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晓亮专利>正文

一种输送机的传送带纠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13167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8 00:30
一种输送机的传送带纠偏装置,包括下支板、上支板和纠偏机构;下支板的中心位置固定设置有旋转轴承,上支板由旋转轴承支撑;纠偏机构包括第一纠偏机构和第二纠偏机构;第一纠偏机构包括第一、二前臂、加力杆和触辊,第一、二前臂竖直设置,第一、二前臂的上端水平设置有加力杆,加力杆与第一、二前臂为一体结构,触辊竖直设置在加力杆的上端面上,触辊的辊轴下端与加力杆固定连接,第一、二前臂的下端一体设置有定位夹具,定位夹具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上支板的边缘处,第一纠偏机构与第二纠偏机构设置在上支板两端的对应位置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造和运行成本低,具有通用性,能够保护输送传送带,安装维修简便,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运输机械领域,涉及高速运转的传送带的纠偏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输送机的传送带纠偏装置
技术介绍
带式输送机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如煤电,粮食,物流,化工等行业。传送带的平稳、可靠运行至为关键,但在传送带运行过程中由于设备制造、安装及传送带带宽方向物料分布不均等原因难免会出现传送带跑偏现象,跑偏严重时可直接导致传送带损坏而使设备工作瘫痪。普通低速带式输送机一般都设有手动张紧装置,该装置兼有一定的纠偏作用,但实时性较差,且效果欠佳,尤其是对于高速运行的传送带跑偏现象几乎束手无策。因此高速传送带机通常都设有传送带自动纠偏装置, 执行机构有机械式等,用于执行对传送带辊的调节从而矫正传送带的跑偏。在现有的液压纠偏装置中,液压都是需要动力的。在纠偏的过程中还得提供动力源。而四杆式纠偏装置的纠偏效果不明显,对传送带的跑偏不能及时的发现。对于带速较高的高速传送带机来说,一旦传送带出现跑偏而又没有及时查觉并纠正,由此导致传送带损坏,其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送机的传送带纠偏装置,本装置结构简单,安装简便,成本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输送机的传送带纠偏装置,包括下支板、上支板和纠偏机构;下支板和上支板分别平行设置,下支板的中心位置固定设置有旋转轴承,上支板由旋转轴承支撑,旋转轴承通过螺栓拧紧固定在上支板的下端面上;纠偏机构包括第一纠偏机构和第二纠偏机构;第一纠偏机构包括第一前臂、第二前臂、加力杆和触辊,第一前臂和第二前臂竖直设置,第一前臂和第二前臂的上端水平设置有加力杆,加力杆与第一前臂和第二前臂为一体结构,触辊竖直设置在加力杆的上端面上,触辊的辊轴下端与加力杆固定连接,第一前臂和第二前臂的下端一体设置有定位夹具,定位夹具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上支板的边缘处,第二纠偏机构与第一纠偏机构的结构相同,第一纠偏机构与第二纠偏机构设置在上支板两端的对应位置上。使用时,传送带托辊通过支架架设在上支板的设定位置上,第一纠偏机构和第二纠偏机构对称设置在传送带托辊的两侧。工作原理:当传送带偏离中心时,两端触辊由于受力不均,同时托辊所受的摩擦力方向改变,引起上支板的整体旋转,由于惯性,固定在上支板上的托辊能够给传送带一个使传送带复位方向的摩擦力,当上支板绕旋转轴承旋转一定角度时,传送带接触到触辊,是触辊产生振动而不再垂直于传送带运行的方向转动,斜交的触辊和转动一定角度的托辊就会立即把传送带引导回中心位置上,当传送带回到中心位置,两边的摩擦力相等,使得传送带正常运行。通过安装旋转轴承来保护下支架,从而保护整个设备的固定和使用寿命。这种方法可消除由于机架歪斜,物料分布不均,振动等引起的传送带跑偏,本纠偏装置在单向和往返式传送带上同样工作得很好。安装距离在传送带容易跑偏位置的前方大于3倍带宽处安装纠偏装置。1、单向带倾角较短的传送带:每40m连续安装2-3组。2、单向带倾角较长的传送带:每60m连续安装2-3组。3、单向不带倾角传送带:每20m连续安装2-3组。4、双向传送带:每20m连续安装2-3组校正器。