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浮孵化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23213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5 0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悬浮孵化框,包括孵化框、底盖板、第一圆柱空心浮球、第二圆柱空心浮球、锁链、投料斗,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悬浮孵化框结构简单,功能强大,有效地提高育苗成功率,在为鱼苗适应新环境和成长提供更加安全的保障,大大降低鱼苗的应激反应,减少疾病的发生,使鱼苗在移入孵化缸或者更大水域面积是能够更快更健康的适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孵化框,尤其涉及一种悬浮孵化框
技术介绍
目前,鲑科鱼类孵化育苗一般都是在平列槽或者自制孵化桶中将将受精卵孵化至破膜上浮,然后开口驯化一周左右移到直径2米的孵化缸中。由于孵化缸水流相对平列槽水深、水流急,因此在从平列槽移入孵化缸后,由于鱼苗体质差、抢食弱,移入新环境后容易发病,造成育苗成活率降低,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悬浮孵化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悬浮孵化框,来解决现有的孵化装置容易造成鱼苗发病,造成鱼苗成活率低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悬浮孵化框,包括孵化框、底盖板、第一圆柱空心浮球、第二圆柱空心浮球、锁链、投料斗,所述的孵化框形状为长方体,且所述的孵化框长为600mm,宽为400mm,高为300mm,所述的孵化框内部为空心,且所述的孵化框壁厚为2mm,所述的底盖板位于孵化框底端,所述的底盖板与孵化框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圆柱空心浮球位于孵化框内部顶端左侧,所述的第一圆柱空心浮球与孵化框绳索相连,所述的第二圆柱空心浮球位于孵化框内部定端右侧,所述的第二圆柱空心浮球与孵化框绳索相连,所述的锁链位于底盖板底端中心处,所述的锁链与底盖板螺纹相连,所述的投料斗位于孵化框顶部中心处,所述的投料斗与孵化框螺纹相连。进一步,所述的孵化框外端还设有第一过水孔,所述的第一过水孔数量为若干件。进一步,所述的第一过水孔均匀分布在孵化框外端,所述的第一过水孔为方形通孔,且所述的第一过水孔边长为2mm。进一步,所述的底盖板底端还设有第二过水孔,所述的第二过水孔数量为若干个。进一步,所述的第二过水孔均匀分布在底盖板底部,所述的第二过水孔形状大小与第一过水孔相同。进一步,所述的第一圆柱空心浮球外端还设有第一环形卡槽,所述的第一环形卡槽位于第一圆柱空心浮球外端高度1/3处。进一步,所述的第二圆柱空心浮球外端还设有第二环形卡槽,所述的第二环形卡槽位于第二圆柱空心浮球外端高度1/3处。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悬浮孵化框,首先在鱼卵开口后放入孵化框与底盖板组成的封闭空间中,通过孵化框过渡生长,鱼苗在生长过程中可通过投料斗将鱼饲料加入孵化框中,从而给鱼苗提供充足的食物,鱼苗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粪便,产生的粪便通过第一过水孔和第二过水孔可将粪便和变质的饲料排出孵化框,使得孵化框能保持清洁,并且通过第一圆柱空心浮球和第二圆柱空心浮球可使得孵化框浮出水面5_左右,从而可便于鱼苗能浮出水面,待鱼苗成长到一定程度后再让鱼苗进入孵化缸中,降低了鱼苗直接进入孵化缸中后由于水流和水深引起的应激反应,避免鱼苗发生疾病或体质减弱,该孵化框结构简单,功能强大,有效地提高育苗成功率,在为鱼苗适应新环境和成长提供更加安全的保障,大大降低鱼苗的应激反应,减少疾病的发生,使鱼苗在移入孵化缸或者更大水域面积是能够更快更健康的适应。【附图说明】图1是悬浮孵化框的剖视图图2是孵化框的仰视图孵化框I底盖板2第一圆柱空心浮球 3第二圆柱空心浮球4锁链5投料斗6第一过水孔101第二过水孔201第一环形卡槽301第二环形卡槽 401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包括孵化框1、底盖板2、第一圆柱空心浮球3、第二圆柱空心浮球4、锁链5、投料斗6、第一过水孔101、第二过水孔201、第一环形卡槽301、第二环形卡槽401。