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色印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157817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3 2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颜色深浅能够调整的隔色印刷装置,它包括墨斗(1)、隔色片(2)、墨辊(3),墨斗(1)由若干隔色片(2)分隔成多个墨槽(4),每个墨槽(4)底部设有可被摆动的薄片部分(5),该薄片部分(5)的端面作为墨斗(1)的刮墨端面;每个墨槽(4)配置一个杠杆(6),该杠杆(6)与墨斗(1)带转动阻尼的可转动连接,杠杆(6)的一端位于墨斗(1)外侧,杠杆(6)的另一端与薄片部分(5)下表面相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印刷机
,具体讲是一种隔色印刷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有些印刷中,比如驾驶证等证照,在印刷面上存在并列的多种颜色,行业内一般采用具有隔色印刷功能的结构来实现,即隔色印刷装置。隔色印刷装置一般包括墨斗、隔色片、墨辊,墨斗由若干隔色片分隔成多个墨槽,每个墨槽存储不同颜色的油墨,墨斗的刮墨端面与墨棍表面相接近,经刮墨端面的刮墨作用使油墨均匀附着在墨辊表面,隔色片设有圆弧面,该圆弧面与墨辊表面相吻合以实现不同颜色油墨在墨辊上的隔离,虽然上述结构能够实现隔色印刷,但是颜色深浅无法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颜色深浅能够调整的隔色印刷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隔色印刷装置,它包括墨斗、隔色片、墨辊,墨斗由若干隔色片分隔成多个墨槽,每个墨槽底部设有可被摆动的薄片部分,该薄片部分的端面作为墨斗的刮墨端面;每个墨槽配置一个杠杆,该杠杆与墨斗带转动阻尼的可转动连接,杠杆的一端位于墨斗外侧,杠杆的另一端与薄片部分下表面相抵。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在杠杆的作用下,刮墨端面能够上摆,由于转动阻尼的存在,杠杆不会被薄片部分顶回,只有靠拨动杠杆才能使杠杆退回,从而稳定改变刮墨端面与墨辊表面的间隙,间隙越小,被刮去的油墨就越多,反过来说,留在墨辊表面的油墨就越少,因此,本技术具有颜色深浅能够调整的优点。作为改进,杠杆的支点位于墨槽底部的下方,这样,结构更为简单、紧凑。作为改进,杠杆的一端到支点的部分的长度大于杠杆的另一端到支点的部分的长度,杠杆的一端到支点的部分与杠杆的另一端到支点的部分的夹角为钝角,这样,当调节杠杆的另一端的摆动幅度时,施加给杠杆的一端的力可以较小,且杠杆的一端摆动幅度可以较大,从而便于控制杠杆的一端,间接使得对刮墨端面与墨辊表面的间隙调整更为精确。作为改进,薄片部分占墨槽底部的二分之一,这样,薄片部分更容易被摆动。作为改进,杠杆的另一端设有使杠杆的另一端到支点的部分俯视呈T字形的横杆,横杆的长度与薄片部分的宽度相等,这样,杠杆的另一端对薄片部分的作用力就成为线接触,能够使刮墨端面的摆动一致性更好,从而使墨辊着墨更加均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隔色印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隔色印刷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隔色印刷装置的除去墨辊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隔色印刷装置的A放大视图。图中所示,1、墨斗,2、隔色片,3、墨辊,4、墨槽,5、薄片部分,6、杠杆,7、横杆,8、间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隔色印刷装置,它包括墨斗1、隔色片2、墨辊3,墨斗I由若干隔色片2分隔成多个墨槽4,每个墨槽4底部设有可被摆动的薄片部分5,该薄片部分5的端面作为墨斗I的刮墨端面;每个墨槽4配置一个杠杆6,该杠杆6与墨斗I带转动阻尼的可转动连接,杠杆6的一端位于墨斗I外侧,杠杆6的另一端与薄片部分5下表面相抵。薄片部分5为薄钢片,由墨槽4底部向墨辊3延伸而得,即薄片部分5为墨槽4底部的整体的一部分,这样,加工更为容易,稳定性及精度更好。