其优点在于:本技术结构简单,制造和运行成本低,具有通用性,能够保护输送传送带,安装维修简便,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输送机的传送带纠偏装置,包括下支板1、上支板2和纠偏机构;下支板1和上支板2分别平行设置,下支板1的中心位置固定设置有旋转轴承5,上支板2由旋转轴承5支撑,旋转轴承5通过螺栓6拧紧固定在上支板2的下端面上;纠偏机构包括第一纠偏机构和第二纠偏机构;第一纠偏机构包括第一前臂7、第二前臂9、加力杆8和触辊4,第一前臂7和第二前臂9竖直设置,第一前臂7和第二前臂9的上端水平设置有加力杆8,加力杆8与第一前臂7和第二前臂9为一体结构,触辊4竖直设置在加力杆8的上端面上,触辊4的辊轴下端与加力杆8固定连接,第一前臂7和第二前臂9的下端一体设置有定位夹具17,定位夹具17通过紧固螺栓3固定在上支板2的边缘处,第二纠偏机构与第一纠偏机构的结构相同,第一纠偏机构和第二纠偏机构设置在上支板2两端的对应位置上;第一托辊12、第二托辊10和第三托辊11的两端分别通过支架固定在上支板2的上端面上,第二托辊10位于中间,第一托辊12和第三托辊11位于第二托辊10两边的对称位置上,且第一托辊12和第三托辊11与第二托辊10成设定角度,其中,第一托辊12和第三托辊11的表面可以是光滑的,也可以有螺纹。实施例2安装单个托辊的回程传送带:一种输送机的传送带纠偏装置,包括下支板1、上支板2和纠偏机构;下支板1和上支板2分别平行设置,下支板1的中心位置固定设置有旋转轴承5,上支板2由旋转轴承5支撑,旋转轴承5通过螺栓6拧紧固定在上支板2的下端面上;纠偏机构包括第一纠偏机构和第二纠偏机构;第一纠偏机构包括第一前臂7、第二前臂9、加力杆8和触辊4,第一前臂7和第二前臂9竖直设置,第一前臂7和第二前臂9的上端水平设置有加力杆8,加力杆8与第一前臂7和第二前臂9为一体结构,触辊4竖直设置在加力杆8的上端面上,触辊4的辊轴下端与加力杆8固定连接,第一前臂7和第二前臂9的下端一体设置有定位夹具17,定位夹具17通过紧固螺栓3固定在上支板2的边缘处,第二纠偏机构与第一纠偏机构的结构相同,第一纠偏机构与第二纠偏机构设置在上支板2两端的对应位置上;第四托辊13的两端通过支架固定在上支板2的上端面上,第四托辊13位于第一纠偏机构和第二纠偏机构的中间位置上。实施例3两根成角度的传送带托辊:一种输送机的传送带纠偏装置,包括下支板1、上支板2和纠偏机构;下支板1和上支板2分别平行设置,下支板1的中心位置固定设置有旋转轴承5,上支板2由旋转轴承5支撑,旋转轴承5通过螺栓6拧紧固定在上支板2的下端面上;纠偏机构包括第一纠偏机构和第二纠偏机构;第一纠偏机构包括第一前臂7、第二前臂9、加力杆8和触辊4,第一前臂7和第二前臂9竖直设置,第一前臂7和第二前臂9的上端水平设置有加力杆8,加力杆8与第一前臂7和第二前臂9为一体结构,触辊4竖直设置在加力杆8的上端面上,触辊4的辊轴下端与加力杆8固定连接,第一前臂7和第二前臂9的下端一体设置有定位夹具17,定位夹具17通过紧固螺栓3固定在上支板2的边缘处,第二纠偏机构与第一纠偏机构的结构相同,第一纠偏机构与第二纠偏机构设置在上支板2两端的对应位置上;第五托辊14和第六托辊15的两端分别通过支架固定在上支板2的上端面上,第五托辊14和第六托辊15之间成设定角度,且第五托辊14和第六托辊15位于第一纠偏机构和第二纠偏机构的中间位置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送机的传送带纠偏装置,包括下支板(1)、上支板(2)和纠偏机构,其特征在于:下支板(1)和上支板(2)分别平行设置,下支板(1)的中心位置固定设置有旋转轴承(5),上支板(2)由旋转轴承(5)支撑,旋转轴承(5)通过螺栓(6)拧紧固定在上支板(2)的下端面上;纠偏机构包括第一纠偏机构和第二纠偏机构;第一纠偏机构包括第一前臂(7)、第二前臂(9)、加力杆(8)和触辊(4),第一前臂(7)和第二前臂(9)竖直设置,第一前臂(7)和第二前臂(9)的上端水平设置有加力杆(8),加力杆(8)与第一前臂(7)和第二前臂(9)为一体结构,触辊(4)竖直设置在加力杆(8)的上端面上,触辊(4)的辊轴下端与加力杆(8)固定连接,第一前臂(7)和第二前臂(9)的下端一体设置有定位夹具(17),定位夹具(17)通过紧固螺栓(3)固定在上支板(2)的边缘处,第二纠偏机构与第一纠偏机构的结构相同,第一纠偏机构与第二纠偏机构设置在上支板(2)两端的对应位置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送机的传送带纠偏装置,包括下支板(1)、上支板(2)和纠偏机构,其特征在于:
下支板(1)和上支板(2)分别平行设置,下支板(1)的中心位置固定设置有旋转轴承(5),上支板(2)由旋转轴承(5)支撑,旋转轴承(5)通过螺栓(6)拧紧固定在上支板(2)的下端面上;
纠偏机构包括第一纠偏机构和第二纠偏机构;
第一纠偏机构包括第一前臂(7)、第二前臂(9)、加力杆(8)和触辊(4),第一前臂(7)和第二前臂(9)竖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晓亮
申请(专利权)人:高晓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