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克成专利>正文

充气式火箭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0984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充气式火箭鸟,其特征在于有一个形同火箭,其内充有气体的箭体(1),箭体(1)的前端为锥体(2),其余为筒体(3);筒体(3)的两个前侧对称铰接有一对翅膀(4、5),在筒体(3)上,位于两翅膀(4、5)之间设有可载乘飞行员(8)的载乘装置(6),在翅膀(4、5)的底部设有可供人手拉动而可控制翅膀(4、5)上下摆动的操作纵装置(7);在筒体(1)的尾部设有固定尾翼(9)。(*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充气式飞行器领域,特别是一种充气式火箭鸟。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充气式火箭鸟,其特征在于有一个形同火箭,其内充有气体的箭体,箭体的前端为锥体,其余为筒体;筒体的两个前侧对称铰接有一对翅膀,在筒体上,位于两翅膀之间设有可载乘飞行员的载乘装置,在翅膀的底部设有可供人手拉动而可控制翅膀上下摆动的操作纵装置;在筒体的尾部设有固定尾翼。所述操作纵装置是一种一端与所述翅膀相联的拉杆或操纵杆,或者是拉绳,或者是两者兼有。在所述筒体的底部设有可将箭体悬空支起的起落架。所述载乘装置为固定在筒体上的绑带或驾驶仓。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充入气体的充气式火箭鸟在空气流的作用下产生一种可以克服自身和人体的重力而向上的浮力,当人用手操纵翅膀上、下摆动时,便可控制其载人飞行,如同人自己长着一对翅膀那样翱翔兰天,惊险、有趣,还可利用来进行航空、科考,是一种新型的多用途航空工具。载乘装置6位于两翅膀间而固定在筒体3的底部。具体来说可以是类似安全带一样的绑带,也可以是一种吊篮之类的驾驶仓,人于其内用双手拉动翅膀4、5,在空气升力的作用下,即可控制本专利技术之火箭鸟飞行。在筒体3的尾部设有一对水平尾翼9,其作用同火箭、飞机的尾翼一样,一方面是没有上升气流时能够使箭体有一定的升力,另一面可使飞行方向不受逆流影响,并保持飞行更平稳。为了便于本火箭鸟的起落,在筒体3的前后部分别设有起落架10。筒体3的长度可设计为长15.3米,直径2.6米,尾翼长3.3米,翼展1米,锥体2长4.5米。箭体1内所充的气体为氦气,充气量为90.3m3,本火箭鸟的整体自重为40.3kg,静举(负载)能力略大于人体体重(50kg)。人固定在筒体3之下方,双手拉动翅膀4、5借助气流的升力便可在空中飞翔起来。权利要求1.一种充气式火箭鸟,其特征在于有一个形同火箭,其内充有气体的箭体(1),箭体(1)的前端为锥体(2),其余为筒体(3);筒体(3)的两个前侧对称铰接有一对翅膀(4、5),在筒体(3)上,位于两翅膀(4、5)之间设有可载乘飞行员(8)的载乘装置(6),在翅膀(4、5)的底部设有可供人手拉动而可控制翅膀(4、5)上下摆动的操作纵装置(7);在筒体(1)的尾部设有固定尾翼(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式火箭鸟,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纵装置(7)是一种一端与所述翅膀(4、5)相联的拉杆或操纵杆,或者是拉绳,或者是两者兼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式火箭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体(3)的底部设有可将箭体(1)悬空支起的起落架(10)。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充气式火箭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乘装置(6)为固定在筒体(3)上的绑带或驾驶仓。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充气式火箭鸟,其包括一个形状同火箭,其内充有气体的箭体,箭体前端为锥体,其余为筒体,筒体的前侧对称铰接有一对翅膀(活动翼),拉动联于其上的操纵杆或拉绳之类的操纵装置可使之上下摆动;在两翅膀之间,固定于筒体的底部有一可载乘飞行员的载乘装置;在筒体的尾部设有一对固定尾翼。借助空气对本火箭鸟的升力,通过飞行员对翅膀的控制,可以使飞行员在空中自由地飞起来,藉此可实现人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像鸟一样飞翔的梦想,为航空、娱乐、科考提供了一种工具。文档编号B64B1/00GK2523695SQ0127736公开日2002年12月4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21日专利技术者杨克成 申请人:杨克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克成
申请(专利权)人:杨克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