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扬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87513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9 0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振动扬声器,包括外壳、收容于所述外壳内的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通过支片悬设于所述外壳内,并且:所述支片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外壳固定,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磁路系统固定;所述第一固定部通过连接臂与第二固定部连接;所述连接臂包括两组,所述两组连接臂的宽度不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振动扬声器,通过两组宽度不同的连接臂,较宽的一组连接臂可以保证支片的振动回弹,满足振动扬声器的振动性能,保证振动扬声器通过信赖性测试,较窄的一组连接臂可以起到辅助定心的作用,防止振动扬声器振动过程中产生偏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振动扬声器具有性能好,可靠性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振动扬声器
技术介绍
振动扬声器是一种多功能声学器件,其除了实现普通扬声器的振动发声功能外,还具有振动马达的功能。振动扬声器可以节省便携式电子终端的内部空间,简化便携式电子终端的组装工艺,降低便携式电子终端的成本,所以振动扬声器在便携式电子终端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现有技术中振动扬声器的结构主要包括外壳,与所述外壳配合的后盖,后盖与外壳形成一个空腔,空腔内收容固定有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随着便携式电子终端设备对性能要求的提高,如何避免振动扬声器振动功能时的偏斜,以及如何保证振动扬声器产品通过信赖性测试,提高产品良率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避免振动扬声器振动偏斜,产品信赖性测试通过率高的振动扬声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振动扬声器,包括外壳、收容于所述外壳内的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通过支片悬设于所述外壳内,并且:所述支片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外壳固定,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磁路系统固定;所述第一固定部通过连接臂与第二固定部连接;所述连接臂包括两组,所述两组连接臂的宽度不同。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振动扬声器为长方形结构,所述支片也为长方形结构;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通过一组设置于短轴边的第一连接臂和一组设置于长轴边的第二连接臂连接;所述一组连接臂包括两条相同的连接臂。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第一连接臂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臂宽度。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第一连接臂宽度大于0.3_,所述第二连接臂宽度小于0.3_。作为另一种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第一连接臂宽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臂宽度。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第一连接臂宽度小于0.3mm,所述第二连接臂宽度大于0.3mm。作为以上方案的优选,所述连接臂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位置设置有补强结构。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补强结构为R角结构。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片与所述外壳一体注塑固定,所述第一固定部注塑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作为一种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固定部为块状结构,所述第二固定部为环形结构。本技术振动扬声器,磁路系统通过支片悬设于外壳内部,支片包括与外壳固定的第一固定部以及与磁路系统固定的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通过连接臂连接,连接臂包括两组,两组连接臂的宽度不同,本技术的振动扬声器,通过两组宽度不同的连接臂,较宽的一组连接臂可以保证支片的振动回弹,满足振动扬声器的振动性能,保证振动扬声器通过信赖性测试,较窄的一组连接臂可以起到辅助定心的作用,防止振动扬声器振动过程中产生偏斜。