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83730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8 20:51
一种锂电池芯,是在一下壳体内的卷芯二侧分别形成正、负极极耳组,在一盖板上连接第一、第二接线组件,其中,第一接线组件与负极导电片的第一定位部呈电性连接,第二接线组件与正极导电片的第二定位部呈电性连接。而由第一定位板的一侧以概略垂直于第一定位板的方向向下延伸一第一延伸部,第一延伸部连接负极极耳组,由第二定位板的一侧以概略垂直于第二定位板的方向向下延伸一第二延伸部,第二延伸部连接正极极耳组。借此,即可让正、负极导电片分别以大面积方式与卷芯的正、负极极耳组形成电性连接,以满足高倍率大电流的充、放电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锂电池芯,尤指一种能适合高倍率大电流的充、放电使用,并确保使用安全。
技术介绍
目前所使用的锂电池芯,主要包括一壳体,壳体内置放有电解质溶液及锂电池卷芯,锂电池卷芯由正极片、隔离膜及负极片连续卷绕而成。其中,正极片焊接正极极耳,正极极耳再焊接在壳体内壁上,让壳体与正极接线柱呈电连接。而负极片焊接负极极耳,负极极耳则向上焊接在壳体的负极接线柱的底部。如此一来,即可经由正极接线柱及负极接线柱顶部的外螺纹分别螺合一螺母后,分别固定不同的接线端子,以分别输出正、负电。然而,上述负极极耳由负极片另外引出,再焊接于负极接线柱的底部,其加工程序繁杂;而正极极耳焊接于壳体内壁及负极极耳焊接于负极接线柱,其焊接点的品质不易控制,且常为点状的接触,因此,容易造成导电及散热不良的问题,祇适合小电流的储能用电,而不适合高倍率大电流的充、放电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了提供一种有别于现有技术的结构,并改善上述的缺点,专利技术人积多年的经验及不断的研发改进,遂有本技术的产生。本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芯,借助在卷芯的二侧分别形成负极极耳组及正极极耳组,并使负极导电片及正极导电片分别以大面积方式与负极极耳组及正极极耳组形成电性连接的结构,而能解决现有锂电池的导电及散热不良问题,而能有效导电及散热,以确保使用安全。本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芯,借助在卷芯的二侧分别形成负极极耳组及正极极耳组,并使负极导电片及正极导电片分别以大面积方式与负极极耳组及正极极耳组形成电性连接的结构,而能解决现有锂电池的焊接点为点状接触,其品质不易控制,且仅适合小电流储能用电的问题,而能满足高倍率大电流的充、放电使用需求。为达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所设的一种锂电池芯包括下壳体及盖合于下壳体顶端的盖板,盖板上设有第一接线组件及第二接线组件,下壳体内容置电解质溶液及至少一卷芯,卷芯具有负极极耳组及正极极耳组,负极极耳组与第一接线组件呈电性连接,正极极耳组与第二接线组件呈电性连接,其主要的技术特点在于:负极极耳组及正极极耳组分别位于卷芯的二侧;第一接线组件的底部结合负极导电片,负极导电片包括第一定位部及第一延伸部,第一定位部与第一接线组件呈电性连接,第一延伸部由第一定位部的一侧以概略垂直于第一定位部的方向向下延伸,且第一延伸部连接负极极耳组;以及,第二接线组件的底部结合正极导电片,正极导电片包括第二定位部及第二延伸部,第二定位部与第二接线组件呈电性连接,第二延伸部由第二定位部的一侧以概略垂直于第二定位部的方向向下延伸,且第二延伸部连接正极极耳组。实施时,第一延伸部的截面及第二延伸部的截面分别呈U字形;第一定位部及第一延伸部呈倒L字形。实施时,负极连接片更包括第三延伸部,第三延伸部由第一定位部的另一侧以整体垂直于第一定位部的方向向下延伸,第一定位部、第一延伸部及第三延伸部呈倒U字形。实施时,第二定位部及第二延伸部呈倒L字形。正极连接片更包括第四延伸部,第四延伸部由第二定位部的另一侧以概略垂直于第二定位部的方向向下延伸,第二定位部、第二延伸部及第四延伸部呈倒U字形。实施时,本创作更包括第一导电片及第二导电片,第一导电片贴合于负极导电片的第一定位部上,第二导电片贴合于正极导电片的第二定位部上。