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奶瓶,包括奶嘴、奶嘴固定盖、储液瓶、进奶通道、页片、推液腔体和助推杆,所述储液瓶自下而上逐渐缩小,该储液瓶上部的缩口处通过奶嘴固定盖与奶嘴连通,该储液瓶的下部为密封面,且该密封面的中间部位与所述进奶通道固定连接,所述进奶通道通过开于所述密封面上的奶液进口与所述储液瓶连通;所述页片分别固定于进奶通道的两侧,并与所述密封面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奶瓶通过瓶体和推液器的巧妙设计,两者便于拆卸和组装,不但避免奶液挂壁现象的发生,还保证了奶瓶本身的结构稳定性,提高了婴儿进食奶液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进奶量少的奶瓶。
技术介绍
由于早产婴儿的进奶量少,仅l_2ml,而使用市面上出售的奶瓶储奶量都较大,容易出现奶液挂壁的问题,导致早产婴儿实际进食的奶液减少,降低了进食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奶瓶,以克服奶液大量挂壁的问题,从而提高早产婴儿进食奶液的效率。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奶瓶包括奶嘴、奶嘴固定盖、储液瓶、进奶通道、页片、推液腔体和助推杆,所述储液瓶自下而上逐渐缩小,该储液瓶上部的缩口处通过奶嘴固定盖与奶嘴连通,该储液瓶的下部为密封面,且该密封面的中间部位与所述进奶通道固定连接,所述进奶通道通过开于所述密封面上的奶液进口与所述储液瓶连通;所述页片分别固定于进奶通道的两侧,并与所述密封面固定连接;所述推液腔体的一端为敞口,所述助推杆通过该敞口插入推液腔体中,并能够在该推液腔体内滑动,所述推液腔体的另一端为缩口,该缩口用于插入所述奶液进口。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奶通道的内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推液腔体在靠近缩口端附近的外表面设置有相应的螺纹,两者通过螺纹活动连接。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液腔体为圆柱形空腔,其缩口端也呈圆柱状,所述推液腔体为透明可视,且其表面刻有刻度。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面为圆形,所述进奶通道两侧的页片位于该密封面的同一条直径上,所述奶液进口位于该密封面的圆心处。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奶通道的侧壁与页片的一侧边缘固定连接,所述页片的另一侧边缘垂直于所述密封面,与进奶通道固定连接的侧边缘和垂直于密封面的侧边缘之间通过弧线边缘连接,且所述垂直于密封面的侧边缘的长度是与进奶通道固定连接的侧边缘长度的1.5-2.5倍。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奶嘴固定盖通过螺纹与储液瓶的缩口处活动连接。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奶瓶通过瓶体和推液器的巧妙设计,两者便于拆卸和组装,不但避免奶液挂壁现象的发生,还保证了奶瓶本身的结构稳定性,提高了婴儿进食奶液的效率。该奶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其制作成本低,适用于大范围推广,尤其适用于进奶量少的早产婴儿,为医护人员减轻的工作量,同时也使婴儿进食奶液时更加舒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瓶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推液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瓶体和推液器组装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提供的奶瓶包括奶嘴、奶嘴固定盖、储液瓶、进奶通道、页片、推液腔体和助推杆,所述储液瓶自下而上逐渐缩小,该储液瓶上部的缩口处通过奶嘴固定盖与奶嘴连通,该储液瓶的下部为密封面,且该密封面的中间部位与所述进奶通道固定连接,所述进奶通道通过开于所述密封面上的奶液进口与所述储液瓶连通;所述页片固定于进奶通道的两侧,并与所述密封面固定连接;所述推液腔体的一端为敞口,所述助推杆通过该敞口插入推液腔体中,并能够在该推液墙体内滑动,所述推液腔体的另一端为缩口,该缩口用于插入所述奶液进口。参考图1和图2,分别为本技术实施例瓶体和推液器的结构示意图。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奶瓶包括瓶体和推液器,所述瓶体包括奶嘴1、奶嘴固定盖2、储液瓶3、进奶通道4和页片5,所述推液器包括推液腔体7和助推杆8。