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加热盘及电饭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55232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3 1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加热盘,该电加热盘包括用于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电加热件以及用于支撑电加热件的支撑载体;电加热件包括耐高温、绝缘的基体、加热膜以及电极;基体朝向支撑载体的一侧设置有增热结构;加热膜设置在增热结构的面对支撑载体一侧;且加热膜的形状与增热结构相适配;电极与加热膜电连接以供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进一步公开一种电饭煲。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增热结构的设置,使得基体下表面的面积增大,使得可承载加热膜的面积增大,从而在基体所占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加了加热膜的面积,从而在不改变加热盘形状的前提下,提高了发热效率,从而提高了电加热盘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加热盘及电饭煲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饭煲,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电加热盘的面积一定,电加热盘的表面与加热膜配合的面呈平板状设置,使得加热膜的面积受到限制,使得单位面积内电加热盘的发热率一定,但随着人们要求的提高,现有的加热结构已不能满足部分用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检测电池容量的电加热盘及电饭煲。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加热盘,所述电加热盘包括用于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电加热件以及用于支撑所述电加热件的支撑载体;电加热件包括耐高温、绝缘的基体、加热膜以及电极;基体朝向支撑载体的一侧设置有增热结构;加热膜设置在增热结构的面对支撑载体一侧;且加热膜的形状与增热结构相适配;电极与加热膜电连接以供电。优选地,所述增热结构为若干的部分球体,部分球体的平面与基体的表面贴合,球面朝向所述支撑载体。优选地,所述增热结构的表面为波浪形,所述波浪形表面朝向所述支撑载体,所述增热结构与所述波浪形面背对的一面与所述基体贴合。优选地,所述增热结构与所述基体一体设置。优选地,所述加热膜包括碳化硅层、二硅化钼层和二氧化硅层,且依次均匀层叠覆盖在所述基体上,所述碳化硅层与所述基体接触。优选地,所述电极还包括用于供电的供电扣,以及电极柱;所述供电扣设置有与所述电极柱形状适配的夹孔,所述电极柱的一端与所述基体固定连接,所述电极柱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夹孔中。优选地,所述电极柱包括与所述基体固定连接的基柱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柱表面的导电膜,所述导电膜与所述极片连接。优选地,所述导电膜为铂合金膜或钴基合金膜。优选地,所述导电膜的厚度在2 μ m-5 μπι之间。优选地,所述极板包括极片以及覆盖在所述极片表面的电极薄膜,所述电极薄膜为铂合金膜或钴基合金膜。本技术进一步提出一种电饭煲,所述电饭煲包括电加热盘,该加热盘包括:用于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电加热件以及用于支撑所述电加热件的支撑载体;所述电加热件包括耐高温的基体、加热膜以及电极;所述加热膜覆盖在所述基体上;所述电极与所述加热膜电连接以供电;所述电极包括极板,所述极板的板面与所述加热膜贴合。优选地,所述电加热盘还包括温控器,所述支撑载体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温控器的安装孔;所述温控器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基体设置有加热膜的一侧接触。优选地,所述加热膜上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温控器的避让区域。本技术,通过增热结构的设置,使得基体下表面的面积增大,使得可承载加热膜的面积增大,从而在基体所占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加了加热膜的面积,从而在不改变加热盘形状的前提下,提高了发热效率,从而提高了电加热盘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加热盘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电加热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B-B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电加热盘的电极柱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电加热盘的极片的剖开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加热盘的加热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加热盘的基体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D-D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E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加热盘基体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加热盘I。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参照图1,该电加热盘I包括用于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电加热件2、用于支撑电加热件2的支撑载体60,以及用于检测和控制加热件温度的温控器100。电加热件2包括耐高温绝缘的基体10、加热膜40,以及电极。基体10优选为耐高温绝缘微晶玻璃,本实施例中优选为中康尼玻璃,其可耐800°C以上的高温。基体10为圆形板,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为管状或者其他形状。圆形板的圆心处向上凸起形成为向上凸起的曲面。在基体10的一侧设置有CD纹,以便给外界物体加热时增加排除湿气的安全性。在基体10的边缘,在相对设置有CD纹的一侧设置隔离件11,隔离件11为圆环,其与基体10固定连接,形成一个容纳腔。在设置有容纳腔的一侧还设置有电极柱20,用于给电极供电。电极柱20包括基柱22和导电膜21,导电膜21覆盖在基柱22的外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电极的电极柱20是在与基体I同样为耐高温绝缘微晶玻璃柱(基柱22)上包裹导电膜21而形成。耐高温绝缘微晶玻璃柱为两个横截面形状为椭圆形的柱体,且基柱22垂直于基体10的板面,朝背离基体10的方向延伸,耐高温绝缘微晶玻璃柱和基体10 —体设置。其中,为了增加加热膜40的面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发热率,在基体10朝向支撑载体60的一侧设置有增热结构110,增热结构110的形式可以有很多,如分布式球面111,波浪形表面112,菱形表面等。即,在有限的加热膜的基体10的平面尺寸上,尽可能增加发热面积提高加热膜40的加热效率。加热膜40喷涂设置在增热结构110的面对支撑载体60一侧;且加热膜40的形状与增热结构110相适配。下面介绍增热结构110的几种情况的具体情况。当增热结构110为若干的半球体111时,若干的半球体111均匀的分布在基体10的表面,半球体111的平面与基体10的表面贴合,球面朝向支撑载体60。半球体111的材质优选为耐高温、绝缘、导热良好的微晶玻璃或者陶瓷。半球面上的加热膜40产生的热,通过基体10传递至待加热物体。当增热结构110的表面为波浪形表面112时,增热结构110的波浪形表面112朝向支撑载体60,增热结构110与波浪形表面112背对的一面与基体10贴合。同理,增热结构110的材质优选为耐高温、绝缘、导热良好的微晶玻璃或者陶瓷。增热结构110上的加热膜40所产生的热,通过基体10传递至待加热物体。上述的增热结构110均与基体10 —体设置,半球体111可以为基体10的下表面朝支持载体60的方向延伸;基体10的下表面本身就可以为波浪形表面112。本实施例中,通过增热结构110的设置,使得基体10下表面的面积增大,使得可承载加热膜40的面积增大,从而在基体10所占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加了加热膜40的面积,从而在不改变电加热盘I形状的前提下,提高了发热效率,从而提高了电加热盘I的工作效率。电极包括极板30、供电扣90以及所述电极柱20 (从基体10上延伸)。极板30包括极片31和电极薄膜32,电极薄膜32覆盖在整个极片31的表面将其包裹,极片31为合金材料制成,电极薄膜32的材质为钼合金膜或钴基合金膜,电极薄膜32的厚度在1.5 μ m-3.5 μπι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增加与加热膜40的接触面积。极板30被设计为圆弧形的长条板的结构,两极板30的凹弧相向设置,每一极板30的圆弧结构所对的圆心角在30° -120°之间。电极薄膜32的材料以铂合金为例,极片31形成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射频溅射处理使得在极片31的表层形成一层均衡致密的铂合金薄膜;S2:对喷涂有铂合金薄膜的极片31进行激光高温烧结处理;S3:再对高温烧结后的极片31进行静电喷雾沉积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加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盘包括用于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电加热件以及用于支撑所述电加热件的支撑载体;所述电加热件包括耐高温、绝缘的基体、加热膜以及电极;所述基体朝向所述支撑载体的一侧设置有增热结构;所述加热膜设置在所述增热结构的面对支撑载体一侧;且所述加热膜的形状与所述增热结构相适配;所述电极与所述加热膜电连接以供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德万房振尹善章潘典国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