实施时,负极极耳组的顶端形成第一上缺角,负极极耳组的底端形成第一下缺角;而正极极耳组的顶端形成第二上缺角,正极极耳组的底端形成第二下缺角。实施时,本创作更包括一绝缘胶套,下壳体为金属材料,而绝缘胶套套合卷芯,并夹置于卷芯及下壳体之间。为便于对本技术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兹详述于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元件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第二导电片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一、第二导电片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锂电池芯I下壳体2盖板3 顶板31绝缘片32 第一接线组件4第二接线组件5 卷芯6负极极耳组61负极极耳611第一上缺角612 第一下缺角613正极极耳组62正极极耳621第二上缺角622 第二下缺角623负极导电片7 第一定位部71第一延伸部72第一导电片73 第三延伸部74正极导电片8第二定位部81第二延伸部82第二导电片83第四延伸部84绝缘胶套9绝缘板91。【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所示,其为本技术锂电池芯I的第一实施例,包括一下壳体2、一盖板3、一第一接线组件4、一第二接线组件5、至少一卷芯6、一负极导电片7以及一正极导电片8。该下壳体2为顶端具有开口的中空长方形体,下壳体2内容置有电解质溶液,该盖板3盖合在下壳体2顶端以封闭该开口。该盖板3包括一顶板31及一绝缘片32,顶板31及绝缘片32上、下重叠。该第一、第二接线组件(4、5)分别位于盖板3板面上二个胶套的上方。该卷芯6容置于下壳体2内,该卷芯6较佳是以一长条形正极片、一第一隔离膜、一长条形负极片及一第二隔离膜层叠后卷绕而成,以于卷芯6的一侧形成复数个负极极耳611,该复数个负极极耳611层叠并加压呈一负极极耳组61 ;而在卷芯6的另一侧形成复数个正极极耳621,该复数个正极极耳621层叠并加压呈一正极极耳组62。负极极耳组61及正极极耳组62的顶端及底端分别予以切角处理,以使负极极耳组61的顶端形成一第一上缺角612,负极极耳组61的底端形成一第一下缺角613,并使正极极耳组62的顶端形成一第二上缺角622,正极极耳组62的底端形成一第二下缺角623。该负极导电片7为一平板弯折而成,包括一第一定位部71及一第一延伸部72,第一延伸部72由第一定位部71的一侧以概略垂直于第一定位部71的方向向下延伸,以使第一定位部71及第一延伸部72概略呈倒L字形,第一延伸部72的垂直长度较佳为负极极耳组61的垂直高度的1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电池芯,包括一下壳体及盖合于该下壳体顶端的一盖板,该盖板上设有一第一接线组件及一第二接线组件,该下壳体内容置电解质溶液及至少一卷芯,该卷芯具有一负极极耳组及一正极极耳组,该负极极耳组与第一接线组件呈电性连接,该正极极耳组与第二接线组件呈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该负极极耳组及该正极极耳组分别位于该卷芯的二侧;该第一接线组件的底部结合一负极导电片,该负极导电片包括一第一定位部及一第一延伸部,该第一定位部与该第一接线组件呈电性连接,该第一延伸部由该第一定位部的一侧以概略垂直于该第一定位部的方向向下延伸,且该第一延伸部连接该负极极耳组;以及该第二接线组件的底部结合一正极导电片,该正极导电片包括一第二定位部及一第二延伸部,该第二定位部与该第二接线组件呈电性连接,该第二延伸部由该第二定位部的一侧以概略垂直于该第二定位部的方向向下延伸,且该第二延伸部连接该正极极耳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弘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乔登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