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2674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5 15: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室外换热器以及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第一层换热器和第二层换热器,所述第一层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第一层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连接;所述空调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层换热器连接的控制部,所述控制部用于在所述空调器处于除湿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二层换热器的管路处于截止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提高空调器的除湿功能的同时,避免出现压缩机的频繁启动现象,从而提高压缩机的使用寿命和系统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
,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
技术介绍
现有空调器在进行除湿时,通常先运行制冷模式,在预定时间后进行关机处理,然后在预定时间后再次启动,如此反复。这种除湿控制方式,虽然能够在室内环境温度下降不多的情况下,降低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但由于空调器的压缩机频繁启动,因此,会极大地影响压缩机的使用寿命和系统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旨在提高空调器的除湿功能的同时,避免出现压缩机的频繁启动现象,从而提高压缩机的使用寿命和系统稳定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室外换热器以及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第一层换热器和第二层换热器,所述第一层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第一层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连接;所述空调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层换热器连接的控制部,所述控制部用于在所述空调器处于除湿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二层换热器的管路处于截止状态。优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位于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的储液罐,所述储液罐具有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连接的第一液管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层换热器和第二层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的第二液管,或分别与所述第一层换热器的第二端以及所述控制部连接的第二液管,其中,所述第一液管位于所述储液罐内的管口与所述储液罐的底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液管位于所述储液罐内的管口与所述储液罐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优选地,所述储液罐还包括第一电磁阀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层换热器和第二层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的第三液管,或分别与所述第一层换热器的第二端以及所述控制部连接的第三液管;所述第一电磁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液管连接,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液管以及所述第一层换热器和第二层换热器的第二端,或分别与所述第一层换热器的第二端以及所述控制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液管位于所述储液罐内的管口与所述储液罐的底部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三液管位于所述储液罐内的管口与所述储液罐的底部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电磁阀用于在所述空调器处于除湿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三液管的管路处于截止状??τ O优选地,所述第一液管、第二液管以及第三液管平行设置。优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位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储液罐之间的节流部,所述节流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液管和所述第一电磁阀连接,所述节流部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层换热器和第二层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或分别与所述第一层换热器的第二端以及所述控制部连接。优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位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和压缩机之间的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进液管和排气管,所述进液管分别与所述第一层换热器和第二层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排气管与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连接,其中,所述进液管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器内的管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底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排气管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器内的管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优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一四通阀,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四通阀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四通阀的第二接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连接,所述四通阀的第三接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进液管连接,所述四通阀的第四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层换热器和第二层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优选地,所述控制部位于所述第二层换热器的第二端侧,所述控制部包括第二电磁阀和单向阀,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层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层换热器的第二端和所述节流部连接;所述单向阀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层换热器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单向阀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磁阀和第一层换热器的第二端以及所述节流部连接;其中,在所述四通阀控制所述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流出的制冷剂,一路经所述第二层换热器流入所述单向阀后进入所述节流部,另一路经所述第一层换热器流入所述节流部。优选地,所述控制部位于所述第二层换热器的第一端侧,所述控制部包括第二电磁阀和单向阀,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层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层换热器的第一端和所述四通阀的第四接口连接;所述单向阀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磁阀和第一层换热器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四通阀的第四接口连接,所述单向阀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层换热器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二端连接;其中,在所述四通阀控制所述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流出的制冷剂,一路经所述单向阀流入所述第二层换热器后进入所述节流部,另一路经所述第一层换热器流入所述节流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器,通过设置室内换热器的第一层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第一层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分别与室外换热器连接,以及与所述第二层换热器连接的控制部,使得空调器处于除湿模式时,利用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二层换热器的管路处于截止状态。这样,通过控制部来关闭第二层换热器的换热功能,可以提高室内换热器的除湿量,同时可避免室内环境温度下降幅度过大,从而避免空调器处于除湿模式时压缩机的频繁开关机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储液罐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器,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包括由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2、储液罐3、节流部4、室内换热器5以及气液分离器6依次连接形成的制冷剂循环流路。所述室内换热器5包括第一层换热器51和第二层换热器52,所述第一层换热器51和所述第二层换热器52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压缩机I连接,所述第一层换热器51和第二层换热器52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连接,所述第二层换热器52的第一端或第二端侧还设有一控制部7,即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部7连接所述压缩机I与所述第二层换热器52的第一端,或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部7连接所述第二层换热器52的第二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所述控制部7用于在所述空调器处于除湿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二层换热器52的管路处于截止状态。所述节流部4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储液罐3连接,所述节流部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层换热器51和第二层换热器52的第二端连接,或分别与所述第一层换热器51的第二端以及所述控制部7连接。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层换热器52的第二端侧设有所述控制部7,即所述控制部7连接所述第二层换热器52的第二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空调器可以为单制冷系统,也可由为具备制冷和制热功能的双系统,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一四通阀8,所述压缩机I的排气口与所述四通阀8的第一接口 81连接,所述四通阀8的第二接口 82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连接,所述四通阀8的第三接口 83与所述气液分离器6连接,所述四通阀8的第四接口 84分别与所述第一层换热器51和第二层换热器52的第一端连接。进一步地,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部7包括第二电磁阀71和单向阀72,所述第二电磁阀7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层换热器5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71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层换热器51的第二端和所述节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空调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室外换热器以及室内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第一层换热器和第二层换热器,所述第一层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第一层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连接;所述空调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层换热器连接的控制部,所述控制部用于在所述空调器处于除湿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二层换热器的管路处于截止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静龙陆平王洪黄志方
申请(专利权)人: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