10的前下方,第二进风口 131位于第一出风口 12后方。其中,第一出风口 12的空气向前下方排出,第二进风口 131处的空气大体沿竖直向上方向进入,这样,经第一出风口 12排出的空气中,一部分向前流动并与室内机100前方和上方的空气一起流向第一进风口 11,继续参与换热以实现空气的循环对流;另一部分气流向下流动后与机壳10下方的空气一起流向第二进风口 131,之后经引风通道13流出第二出风口 132,继续参与换热以实现空气的循环流动。由此,显著提高了室内机下方的空气对流,使室内空气换热更充分、室内空气温度均匀性更强。其中,在图1所示的具体示例中,第一出风口 12、第二进风口 131均位于机壳10的底壁上,然而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此,例如,第一出风口 12还可以位于机壳10的前侧壁上且邻近底壁,第二进风口 131可以位于机壳10的底壁上。当然,第一出风口 12、第一进风口 11、第二进风口 131处的空气流动方向也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方向,例如,第一出风口 12处的出风方向可以沿竖直向下方向,第一进风口 11处的进风方向可以沿竖直向下方向等等。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引风通道13上的第二进风口 131和第二出风口 132的个数为多个且均沿机壳10的长度方向排布。机壳10的后侧壁为底盘,引风通道13形成在底盘上,引风通道13的下部具有多个第二进风口 131且第二进风口 131沿机壳10的长度方向排布,引风通道13的上部具有多个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器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具有第一进风口以及第一出风口,所述机壳内设有引风通道,所述引风通道具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形成在所述机壳的顶部,所述第二进风口形成在所述机壳的底部且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室内机的换热器的进风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维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