刮墨端面与墨棍3表面相接近,经刮墨端面的刮墨作用使油墨均勾附着在墨棍3表面,当薄片部分5处于放松状态时,刮墨端面与墨辊表面的间隙8为最大,此时颜色最深;隔色片2设有圆弧面,该圆弧面与墨辊3表面相吻合以实现不同颜色油墨在墨辊3上的隔离。墨槽4底部为向墨棍3倾斜设置,这样,油墨流向墨棍3的表面更加容易,且油墨附着更好。杠杆6的支点位于墨槽4底部的下方。杠杆6的一端到支点的部分的长度大于杠杆6的另一端到支点的部分的长度,杠杆6的一端到支点的部分与杠杆6的另一端到支点的部分的夹角为钝角;杠杆6的一端呈上翘状态,这样,工人操作更为方便,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薄片部分5占墨槽4底部的二分之一。杠杆6的另一端设有使杠杆6的另一端到支点的部分俯视呈T字形的横杆7,横杆7的长度与薄片部分5的宽度相等。杠杆6与墨斗I可转动连接处具有转动阻尼,采用现有技术即可,比如通过杠杆6的转动轴与墨斗I的轴孔较紧的配合,就能够产生转动阻力,该转动阻力就可以用来作为转动阻尼。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隔色印刷装置,它包括墨斗(1)、隔色片(2)、墨辊(3),墨斗⑴由若干隔色片(2)分隔成多个墨槽(4),其特征在于,每个墨槽(4)底部设有可被摆动的薄片部分(5),该薄片部分(5)的端面作为墨斗(I)的刮墨端面;每个墨槽(4)配置一个杠杆(6),该杠杆(6)与墨斗(I)带转动阻尼的可转动连接,杠杆(6)的一端位于墨斗(I)外侧,杠杆(6)的另一端与薄片部分(5)下表面相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色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杠杆(6)的支点位于墨槽(4)底部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色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杠杆(6)的一端到支点的部分的长度大于杠杆(6)的另一端到支点的部分的长度,杠杆(6)的一端到支点的部分与杠杆(6)的另一端到支点的部分的夹角为钝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色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薄片部分(5)占墨槽(4)底部的二分之一。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色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杠杆¢)的另一端设有使杠杆(6)的另一端到支点的部分俯视呈T字形的横杆(7),横杆(7)的长度与薄片部分(5)的宽度相等。【专利摘要】本技术提出一种颜色深浅能够调整的隔色印刷装置,它包括墨斗(1)、隔色片(2)、墨辊(3),墨斗(1)由若干隔色片(2)分隔成多个墨槽(4),每个墨槽(4)底部设有可被摆动的薄片部分(5),该薄片部分(5)的端面作为墨斗(1)的刮墨端面;每个墨槽(4)配置一个杠杆(6),该杠杆(6)与墨斗(1)带转动阻尼的可转动连接,杠杆(6)的一端位于墨斗(1)外侧,杠杆(6)的另一端与薄片部分(5)下表面相抵。【IPC分类】B41F17/00【公开号】CN204674179【申请号】CN201520390457【专利技术人】潘中华, 朱忠伟, 金圣易, 张春林 【申请人】茉织华印务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9月30日【申请日】2015年6月8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色印刷装置,它包括墨斗(1)、隔色片(2)、墨辊(3),墨斗(1)由若干隔色片(2)分隔成多个墨槽(4),其特征在于,每个墨槽(4)底部设有可被摆动的薄片部分(5),该薄片部分(5)的端面作为墨斗(1)的刮墨端面;每个墨槽(4)配置一个杠杆(6),该杠杆(6)与墨斗(1)带转动阻尼的可转动连接,杠杆(6)的一端位于墨斗(1)外侧,杠杆(6)的另一端与薄片部分(5)下表面相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中华朱忠伟金圣易张春林
申请(专利权)人:茉织华印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