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生态自聚水分层式跳虫饲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生态自聚水分层式跳虫饲养装置,属于昆虫学
技术介绍
弹尾目俗称跳虫,是一类分布十分广泛、原生无翅的节肢动物。适应性广,多存在于潮湿且寒冷的地区。以成体的形式过冬,在雪中的活动性很强。大量存在于各种未被干扰的枯枝落叶间、土壤和苔藓中,以菌丝为食,水分的获得靠腹管粘附在固体物的下表面并吸取下表面由于凝聚而成的水珠。在实验研究中,常常需要活体跳虫,但是,以往由于技术等原因,在实验室内饲养跳虫非常困难,给相关科学研究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是很多研究的瓶颈。因此如何研究出一种在实验室内能够快速高效饲养跳虫成为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所以利用发光支柱将培养聚水盘支撑隔开,从而在培养筒内形成多层饲养空间,发光支柱与玻璃质的为培养筒透射过来的光线一起为培养聚水盘的苔藓提供光照,使之为跳虫生长供给充足的氧气,同时根据跳虫喜冷怕热的生活习性以及靠腹管倒吸在物体下表面吸水和取食菌丝的特点,使用降温气泵快速向培养聚水盘充气,在快速气流释放到较大空间时,会将周围降温的特点,将金属质的培养聚水盘聚水壁降温,使之凝聚水,达到仿生自然状态下 ...
【技术保护点】
微生态自聚水分层式跳虫饲养装置由发光支柱(1)、降温气泵(2)、培养聚水盘(3)、培养筒(4)、导气支柱管(5)、二通连管(6)、电源线(7)、插头(8)、控制开关(9)、培养聚水盘腔(10)、培养筒盖(11)、培养筒壁(12)、培养筒腔(13)、培养筒盖孔(14)、加料孔(15)、培养筒底固柱座(16)、发光灯(17)、发光支柱腔(18)、发光支柱壁(19)、发光灯电源线(20)、发光支柱撑台(21)、发光支柱连接筒腔(22)、发光支柱连接筒壁(23)、控水管(24)、降温气泵电机(25)、降温气泵转轴(26)、降温气泵叶轮(27)、降温气泵电源线(28)、培养聚水盘聚水 ...
【技术特征摘要】
1.微生态自聚水分层式跳虫饲养装置,由发光支柱(1)、降温气泵(2)、培养聚水盘(3)、培养筒(4)、导气支柱管(5)、二通连管(6)、电源线(7)、插头(8)、控制开关(9)、培养聚水盘腔(10)、培养筒盖(11)、培养筒壁(12)、培养筒腔(13)、培养筒盖孔(14)、加料孔(15)、培养筒底固柱座(16)、发光灯(17)、发光支柱腔(18)、发光支柱壁(19)、发光灯电源线(20)、发光支柱撑台(21)、发光支柱连接筒腔(22)、发光支柱连接筒壁(23)、控水管(24)、降温气泵电机(25)、降温气泵转轴(26)、降温气泵叶轮(27)、降温气泵电源线(28)、培养聚水盘聚水壁(29)、培养聚水盘壁(30)、培养聚水盘底(31)、降温气腔(32)、出气管(33)、进气管(34)、导气支柱管座(35)、连接插头(36)、培养聚水盘聚水腔(37)、发光支柱穿孔(38)、发光支柱连接筒(39)、发光支柱颈(40)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聚水盘(3)整体盘形,由厚度为1-2毫米的马口铁片、铜片或不锈钢片制成,包括培养聚水盘腔(10)、培养聚水盘聚水壁(29)、培养聚水盘壁(30)、培养聚水盘底(31)、降温气腔(32)、出气管(33)、进气管(34)、培养聚水盘聚水腔(37)和发光支柱穿孔(38);培养聚水盘(3)上面围成的空间为培养聚水盘腔(10),培养聚水盘腔(10)内盛放苔藓土、提供跳虫生活所需酵母和水分;培养聚水盘(3)的上表面铺有一层用8层市售卫生纸制成的吸水纸,形成培养聚水盘底(31);培养聚水盘壁(30)由厚度为1-2毫米的金属质的马口铁片、铜片或不锈钢片制成;培养聚水盘(3)下面中央的培养聚水盘壁(30)特称为培养聚水盘聚水壁(29),培养聚水盘聚水壁(29)由厚度为1-2毫米的马口铁片、铜片或不锈钢片制成,向内凹入成弧面形,弧面口圆形,直径为5-30厘米,弧形最大高度为3-10厘米,弧面围成的空腔为培养聚水盘聚水腔(37);降温气腔(32)是由培养聚水盘壁(30)围成的空间,一侧设置进气管(34),另一侧设置有出气管(33),出气管(33)和进气管(34)均是直径为0.5-2厘米、长度为1-2厘米的金属管;进气管(34)通过二通连管(6)与导气支柱管(5)相连;二通连管(6)塑料质,内径为0.5-2厘米、长度为2-3厘米,壁厚2-5毫米;导气支柱管(5)上端与降温气泵(2)内腔相通,下端插入固定在培养筒(4)底内表面的导气支柱管座(35),在进气管(34)同等高度的地方伸出支管,通过二通连管(6)与进气管(34)连通在一起;降温气泵(2)圆筒状,直径为2-20厘米,设置在培养筒(4)上口壁上,靠培养筒壁(12)和导气支柱管(5)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态自聚水分层式跳虫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光支柱(1)柱形,直径为2-6厘米,高度为8-14厘米,下半部分圆柱体形,空心,直径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桂林,李剑虹,包军,李想,林青战,王汉男,韩娜娜,王立秀,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