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马齿苋在江苏沿海滩涂鲜菜产量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127629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5 16: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马齿苋在江苏沿海滩涂鲜菜产量的方法。在沿海滩涂沙壤土地块种植马齿苋,其播种量为450g/667m2,种植行距为50cm。在马齿苋生长期达到45天左右,长出6片叶子时开始喷施含赤霉素(15-30mg/L)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间隔5-6天喷施一次,每株喷适量为20ml。植株成熟后,采摘鲜菜,分3-5次采摘。其实施简单,投入少,收获大,可使马齿苋鲜菜产量平均提高3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植物栽培领域。
技术介绍
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隶属马齿苋科、马齿苋属,其体内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以及人体需要的营养元素,对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适应性极强,具有一定的耐盐性,是食药兼用型保健蔬菜,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值得开发的绿色食品。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类与植物激素具有相似生理和生物学效应的物质。对目标植物而言,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外源的非营养性化学物质,通常可在植物体内传导至作用部位,以很低的浓度就能促进其生命过程的某些环节,使之向符合人类的需要发展。赤霉素是一个广谱性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改进品质,能迅速打破种子、块茎和鳞茎等器官的休眠,可广泛用于果树、蔬菜、粮食作物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以提高其沿海滩涂种植效益,加快盐渍土资源的利用。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在沿海滩涂沙壤土地上起畦开沟,施入尿素和过磷酸钙增加土壤有效态养分,所述尿素中N:46.7%wt,施用量基肥为6-8kg/亩,过磷酸钙中P205:15%wt,施用量30-40kg/亩;尿素与过磷酸钙施入土壤后,将马齿苋种子用50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min后,换清水浸种4h ;将浸泡后的马齿苋种子掺入细砂,砂与种子的质量比例为2.0-2.5: 1,均匀播入沟内。马齿苋播种量为450g/亩,种植行距为50cm。在马齿苋生长期达到45天左右,长出6片叶子时开始喷施含赤霉素的喷施液,间隔5-6天喷施一次。每株喷适量为20ml左右。喷施液配制:取赤霉素0.75-1.5g,加入1ml乙醇使其充分溶解,然后将其乙醇溶液加入到50L的清洁水中,搅拌使其完全混合均匀,制成赤霉素生长调节剂。喷施液最佳配制:取赤霉素lg,加入1ml乙醇使其充分溶解,然后将其乙醇溶液加入到50L的清洁水中,搅拌使其完全混合均匀,制成赤霉素生长调节剂。(I)喷施季节及次数:马齿苋生长期达到45天左右,长出6片叶子时开始喷施,间隔5-6天喷施一次。(2)喷施时间:选择下午4时至5时喷施;(3)喷施方法:将配制好的含赤霉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装入农用喷雾器中,将赤霉素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喷雾器喷施于马齿苋植株的叶片上,从上下两个方向喷施,使马齿苋植株的叶片上下两面全部或者大部分均勾布满赤霉素喷施液。每株喷适量为20ml左右。当马齿苋株高达25cm左右时即可采摘。新长出的小叶是最佳的采摘部分。嫩茎的顶端可连续掐取,掐取中上部,留茎基部抽生新芽使植株继续生长。通过分3、4、5次采摘,间隔时间分别为25天、20天、15天左右,每次采摘鲜菜长度分别为10-15cm。最佳采摘次数为5次,间隔时间为15天左右。有益效果:一种喷施含赤霉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并合理分次采摘,可显著提高马齿苋鲜菜产量,鲜菜产量平均增长幅度达30 %以上。【附图说明】:图1表示不同采摘次数以及不同赤霉素浓度的生长调节剂对马齿苋鲜菜产量的影响。各参数如下:措施A:采摘次数为3次,喷施含赤霉素(15mg/L)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措施B:采摘次数为3次,喷施含赤霉素(20mg/L)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措施C:采摘次数为3次,喷施含赤霉素(30mg/L)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措施D:采摘次数为4次,喷施含赤霉素(15mg/L)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措施E:采摘次数为4次,喷施含赤霉素(20mg/L)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措施F:采摘次数为4次,喷施含赤霉素(30mg/L)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措施G:采摘次数为5次,喷施含赤霉素(15mg/L)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措施H:采摘次数为5次,喷施含赤霉素(20mg/L)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措施1:采摘次数为5次,喷施含赤霉素(30mg/L)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实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实例1:试验地块位于大丰市金海农场的盐碱滩涂地。