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泄洪洞的掺气设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施工简单的泄洪洞的掺气设施,避免与高速水流段水汽混合物直接接触,可最大限度的提供足够空气,保证通气效果和良好的气泡分布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泄洪洞的掺气设施,包括设有掺气减蚀设施的泄洪洞,泄洪洞底部为混凝土的底板,两侧为混凝土衬砌的洞壁,所述洞壁内布置竖直的独立通气孔,通气孔底部与底板之间形成稳定的掺气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洪洞断面呈城门洞形,以泄洪洞断面中心线为轴线设有与外界大气连通的通气竖井,所述通气孔上端与通气竖井下端之间以圆弧过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水利、水电等土木工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泄洪洞的掺气设施,适用于水利、水电等土木工程。
技术介绍
大型泄洪洞为防止发生空化空蚀破坏,常常在流速大于30m/s?35m/s的地方沿水流边壁加设掺气减蚀设施,这种布置是水利、水电等工程应用广泛的结构形式。如某工程泄洪洞龙落尾段水流流速较高,最大流速在45m/s左右,水流空化数在0.16?0.24之间,这些水流空化数比较小的部位,有可能发生空化空蚀破坏,对泄洪洞的安全运行影响较大,需要采取有效、经济、可靠的防空化空蚀措施,这是水利、水电等土木工程泄洪洞中比较普遍的工程问题。目前,对泄洪洞中掺气减蚀设施的布置型式一般都是在设施后的水层底部或侧壁形成一定长度的稳定空腔,利用空腔中形成的负压,通过连接的通气孔,将外界空气自动吸入,并与水流掺混后随之下移以达到保护洞壁的作用。如图1所示,泄洪洞掺气坎传统的通气孔一般布置在洞壁两侧、利用局部扩挖从洞顶连接送气,但是由于高速水流段洞顶空气可能充满水汽混合物,从洞顶补气将往往达不到必须的掺气浓度(一般最小不应低于4%?5% ),影响掺气设施的通气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安全可靠、施工简单的泄洪洞的掺气设施,避免与高速水流段水汽混合物直接接触,可最大限度的提供足够空气,保证通气效果和良好的气泡分布状态。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泄洪洞的掺气设施,包括设有掺气减蚀设施的泄洪洞,泄洪洞底部为混凝土的底板,两侧为混凝土衬砌的洞壁,所述洞壁内布置竖直的独立通气孔,通气孔底部与底板之间形成稳定的掺气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洪洞断面呈城门洞形,以泄洪洞断面中心线为轴线设有与外界大气连通的通气竖井,所述通气孔上端与通气竖井下端之间以圆弧过渡连接。所述通气孔的截面尺寸为1.5mX 2.0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局部扩挖、利用混凝土衬砌形成两侧独立进气的通风布置型式,避免与高速水流段水汽混合物直接接触,可最大限度的提供足够的空气,保证通气效果,同时对水流状态也无明显的不利影响,不增加施工难度,施工质量也可以得到保证,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泄洪洞掺气坎传统通风布置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布置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泄洪洞的掺气设施,设有掺气减蚀设施且断面呈城门洞形的泄洪洞1,该泄洪洞底部为混凝土的底板2,两侧为混凝土衬砌的洞壁3,洞壁内竖直布置有截面尺寸为1.5mX 2.0m的独立通气孔5,通气孔底部与底板2之间形成掺气空腔4,以泄洪洞I的断面中心线为轴线设有与外界大气连通的独立通气竖井6,该通气竖井下端与通气孔5上端之间以圆弧过渡连接。当泄洪洞I中设有掺气减蚀设施时,采用局部扩挖、利用混凝土衬砌形成两侧独立进气的通风布置型式,从而来适应通风补气的要求,掺气设施独立通气孔5通过独立通气竖井6与外界大气连接,而不是从洞顶水汽混合物直接补气。相比于传统的通风布置型式,其通气效果好,不增加施工难度,施工质量也容易得到保证。本实施例具体施工步骤:I)泄洪洞I局部扩挖:根据掺气减蚀设施的布置情况,确定泄洪洞I局部扩挖的位置;通气孔5的尺寸根据通风要求确定,一般为1.5m X 2.0m (宽X长);混凝土衬砌的洞壁3的厚度根据局部扩挖位置的地质条件确定,一般取lm。2)混凝土衬砌:洞挖完成后即可进行混凝土衬砌施工,混凝土标号要求不低于C25。【主权项】1.一种泄洪洞的掺气设施,包括设有掺气减蚀设施的泄洪洞(I),泄洪洞底部为混凝土的底板(2),两侧为混凝土衬砌的洞壁(3),所述洞壁内布置竖直的独立通气孔(5),通气孔底部与底板(2)之间形成稳定的掺气空腔(4),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洪洞(I)断面呈城门洞形,以泄洪洞断面中心线为轴线设有与外界大气连通的独立通气竖井(6),所述通气孔(5)上端与通气竖井(6)下端之间以圆弧过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泄洪洞的掺气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通气孔(5)的截面尺寸为1.5mX 2.0m。【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泄洪洞的掺气设施。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施工简单的泄洪洞的掺气设施,避免与高速水流段水汽混合物直接接触,可最大限度的提供足够空气,保证通气效果和良好的气泡分布状态。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泄洪洞的掺气设施,包括设有掺气减蚀设施的泄洪洞,泄洪洞底部为混凝土的底板,两侧为混凝土衬砌的洞壁,所述洞壁内布置竖直的独立通气孔,通气孔底部与底板之间形成稳定的掺气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洪洞断面呈城门洞形,以泄洪洞断面中心线为轴线设有与外界大气连通的通气竖井,所述通气孔上端与通气竖井下端之间以圆弧过渡连接。本技术适用于水利、水电等土木工程。【IPC分类】E02B8/06【公开号】CN204676501【申请号】CN201520251098【专利技术人】殷亮, 彭育 【申请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9月30日【申请日】2015年4月2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泄洪洞的掺气设施,包括设有掺气减蚀设施的泄洪洞(1),泄洪洞底部为混凝土的底板(2),两侧为混凝土衬砌的洞壁(3),所述洞壁内布置竖直的独立通气孔(5),通气孔底部与底板(2)之间形成稳定的掺气空腔(4),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洪洞(1)断面呈城门洞形,以泄洪洞断面中心线为轴线设有与外界大气连通的独立通气竖井(6),所述通气孔(5)上端与通气竖井(6)下端之间以圆弧过渡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亮,彭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