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形逆流换热式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136583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30 1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海水淡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以太阳能为能源的回形逆流换热式的海水淡化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回形逆流换热式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包括海水进水管道、集盐槽、回形槽、回形冷凝管、太阳能集热箱以及气泵。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廉价的太阳能进行海水淡化,利用回形逆流换热技术及海水入口竖槽换热技术,大大降低从装置中排出到环境中的热量,提高太阳能的蒸馏效率,且采用蒸馏方式,不需要复杂的预处理设备,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降低了海水淡化的成本,提高了淡水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形逆流换热式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水淡化
,具体地涉及一种以太阳能为能源的回形逆流换热式的海水淡化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口的增长及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和破坏越来越严重,致使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从而海水淡化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目前,常用的海水淡化技术主要有:反渗透技术和蒸馏技术。反渗透技术,如公开专利:CN104692492A,其核心部件是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而海水中的钠离子、氯离子等难以通过反渗透膜。在保证反渗透膜两侧有足够的压强差时,水分子就能从盐浓度较高的一侧向浓度较低的一侧渗透,从而实现海水淡化的目的。反渗透技术是能耗最小,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海水淡化技术。但该技术需要对海水进行去除杂质和藻类等预处理过程,工序较为复杂,且反渗透膜很容易被污染,导致效率下降,成本增高。蒸馏技术利用天然海水淡化的原理,海水吸收热量后蒸发为水蒸气,水蒸气冷凝后则变为淡水。蒸馏技术的预处理比反渗透技术的要容易,维护也较为方便。但该技术的主要问题是能耗过大,液态水转换为水蒸气的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因此,蒸馏技术的能耗比反渗透技术的要高得多。但蒸馏技术所需的能量品味较低(以热能为主),通常可采用太阳能或被排放的废热来进行蒸馏,如公开专利:CN101302048B,这是蒸馏技术虽然能耗较高,却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原因之一。若能大幅度降低蒸馏技术的能耗,则该技术有可能在海水淡化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以太阳能为能源,利用回形逆流换热技术及海水入口竖槽换热技术,大大降低从装置中排出到环境中的热量,提高太阳能蒸馏效率,结构简单,维护简便,淡化成本低,淡水产量高的海水淡化装置。为此,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回形逆流换热式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包括海水进水管道、集盐槽、回形槽、太阳能集热箱、回形冷凝管以及气泵,所述回形槽的入水口位于回形槽底部,出水口位于回形槽顶部,所述回形槽的入水口与海水进水管道连通,所述回形槽的出水口与集盐槽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海水进水管道与集盐槽相邻以进行热交换,它们之间的隔板为具有高导热系数的隔板,所述太阳能集热箱位于回形槽顶部,所述回形槽与太阳能集热箱接触的槽壁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太阳能集热箱底部为能让水蒸气通过而水滴通不过的过滤层,所述气泵的进气口连通太阳能集热箱体,所述回形冷凝管设在回形槽内,所述回形冷凝管的上端入口接气泵的出气口,所述回形冷凝管的下端出口接淡水收集单元。进一步的,所述太阳能集热箱顶部为真空玻璃,所述太阳能集热箱的底部和侧壁为黑色。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层为细沙层。进一步的,所述细沙层的沙子颗粒尺寸从下到上依次减小。进一步的,所述回形槽由绝热的方形板组成。进一步的,所述回形槽内并排设有若干回形冷凝管。进一步的,所述气泵为轴流气泵。进一步的,所述海水进水管道、集盐槽、回形槽、太阳能集热箱、回形冷凝管以及气泵设置于上端开口的箱体内,所述箱体的外壳采用绝热材料制成。进一步的,所述海水进水管道由回形槽侧壁与箱体侧壁之间的间隙构成。进一步的,所述集盐槽底部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出水口位于装置外。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廉价的太阳能进行海水淡化,利用回形逆流换热技术及海水入口竖槽换热技术,大大降低从装置中排出到环境中的热量,提高太阳能蒸馏效率,且采用蒸馏方式,不需要复杂的预处理设备,装置结构简单,小型化,操作和后期维护简便,大大降低了海水淡化成本,提高了淡水产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A-A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回形逆流换热式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包括设置于具有上端开口的箱体14内的集盐槽9、海水进水管道、回形槽8、回形冷凝管7、太阳能集热箱4和气泵6,所述回形槽8的槽腔为方形,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槽腔可以是圆形、椭圆形等其它形状。