所述的孵化框I形状为长方体,且所述的孵化框I长为600mm,宽为400mm,高为300mmo所述的孵化框I内部为空心,且所述的孵化框I壁厚为2mm。所述的底盖板2位于孵化框I底端,所述的底盖板2与孵化框I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圆柱空心浮球3位于孵化框I内部顶端左侧,所述的第一圆柱空心浮球3与孵化框I绳索相连。所述的第二圆柱空心浮球4位于孵化框I内部定端右侧,所述的第二圆柱空心浮球3与孵化框I绳索相连。所述的锁链5位于底盖板2底端中心处,所述的锁链与底盖板2螺纹相连。所述的投料斗6位于孵化框I顶部中心处,所述的投料斗6与孵化框I螺纹相连。所述的孵化框I外端还设有第一过水孔101,所述的第一过水孔101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第一过水孔101均匀分布在孵化框I外端,所述的第一过水孔101为方形通孔,且所述的第一过水孔101边长为2mm。所述的底盖板2底端还设有第二过水孔201,所述的第二过水孔201数量为若干个,所述的第二过水孔201均匀分布在底盖板2底部,所述的第二过水孔201形状大小与第一过水孔101相同。所述的第一圆柱空心浮球3外端还设有第一环形卡槽301,所述的第一环形卡槽301位于第一圆柱空心浮球3外端高度1/3处。所述的第二圆柱空心浮球4外端还设有第二环形卡槽401,所述的第二环形卡槽401位于第二圆柱空心浮球4外端高度1/3处。该悬浮孵化框,首先在鱼卵开口后放入孵化框I与底盖板2组成的封闭空间中,通过孵化框I过度生长,鱼苗在生长过程中可通过投料斗6将鱼饲料加入孵化框I中,从而给鱼苗提供充足的食物,鱼苗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粪便,产生的粪便通过第一过水孔101和第二过水孔201可将粪便和变质的饲料排出孵化框1,使得孵化框I能保持清洁,并且通过第一圆柱空心浮球3和第二圆柱空心浮球4可使得孵化框I浮出水面5_左右,从而可便于鱼苗能浮出水面,待鱼苗成长到一定程度后再让鱼苗进入孵化缸中,降低了鱼苗直接进入孵化缸中后由于水流和水深引起的应激反应,避免鱼苗发生疾病或体质减弱,其中锁链5是可将孵化框I固定,第一环形卡槽301是能将第一圆柱空心浮球3很好地固定在孵化框I上,第二环形卡槽401是能将第二圆柱空心浮球4很好地固定在孵化框I上。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悬浮孵化框,包括孵化框、底盖板、第一圆柱空心浮球、第二圆柱空心浮球、锁链、投料斗,所述的孵化框形状为长方体,且所述的孵化框长为600mm,宽为400mm,高为300mm,所述的孵化框内部为空心,且所述的孵化框壁厚为2mm,所述的底盖板位于孵化框底端,所述的底盖板与孵化框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圆柱空心浮球位于孵化框内部顶端左侧,所述的第一圆柱空心浮球与孵化框绳索相连,所述的第二圆柱空心浮球位于孵化框内部定端右侧,所述的第二圆柱空心浮球与孵化框绳索相连,所述的锁链位于底盖板底端中心处,所述的锁链与底盖板螺纹相连,所述的投料斗位于孵化框顶部中心处,所述的投料斗与孵化框螺纹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浮孵化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孵化框外端四周侧壁还设有第一过水孔,所述的第一过水孔数量为若干件。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悬浮孵化框,包括孵化框、底盖板、第一圆柱空心浮球、第二圆柱空心浮球、锁链、投料斗,所述的孵化框形状为长方体,且所述的孵化框长为600mm,宽为400mm,高为300mm,所述的孵化框内部为空心,且所述的孵化框壁厚为2mm,所述的底盖板位于孵化框底端,所述的底盖板与孵化框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圆柱空心浮球位于孵化框内部顶端左侧,所述的第一圆柱空心浮球与孵化框绳索相连,所述的第二圆柱空心浮球位于孵化框内部定端右侧,所述的第二圆柱空心浮球与孵化框绳索相连,所述的锁链位于底盖板底端中心处,所述的锁链与底盖板螺纹相连,所述的投料斗位于孵化框顶部中心处,所述的投料斗与孵化框螺纹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平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省水产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