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材传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47939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3 0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棒材传动机构。它包括立辊机构(2)、第一倒棱机构(5)和第二倒棱机构(6),立辊机构(2)有多个且并排布置,相邻两个立辊机构(2)之间沿棒材(7)行进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斜辊机构(1)、平辊机构(2)和第二斜辊机构(4),第一斜辊机构(1)与第二斜辊机构(4)相对布置且旋转方向相反,立辊机构(2)包括输送链条(2.2),输送链条(2.2)上均匀设置有立辊(2.1),棒材(7)置于相邻两个立辊(2.1)的间隙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棒材传动机构,采用斜辊机构、立辊机构和平辊机构互相配合,根据客户需要及棒材端面情况,对单个机构随意调节并可进行组合,从而使得棒材磨削均匀,倒棱工作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棒材传动机构。属于机械设备

技术介绍
棒材在轧线上利用飞剪或锯切切定尺时,端部可能产生大的毛刺和变形。倒棱是棒材精整线工艺的一个重要工序,采用倒棱的目的就是去除棒材端部的大的毛刺和变形,保护后序的探伤设备,防止刮伤探伤探头,当然也提高了棒材的外观质量。另外,好的端部,也为自动标签机的自动贴签,提供基础。同时,后序离线的扒皮装置的刀具也将大大延长使用寿命。棒材传动机构在倒棱工序起到输送棒材的作用,现有的传动机构采用螺旋辊进行传动,此传动机构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倒棱线长固定,小规格的棒材磨削圈数多,大规格的棒材磨削圈数少,若棒材端面质量差,用户想多磨掉一些飞边,唯一的办法就是降低螺旋辊的旋转速度,也就是说增加单圈的磨削深度。根据磨削原理,一次磨削深度越大,磨削效果必然越差,也会出现跳动与不稳定,因此螺旋辊传动的倒棱机只能对某一规格的棒材有一个较为合理的配置;2)螺旋辊传动的倒棱机的棒材前进速度、倒棱圈数、进给力互相关联,不能单独调节,适用范围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棒材传动机构,此种棒材传动机构采用斜辊机构、立辊机构和平辊机构配合,根据客户需要及棒材端面情况,单独随意调节组合,从而使得棒材磨削均匀,效率高。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棒材传动机构,用于棒材在倒棱工序中的输送,其特点是:所述棒材传动机构包括立辊机构、第一倒棱机构和第二倒棱机构,所述第一倒棱机构设置在棒材进口处,所述第二倒棱机构设置在棒材出口处,所述立辊机构有多个且并排布置,相邻两个立辊机构之间沿棒材行进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斜辊机构、平辊机构和第二斜辊机构,第一斜辊机构与第二斜辊机构相对布置且旋转方向相反,所述立辊机构包括输送链条,输送链条上均匀设置有立辊,棒材置于相邻两个立辊的间隙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本技术一种棒材传动机构,采用斜辊机构、立辊机构和平辊机构配合,三个机构相互独立,斜辊机构能调整棒材的旋转速度和进给力,立辊机构能调整棒材的前进速度,因此根据客户需要及棒材端面情况,单独随意调节组合,适用范围广。2 )本技术一种棒材传动机构,与现有的螺旋式传动机构相比,棒材磨削均匀,设备简单稳定、运行可靠、备件费用低、工作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棒材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图3为第一斜辊机构与棒材之间的受力分析示意图。图4为第二斜辊机构与棒材之间的受力分析示意图。图中:第一斜辊机构1,立辊机构2,立辊2.1,输送链条2.2,平辊机构3,第二斜辊机构4,第一倒棱机构5,第二倒棱机构6,棒材7。【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2,本技术涉及一种棒材传动机构,用于棒材7在倒棱工序中的输送,图1中,棒材7的行进方向向上,它包括第一斜辊机构1、立辊机构2、平辊机构3、第二斜棍机构4、第一倒棱机构5和第二倒棱机构6,所述第一倒棱机构5设置在棒材进口处,所述第二倒棱机构6设置在棒材出口处,所述立辊机构2有五个且并排布置,相邻两个立辊机构2之间沿立辊2.1前进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斜辊机构1、平辊机构2和第二斜辊机构4,多个第一斜辊机构I的中心线重合且为横向,多个平棍机构2的中心线重合且为横向,多个第二斜辊机构4的中心线重合且为横向,上述三个机构的中心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斜辊机构I与第二斜辊机构4相对布置且旋转方向相反,图1中,第一斜辊机构I斜向右上,从B向看为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二斜辊机构4斜向右下,从B向看为逆时针转动,所述平辊机构3从B向看为逆时针转动,所述立辊机构2包括输送链条2.2,输送链条2.2上均匀设置有立辊2.1,棒材7置于相邻两个立辊2.1的间隙中,在输送链条2.2的作用下,立辊2.1带动棒材7前进。