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床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59056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3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床架结构,包括呈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上框架、枢接于两上框架底部外端的两边脚架及设于两上框架之间的中脚架,各边脚架包括设于两旁的脚杆及连接两脚杆的一横连杆,横连杆与对应的上框架之间至少设置有一斜支杆,上框架的下方设有两下框架,各下框架包括两平行设置的横杆及连接两横杆的至少一纵杆,下框架与上框架之间枢接有多根纵向连接件,各连接件的一端枢接于上框架上,另一端枢接于下框架上,各边脚架与相邻的连接件之间还设有连杆,两下框架相对端的两侧分别通过一横向连接件活动连接。借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利用床底空间,可使床单不易滑动保持折叠床的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床结构,属于日常生活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折叠床架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节凑的加快,很多生活用品亦需要具有多样的调整功能,尤其是对于空间有限的居室中,床会占据主要的空间,因此具有使用方便、节省收纳空间的折叠铁架床常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备用的物品。传统的折叠床架,均是由可折叠的脚架支撑一床面框体构成,而该床面框体由至少两单元框枢接而成,即该床面框体是由两纵杆与至少由前中后三根横杆围成,两纵杆分别由至少两段杆体枢接而成,位于床面中部的横杆是枢接于两段杆体上,各左右两段杆体与横杆及中部横杆便形成单元框,因此在铁架床进行折叠时,该两单元框是以中部横杆为转轴而对叠在一起,而同时脚架收折于各单元框的下表面,如此便完成了整个床架的折收。由于床面框由脚架支撑,在床面框的底部留有较大的闲置空间。为了提高折叠床使用的舒适度和美观,人们经常会在折叠床上铺设床垫与床单。在现有折叠床的使用中,为保持折叠床的美观,床面框上会先套设床单,并使床单周沿垂落至接近地面,以将床面框及床底空间遮住,从而保持该折叠床架的美观,之后再放置床垫。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床单容易滑动,造成床单的部分往地面垂落,甚至滑落在地面上,影响整个折叠床的美观而且易弄脏床单,使用者需要经常用手去拉动和调整床单以使床单保持整齐。另外,在打扫床底空间时,垂落的床单周缘会影响清扫。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现有折叠床架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宄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利用床底空间,可使床单不易滑动并能保持床单平整的折叠床架结构。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折叠床架结构,包括呈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上框架、枢接于两上框架底部外端的两边脚架及设于两上框架之间的中脚架,各边脚架包括设于两旁的脚杆及连接两脚杆的一横连杆,横连杆与对应的上框架之间至少设置有一斜支杆,两上框架的下方设有两下框架,各下框架包括两平行设置的横杆及连接两横杆的至少一纵杆,下框架与上框架之间枢接有多根纵向连接件,各连接件的一端枢接于上框架上,另一端枢接于下框架上,各边脚架与相邻的连接件之间还设有连杆,两下框架相对端的两侧分别通过一横向连接件活动连接。所述各下框架为具有一纵杆的U型框,该U型框的开口设于靠近中脚架的一侧,所述横向连接件连接两U型框的开口两端。所述各横向连接件的一端固定于其中一下框架上,另一端可拆卸的结合于另一下框架上。所述各横向连接件为相互套合的伸缩杆。所述各横向连接件为弹性绳。所述各横向连接件为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一端通过螺栓锁固于其中一下框架上,连接片的另一端设有一 U型槽,另一下框架上设有一限位柱,连接片的U型槽与限位柱活动卡合。所述下框架还设有多根内杆,各内杆纵向连接两横杆或纵横交错的设于横杆与纵杆之间。所述斜支杆的一端枢接在所述横连杆上,另一端枢接在上框架上,斜支杆包括相互套合的伸缩内管及外管,内管的一端套设于外管内,另一端枢接于横连杆,外管的一端枢接于上框架的底部,另一端与内管套接,内管与外管之间通过插销定位。所述插销通过一套绳可活动的设于所述横连杆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一种折叠床架结构通过设定下框体来限定床单的移动,具体使用时,将床单罩设在两上框架上,利用床单罩口的伸缩性,使罩口能束缚在下框体上,下框体的横杆及两下框体之间的横向连接件可完全撑开该床单,使床单的边缘更为平整,增加该折叠床的美观。且下框架的设置,使上框架与下框架之间形成置物空间,用户可于该置物空间内置放物品,有效利用床底部的空间,增加该折叠铁架床的使用功能;下框架以下的空间由于被边脚及中脚架撑起,因此可方便用户清扫床底,置于置物空间内的物品在床单的罩设下可避免沾染过多的灰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参阅图1、图2,为本技术的具体较佳实施例,如图所示,本技术一种折叠床架结构包括:呈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上框架1、枢接于两上框架底部外端的两边脚架2及设于两上框架I之间的中脚架3,各边脚架2上包括两脚杆21、连接两脚杆21的一横连杆4及一设置于横连杆4与对应的上框架I之间的一斜支杆5,本技术的关键在于:各上框架I的下方设有与该上框架I对应的下框架6,下框架6包括两平行设置的横杆61及连接两横杆61的至少一纵杆62,下框架6与上框架I之间设有多根纵向连接件7,各纵向连接件7的一端枢接于上框架I上,另一端枢接于下框架6上,各边脚2上设有与下框架6连动的连杆8,两下框架6相对端的两侧分别通过一横向连接件连接9,各横向连接件9的一端固定于其中一下框架上,另一端可拆卸的结合于另一下框架上。如图1、图2所示,两下框架6分别为具有一纵杆的U型框,各U型框的开口是设于靠近中脚架的一侧。各连杆8的一端设于边脚架2的脚杆21上,另一端设于该下框架6与相邻横向连接件7上处。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连接件9为相互套合的伸缩杆91结构,两横向连接件9的伸缩杆91分别包括内杆911及外杆912,两伸缩杆91分别设于U型框的开口两侧,各伸缩杆91的外杆912固设于其中一下框架6上,伸缩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床架结构,包括呈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上框架、枢接于两上框架底部外端的两边脚架及设于两上框架之间的中脚架,各边脚架包括设于两旁的脚杆及连接两脚杆的一横连杆,横连杆与对应的上框架之间至少设置有一斜支杆,其特征在于:两上框架的下方设有两下框架,各下框架包括两平行设置的横杆及连接两横杆的至少一纵杆,下框架与上框架之间枢接有多根纵向连接件,各连接件的一端枢接于上框架上,另一端枢接于下框架上,各边脚架与相邻的连接件之间还设有连杆,两下框架相对端的两侧分别通过一横向连接件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宽峻
申请(专利权)人:革新厦门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