其中,所述储液瓶3自下而上逐渐缩小,该储液瓶上部的缩口处通过奶嘴固定盖2与奶嘴I连通,该储液瓶3的下部为密封面,且该密封面12的中间部位与所述进奶通道4固定连接,所述进奶通道4通过开于所述密封面12上的奶液进口 6与所述储液瓶3连通;所述页片5分别固定于进奶通道4的两侧,并与所述密封面12固定连接。所述推液腔体7的一端为敞口,所述助推杆9通过该敞口插入推液腔体7中,并能够在该推液腔体内滑动,所述推液腔体7的另一端为缩口 8,该缩口 8用于插入所述奶液进口 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瓶体和推液器组装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先将通过助推杆9将奶液吸入推液腔体7中,然后将推液腔体7端部的缩口 8插入储液瓶3的奶液进口 6内,再推动助推杆9,推液腔体7内的奶液进入储液瓶3内,从而可以通过奶嘴I被婴儿吮吸。因此,本技术提供的奶瓶能够避免出现奶液大量挂壁的现象,提高了早产婴儿进食奶液的效率。作为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所述储液瓶3的容积为5-10ml,以进一步减少奶液挂壁的现象。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储液瓶3的容积可以更加实际需要进食的奶液量来确定,以避免奶液挂壁现象。在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进奶通道4的内表面设置有螺纹11,所述推液腔体7在靠近缩口端附近的外表面设置有相应的螺纹10,进奶通道4的内表面和推液腔体7缩口端8附近的外表面通过螺纹活动连接。当需要向储液瓶3注入奶液时,通过螺纹将进奶通道4的内表面和推液腔体7缩口端附近的外表面通过螺纹固定,当完成进食后,通过旋转将两者分离开,便于清洗,也便于再次注入奶液。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推液腔体7为圆柱形空腔,其缩口端8也呈圆柱状。较佳地,所述推液腔体7为透明可视,且其表面刻有刻度,以便于控制奶液的进食量。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面12为圆形,所述进奶通道4两侧的页片5位于该密封面12的同一条直径上,所述奶液进口 6位于该密封面12的圆心处。操作者可以手持该页片5,便于操作者对整个奶瓶的把持。而且,在进奶通道4的两侧均设置页片5,也便于操作者通过两侧的页片5稳定该奶瓶,进一步提高婴儿进奶时对该奶瓶的把握,同时也提高了瓶体和推液器组装后的整体性,组装后的结构稳固,不易摇晃,不易漏液。较佳地,所述进奶通道4的侧壁完全与页片5的一侧边缘51固定连接,所述页片5的另一侧边缘52垂直于所述密封面12,与进奶通道4固定连接的侧边缘51和垂直于密封面12的侧边缘52之间通过弧线边缘53连接,且所述垂直于密封面12的侧边缘52的长度是与进奶通道4固定连接的侧边缘51长度的1.5-2.5倍。这样的设计,可以使该奶瓶在供婴儿使用时更加安全可靠。可选地,所述奶嘴固定盖2通过螺纹与储液瓶3的缩口处活动连接,以便于更换奶嘴1,或者清洗奶嘴I和储液瓶3等。由此可见,本技术提供的奶瓶通过瓶体和推液器的巧妙设计,两者便于拆卸和组装,不但避免奶液挂壁现象的发生,还保证了奶瓶本身的结构稳定性,提高了婴儿进食奶液的效率。该奶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其制作成本低,适用于大范围推广,尤其适用于进奶量少的早产婴儿,为医护人员减轻的工作量,同时也使婴儿进食奶液时更加舒适。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奶瓶,其特征在于,包括奶嘴、奶嘴固定盖、储液瓶、进奶通道、页片、推液腔体和助推杆,所述储液瓶自下而上逐渐缩小,该储液瓶上部的缩口处通过奶嘴固定盖与奶嘴连通,该储液瓶的下部为密封面,且该密封面的中间部位与所述进奶通道固定连接,所述进奶通道通过开于所述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奶瓶,其特征在于,包括奶嘴、奶嘴固定盖、储液瓶、进奶通道、页片、推液腔体和助推杆,所述储液瓶自下而上逐渐缩小,该储液瓶上部的缩口处通过奶嘴固定盖与奶嘴连通,该储液瓶的下部为密封面,且该密封面的中间部位与所述进奶通道固定连接,所述进奶通道通过开于所述密封面上的奶液进口与所述储液瓶连通;所述页片分别固定于进奶通道的两侧,并与所述密封面固定连接;所述推液腔体的一端为敞口,所述助推杆通过该敞口插入推液腔体中,并能够在该推液腔体内滑动,所述推液腔体的另一端为缩口,该缩口用于插入所述奶液进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沛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