试验设计3重复,每个重复12m2。试验小区规格3mX 4m。起畦开沟;向小区内施入尿素和过磷酸钙,所述尿素中N:46.7%wt,施用量基肥为6-8kg/亩,过磷酸妈中P2O5:15% wt,施用量30-40kg/亩;尿素与过磷酸妈施入土壤后,将马齿苋种子用50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min后,换清水浸种4h ;将浸泡后的马齿苋种子掺入细砂,砂与种子的质量比例为2.0-2.5: 1,均匀播入沟内。马齿苋播种量为450g/亩,种植行距为50cm。播种后15天左右开始出苗。马齿苋生长期达到45天左右,长出6片叶子时开始喷施,间隔5-6天喷施一次。每株喷适量为20ml左右。取赤霉素0.75g,加入1ml乙醇使其充分溶解,然后将其乙醇溶液加入到50L的清洁水中,搅拌使其完全混合均勾,制成15mg/L赤霉素生长调节剂。将配制好的含赤霉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装入农用喷雾器中,将赤霉素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喷雾器喷施于马齿苋植株的叶片上,从上下两个方向喷施,使马齿苋植株的叶片上下两面全部或者大部分均匀布满赤霉素喷施液。每株喷适量为20ml左右。当马齿苋生长期达到60天,株高达25cm左右时即可采摘。新长出的小叶是最佳的采摘部分。嫩茎的顶端可连续掐取,掐取中上部,留茎基部抽生新芽使植株继续生长。通过分3次采摘,间隔时间分别为25天左右,每次采摘鲜菜长度分别为15cm。效果:在该方法下,马齿苋鲜菜产量比对照增加14.3%。实施实例2:与实施实例I不同的是,所述含赤霉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配制:取赤霉素lg,加入1ml乙醇使其充分溶解,然后将其乙醇溶液加入到50L的清洁水中,搅拌使其完全混合均匀,制成含赤霉素20mg/L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素生长调节剂。当马齿苋成说后,通过分5次采摘,间隔时间分别为15天左右,每次采摘鲜菜长度分别为1cm ;其他与实施实例I相同。效果:在该方法下,鲜菜产量比对照增加40 %。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实际应用表现:可显著提高马齿苋单株生物量以及鲜菜产量,使其鲜菜产量平均提高30%以上,从而使盐碱滩涂种植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促进产业发展。【主权项】1.,其特征在于: 在马齿苋生长期达到45天左右,长出6片叶子时开始喷施赤霉素浓度为(15-30mg/L)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间隔5天喷施一次,每株喷适量为20ml ;植株成熟后,分3-5次米摘鲜菜,间隔时间为15-25天,采摘马齿苋鲜菜长度为10m。以达到提高鲜菜总产量的目的。 调节剂配制:取赤霉素0.75-1.5g,加入1ml乙醇使其充分溶解,然后将其乙醇溶液加入到50L的清洁水中,搅拌使其完全混合均匀,制成赤霉素浓度为15-30mg/L生长调节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步骤(I)所述的最佳赤霉素喷施液浓度为20mg/L。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步骤(I)所述的最佳采摘次数为5次,时间间隔分别为15天。【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在沿海滩涂沙壤土地块种植马齿苋,其播种量为450g/667m2,种植行距为50cm。在马齿苋生长期达到45天左右,长出6片叶子时开始喷施含赤霉素(15-30mg/L)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间隔5-6天喷施一次,每株喷适量为20ml。植株成熟后,采摘鲜菜,分3-5次采摘。其实施简单,投入少,收获大,可使马齿苋鲜菜产量平均提高30%以上。【IP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马齿苋在江苏沿海滩涂鲜菜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马齿苋生长期达到45天左右,长出6片叶子时开始喷施赤霉素浓度为(15‑30mg/L)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间隔5天喷施一次,每株喷适量为20ml;植株成熟后,分3‑5次采摘鲜菜,间隔时间为15‑25天,采摘马齿苋鲜菜长度为10m。以达到提高鲜菜总产量的目的。调节剂配制:取赤霉素0.75‑1.5g,加入10ml乙醇使其充分溶解,然后将其乙醇溶液加入到50L的清洁水中,搅拌使其完全混合均匀,制成赤霉素浓度为15‑30mg/L生长调节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冲洪立洲王茂文丁海荣朱小梅邢锦城赵宝泉刘兴华董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