参见图3,第一斜辊机构I旋转时,对棒材7产生斜向右下的力F,根据力学原理,将F分解成横向的力FjP纵向的F 2,F1为棒材7提供磨削所需的进给力,F 2使得棒材7旋转,决定倒棱圈数。参见图4,第二斜辊机构4工作原理与第一斜辊机构I相同,第二斜辊机构4旋转时,对棒材7产生斜向左下的力F,根据力学原理,将F分解成横向的力&和纵向的F 4,&为棒材7提供磨削所需的进给力,&使得棒材7旋转,决定倒棱圈数。第一斜辊机构I也可以斜向左上,从B向看为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第二斜辊机构4对应的斜向右上,从B向看为逆时针转动。工作原理:I)在设备进口,棒材7置于相邻两个立辊2.1之间的间隙,电机启动时,立辊2.1带动棒材7前进。2)在立辊2.1的作用下,棒材7移动到第一斜辊机构I上,在第一斜辊机构I和立辊2.1共同作用下,第一斜辊机构I使得棒材7横向移动并旋转,立辊2.1使得棒材7纵向前进,棒材7进入第一倒棱机构5进行磨削,去除一端的毛刺。3)棒材7 —端的毛刺去除后,在立辊2.1的作用下移动到平辊机构3,之后在平辊机构3和立辊2.1共同作用下,棒材7移动至第二斜辊机构4上。4)在第二斜辊机构4和立辊2.1共同作用下,第二斜辊机构4使得棒材7横向移动并旋转,立辊2.1使得棒材7纵向前进,棒材7进入第二倒棱机构6进行磨削,去除另一端的毛刺。5)在立辊2.1的作用下,棒材7移动到设备出口,进入下一道工序。【主权项】1.一种棒材传动机构,用于棒材(7)在倒棱工序中的输送,其特征在于:所述棒材传动机构包括立辊机构(2)、第一倒棱机构(5)和第二倒棱机构(6),所述第一倒棱机构(5)设置在棒材进口处,所述第二倒棱机构(6)设置在棒材出口处,所述立辊机构(2)有多个且并排布置,相邻两个立辊机构(2)之间沿棒材(7)行进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斜辊机构(1)、平辊机构(2)和第二斜辊机构(4),第一斜辊机构(I)与第二斜辊机构(4)相对布置且旋转方向相反,所述立辊机构(2)包括输送链条(2.2),输送链条(2.2)上均匀设置有立辊(2.1),棒材(7 )置于相邻两个立辊(2.1)的间隙中。【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棒材传动机构。它包括立辊机构(2)、第一倒棱机构(5)和第二倒棱机构(6),立辊机构(2)有多个且并排布置,相邻两个立辊机构(2)之间沿棒材(7)行进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斜辊机构(1)、平辊机构(2)和第二斜辊机构(4),第一斜辊机构(1)与第二斜辊机构(4)相对布置且旋转方向相反,立辊机构(2)包括输送链条(2.2),输送链条(2.2)上均匀设置有立辊(2.1),棒材(7)置于相邻两个立辊(2.1)的间隙中。本技术一种棒材传动机构,采用斜辊机构、立辊机构和平辊机构互相配合,根据客户需要及棒材端面情况,对单个机构随意调节并可进行组合,从而使得棒材磨削均匀,倒棱工作效率高。【IPC分类】B24B9/04【公开号】CN204673398【申请号】CN201520313786【专利技术人】刘宴华, 张国印, 马利辉 【申请人】江阴市虎踞冶金设备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9月30日【申请日】2015年5月15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棒材传动机构,用于棒材(7)在倒棱工序中的输送,其特征在于:所述棒材传动机构包括立辊机构(2)、第一倒棱机构(5)和第二倒棱机构(6),所述第一倒棱机构(5)设置在棒材进口处,所述第二倒棱机构(6)设置在棒材出口处,所述立辊机构(2)有多个且并排布置,相邻两个立辊机构(2)之间沿棒材(7)行进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斜辊机构(1)、平辊机构(2)和第二斜辊机构(4),第一斜辊机构(1)与第二斜辊机构(4)相对布置且旋转方向相反,所述立辊机构(2)包括输送链条(2.2),输送链条(2.2)上均匀设置有立辊(2.1),棒材(7)置于相邻两个立辊(2.1)的间隙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宴华张国印马利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虎踞冶金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