回形槽8的槽壁是由一系列绝热的方形板组成的,回形槽8的入水口11位于回形槽8的底部,且靠近箱体14的底部,回形槽8的出水口12位于回形槽8顶部的右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位于顶部的任意位置,回形槽8的入水口11与海水进水管道连通,回形槽8的出水口12与集盐槽9的进水口连接,本具体实施例中,集盐槽9设在回形槽8的右侧,集盐槽9的底部设有出水管10,出水管10穿过箱体14底部伸出到装置外,用于将高浓度盐水排出装置外,排到外部环境中。集盐槽9与海水进水管道相邻,它们之间的隔板采用具有高导热系数的材料制成,以便于集盐槽9中的高温浓盐水与海水进水管道的低温海水进行热交换。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回形槽8的前后侧壁与箱体14的前后侧壁为一体构件(以节省制作材料,降低设备制造成本),回形槽8的左右侧壁与箱体14的左右侧壁具有一定间隙,形成两海水入口竖槽2,此即为海水进水管道,但不以此为限。两海水入口竖槽2的底部与回形槽8的入水口11连通。右侧的海水入口竖槽2与集盐槽9相邻,它们之间的隔板采用具有高导热系数的材料制成,以便于集盐槽9中的高温浓盐水与海水入口竖槽2的低温海水进行热交换。太阳能集热箱4位于回形槽8的顶部,回形槽8与太阳能集热箱4接触的槽壁设有若干通孔13,用于让水蒸气通过,在其它实施例中,此槽壁也可以采用导热材料,太阳能集热箱4的底部为能让水蒸气通过而水滴通不过的过滤层5,本具体实施例中优选为细沙,细沙层5的沙子颗粒尺寸从下到上依次减小,通孔13的尺寸小于细沙层5最底层的沙子颗粒尺寸,以免沙子通过通孔13掉到回形槽8内,太阳能集热箱4顶部为透明的真空玻璃3,当然,太阳集热箱4也可以是其它具有吸收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功能的结构装置。气泵6(本具体实施例中,优选为轴流气泵)设在太阳能集热箱4的右侧,但不以此为限,其进气口与太阳能集热箱4的箱体内连通,用于将太阳能集热箱4内的水蒸气抽出,同时使太阳能集热箱4内成为负压,有利于回形槽8内的水蒸气进入其中,具体的,为增加太阳能集热箱4的太阳能吸收能力,太阳能集热箱4内的底部和侧壁为黑色。回形冷凝管7设置在回形槽8内,优选的,若干较小管径的回形冷凝管7并排设置在回形槽8内,用以增加热交换面积,提高热交换效率。回形冷凝管7是由具有高导热系数的材料如铜、铝等制成的,回形冷凝管7的上端入口接气泵6的出气口,回形冷凝管7的下端出口接淡水收集单元,本具体实施例中,淡水收集单元为淡水收集槽1,其固定设置在箱体14的外侧,具体的,设置在箱体14的左侧。回形槽8和回形冷凝管7的长度由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使回形冷凝管7下端出口流出的淡水温度与周围环境中的海水温度基本相等。进一步的,箱体14的外壳采用绝热材料制成,以减少装置内的热量传递到外界。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海水从装置上部,经两侧的海水入口竖槽2流入装置底部,通过大气压作用,从底部流入回形槽8中,沿着回形槽8,海水从底部向上流动,在流动过程中,海水吸收回形冷管7释放出的热量(刚开始时,太阳能集热箱4内的空气吸收太阳能变成高温空气,高温空气通过轴流气泵6增压后进入回形冷凝管7,并释放热量),同时吸收细沙层5传递过来的因吸收太阳能而产生的热量,温度不断升高,发生蒸馏,形成水蒸汽(通过控制海水入口竖槽2的液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回形逆流换热式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回形逆流换热式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海水进水管道、集盐槽、回形槽、太阳能集热箱、回形冷凝管以及气泵,所述回形槽的入水口位于回形槽底部,出水口位于回形槽顶部,所述回形槽的入水口与海水进水管道连通,所述回形槽的出水口与集盐槽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海水进水管道与集盐槽相邻以进行热交换,它们之间的隔板为具有高导热系数的隔板,所述太阳能集热箱位于回形槽顶部,所述回形槽与太阳能集热箱接触的槽壁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太阳能集热箱底部为能让水蒸气通过而水滴通不过的过滤层,所述气泵的进气口连通太阳能集热箱体,所述回形冷凝管设在回形槽内,所述回形冷凝管的上端入口接气泵的出气口,所述回形冷凝管的下端出口接淡水收集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形逆流换热式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海水进水管道、集盐槽、回形槽、太阳能集热箱、回形冷凝管以及气泵,所述回形槽的入水口位于回形槽底部,出水口位于回形槽顶部,所述回形槽的入水口与海水进水管道连通,所述回形槽的出水口与集盐槽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海水进水管道与集盐槽相邻以进行热交换,它们之间的隔板为具有高导热系数的隔板,所述太阳能集热箱位于回形槽顶部,所述回形槽与太阳能集热箱接触的槽壁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太阳能集热箱底部为能让水蒸气通过而水滴通不过的过滤层,所述气泵的进气口连通太阳能集热箱体,所述回形冷凝管设在回形槽内,所述回形冷凝管的上端入口接气泵的出气口,所述回形冷凝管的下端出口接淡水收集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形逆流换热式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集热箱顶部为真空玻璃,所述太阳能集热箱的底部和侧壁为黑色。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形逆流换热式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为细沙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嵘刘波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