作为优选的方案,振动扬声器为长方形,两组连接臂包括一组设置于短轴边的第一连接臂和另一组设置于长轴边的第二连接臂,每组连接臂包括两条相同的连接臂。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的宽度不同,可以保证振动扬声器通过信赖性测试,较窄的一组连接臂可以起到辅助定心的作用,防止振动扬声器振动过程中产生偏斜。其中较宽的连接臂宽度大于0.3_,较窄的连接臂宽度小于0.3_,较窄的连接臂在保证连接臂不变形的前提下越窄越好。为了提高支片的可靠性,保证产品通过信赖性测试,连接臂与第二固定部固定接触位置设置有补强结构。进一步的,该补强结构为R角结构,R角结构可以避免连接臂断裂。为了提高支片固定的牢固程度,进一步提高振动扬声器的可靠性,支片第一固定部可以与外壳一体注塑结合。第一固定部为块状,一体注塑于壳体内部,第二固定部为环状,与磁路系统固定连接。综上,本技术振动扬声器,可以有效避免振动扬声器振动偏斜,提高产品信赖性测试通过率,具有性能好,可靠性高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振动扬声器立体图;图2为图1所不振动扬声器分解图;图3为图1所示振动扬声器剖视图;图4为图2内支片结构示意图;图5为支片与外壳一体结构不意图;图6为图5中I部分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
技术实现思路
:如图1、图2及图3所不,本技术振动扬声器,包括外壳1,与外壳I 一端固定配合的后盖2以及与外壳I另一端固定的前盖11,外壳1、后盖2以及前盖11配合形成收容固定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的空腔。如图2、图3所示,振动系统包括振膜32,与振膜固定的补强部31和音圈33,音圈33和补强部31通过振膜32与外壳I固定;磁路系统包括一次固定结合的华司51、磁铁52及盆架53,磁铁52、华司51固定于盆架53内部并与盆架53的侧壁之间形成磁间隙,振动系统的音圈33悬设于所述磁间隙内。如图2及图3所示,本技术振动扬声器还包括支片41和质量块42,如图3所示,质量块42为环形结构,质量块42环设于盆架53外侧与盆架53固定设置;支片41包括设置于内部的第二固定部以及与外壳固定的第一固定部,支片41的第二固定部与盆架53固定,盆架53通过支片41悬设于外壳I内部。本技术振动扬声器工作时,音圈33内输入驱动电流,音圈33设置于磁间隙内,设置于磁场内的音圈33内的电流变化使音圈受到洛仑兹力,同时,悬设于外壳I内的磁路系统受到反作用力。当音圈33内输入低频信号时,磁路系统受到的反作用力与质量块产生共振,振动扬声器的震感明显,振动扬声器可起到振动功能;当音圈33内输入的较高频率的信号时,音圈33振动明显,带动振膜32振动发声,振动扬声器起到发声的作用。本技术振动扬声器,在扬声器的基础上添加了振动功能,节省便携式电子终端的内部空间和组装工艺。本技术振动扬声器,如图4所示,支片41包括第一固定部411和第二固定部412,第一固定部411和第二固定部412之间设置有一组第一连接臂41a和另一组第二连接臂41b,本实施例的支片41为长方形,第一连接臂41a为短轴上的连接臂,第二连接臂41b为长轴上的连接臂。一组第一连接臂41a包括两条短轴的连接臂,一组第二连接臂41b包括两条长轴的连接臂。如图5所示,第一连接臂41a的宽度为W1,第二连接臂41b的宽度为W2,本实施例的振动扬声器,Wl大于W2,也即第一连接臂41a的宽度大于第二连接臂41b的宽度。本技术振动扬声器,较窄的第二连接臂防止磁路系统振动时的偏斜,较宽的第一连接臂保证振动时的振动回弹,本结构的支片设计,可以有效提高振动扬声器产品信赖性测试通过率,同时避免振动时的偏斜,提高振动性能。因此,本技术振动扬声器具有性能好,可靠性高的优点。作为细化方案,较宽的一组连接臂宽度大于0.3mm,较窄的一组连接臂宽度小于0.3_,较窄的连接臂,在保证连接臂不变形的前提下越窄越好。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支片结构,连接臂与第二固定部412固定接触的位置设置有补强结构,本实施例下该补强结构为R角结构,R角设计可以有效避免连接臂延伸出第二固定部的位置断裂,有利于产品通过信赖性测试,提高振动扬声器的可靠性。本实施例的振动扬声器,如图4及图5所示,第一固定部411为块状结构,第二固定部412为环状结构,支片41与外壳I 一体注塑结合,第一固定部411注塑设置于外壳I内部,提高支片41与外壳I固定的牢固程度,避免支片41脱落导致的产品良率降低,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振动扬声器,包括外壳、收容于所述外壳内的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通过支片悬设于所述外壳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片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外壳固定,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磁路系统固定;所述第一固定部通过连接臂与第二固定部连接;所述连接臂包括两组,所述两组连接臂的宽度不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继宗李栋许超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