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翼子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0803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4 02:10
一种新型翼子板结构,属于翼子板技术领域。它包括一次注塑成型的翼子板本体,翼子板本体上方设置为连续的凹凸翻边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孔、第四连接孔、第五连接孔、连接卡槽、第六连接孔;翼子板本体前方设置连续的凹凸翻边结构,包括第二连接孔、第七连接孔;翼子板本体后方设置连续的凹凸翻边结构,包括第三连接孔、第八连接孔及第九连接孔;翼子板本体背面上方设置与翼子板安装支架相互卡接的定位柱、卡爪及簧片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将翼子板通过注塑一次成型,而且在翼子板本体上设置相应的连接件、连接孔及安装支架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其安装方便、连接牢固,且大大降低了整车重量及材料使用量,节约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翼子板
,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质量轻、成本低且牢固性好的新型翼子板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翼子板大部分为冲压成型翼子板,其成型工艺复杂、模具投入成本高、整车重量大,提高了汽车的耗油量,而且该翼子板如果存在局部破损,不易修改,需要整体更换,维修成本高,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经济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质量轻、成本低且牢固性好的新型翼子板结构。所述的一种新型翼子板结构,包括翼子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翼子板本体为一次注塑成型,所述的翼子板本体上方设置为连续的凹凸翻边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孔、第四连接孔、第五连接孔、连接卡槽、第六连接孔;翼子板本体前方设置连续的凹凸翻边结构,包括第二连接孔、第七连接孔;翼子板本体后方设置连续的凹凸翻边结构,包括第三连接孔、第八连接孔及第九连接孔;翼子板本体背面上方设置与翼子板安装支架相互卡接的定位柱、卡爪及簧片卡,所述的簧片卡包括簧片卡夹。所述的新型翼子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四连接孔、第五连接孔、第六连接孔方向相同,均为内凹型,第一连接孔为外凸型结构,所述的第五连接孔和第六连接孔之间设置连接卡槽,所述的连接卡槽与第六连接孔形状相同。所述的新型翼子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柱为十字形结构,其方向与卡爪及簧片卡方向相同。所述的新型翼子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翼子板本体背面设置翼子板卡座,翼子板安装支架上设置第一安装孔,所述的簧片卡夹、第一安装孔及翼子板卡座大小相匹配,所述的翼子板本体和翼子板安装支架通过簧片卡夹、第一安装孔及翼子板卡座相连接。所述的新型翼子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翼子板本体背面设置卡扣,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支架上设置第二安装孔,翼子板本体与翼子板安装支架通过卡扣及第二安装孔相连接。上述的一种新型翼子板结构,包括一次注塑成型的翼子板本体,翼子板本体上方设置为连续的凹凸翻边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孔、第四连接孔、第五连接孔、连接卡槽、第六连接孔;翼子板本体前方设置连续的凹凸翻边结构,包括第二连接孔、第七连接孔;翼子板本体后方设置连续的凹凸翻边结构,包括第三连接孔、第八连接孔及第九连接孔;翼子板本体背面上方设置与翼子板安装支架相互卡接的定位柱、卡爪及簧片卡,所述的簧片卡包括簧片卡夹。本技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将翼子板通过注塑一次成型,而且在翼子板本体上设置相应的连接件、连接孔及安装支架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其安装方便、连接牢固,且大大降低了整车重量及材料使用量,节约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B-B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翼子板本体,101-翼子板卡座,102-卡扣,2-第三连接孔,3-第八连接孔,4-第九连接孔,5-第一连接孔,6-第四连接孔,7-第五连接孔,8-连接卡槽,9-第六连接孔,10-第二连接孔,11-第七连接孔,12-卡爪,13-簧片卡,1301-簧片卡夹,14-定位柱,15-翼子板安装支架,1501-第一安装孔,1502-第二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如图1-5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翼子板结构,包括一体注塑成型的翼子板本体1,所述的翼子板本体I上方设置为连续的凹凸翻边结构,其中包括第一连接孔5、第四连接孔6、第五连接孔7、连接卡槽8及第六连接孔9 ;翼子板本体I前方设置为连续的凹凸翻边结构,其中包括第二连接孔10及第七连接孔11 ;翼子板本体I后方设置为连续的凹凸翻边结构,其中包括第三连接孔2、第八连接孔及第九连接孔4;翼子板本体I背面上方设置与翼子板安装支架15相互卡接的定位柱14、卡爪12及簧片卡13,所述的簧片卡13包括簧片卡夹1301。如图2所示,所述的第四连接孔6、第五连接孔7、第六连接孔9方向相同,均为内凹型,第一连接孔5为外凸型结构,所述的第五连接孔7和第六连接孔9之间设置连接卡槽8,所述的连接卡槽8与第六连接孔9形状相同。如图3所示,所述的定位柱14为十字形结构,其方向与卡爪12及簧片卡13方向相同。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的翼子板本体I背面设置翼子板卡座101和卡扣102,翼子板安装支架15上设置第一安装孔1501和第二安装孔1502,所述的簧片卡夹1301、第一安装孔1501及翼子板卡座101大小相匹配,其中相配合,所述的翼子板本体I和翼子板安装支架15通过定位柱14进行预先定位,再通过簧片卡夹1301、第一安装孔1501、翼子板卡座101,卡扣102、第二安装孔1502相连接。本技术通过将翼子板通过注塑一次成型,而且在翼子板本体上设置相应的连接件、连接孔及安装支架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其安装方便、连接牢固,且大大降低了整车重量及材料使用量,节约了成本。【主权项】1.一种新型翼子板结构,包括翼子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翼子板本体(I)为一次注塑成型,所述的翼子板本体(I)上方设置为连续的凹凸翻边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孔(5)、第四连接孔(6)、第五连接孔(7)、连接卡槽(8)、第六连接孔(9);翼子板本体(I)前方设置连续的凹凸翻边结构,包括第二连接孔(10)、第七连接孔(11);翼子板本体(I)后方设置连续的凹凸翻边结构,包括第三连接孔(2)、第八连接孔(3)及第九连接孔(4);翼子板本体(I)背面上方设置与翼子板安装支架(15)相互卡接的定位柱(14)、卡爪(12)及簧片卡(13),所述的黃片卡(13)包括黃片卡夹(I3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翼子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四连接孔(6)、第五连接孔(7)、第六连接孔(9)方向相同,均为内凹型,第一连接孔(5)为外凸型结构,所述的第五连接孔(7 )和第六连接孔(9 )之间设置连接卡槽(8 ),所述的连接卡槽(8 )与第六连接孔(9)形状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翼子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柱(14)为十字形结构,其方向与卡爪(12)及簧片卡(13)方向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翼子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翼子板本体(I)背面设置翼子板卡座(101 ),翼子板安装支架(15)上设置第一安装孔(1501 ),所述的簧片卡夹(1301)、第一安装孔(1501)及翼子板卡座(101)大小相匹配,所述的翼子板本体(I)和翼子板安装支架(15)通过簧片卡夹(1301)、第一安装孔(1501)及翼子板卡座(101)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翼子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翼子板本体(I)背面设置卡扣(102),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支架(15)上设置第二安装孔(1502),翼子板本体(I)与翼子板安装支架(15)通过卡扣(102)及第二安装孔(1502)相连接。【专利摘要】一种新型翼子板结构,属于翼子板
它包括一次注塑成型的翼子板本体,翼子板本体上方设置为连续的凹凸翻边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孔、第四连接孔、第五连接孔、连接卡槽、第六连接孔;翼子板本体前方设置连续的凹凸翻边结构,包括第二连接孔、第七连接孔;翼子板本体后方设置连续的凹凸翻边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翼子板结构,包括翼子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翼子板本体(1)为一次注塑成型,所述的翼子板本体(1)上方设置为连续的凹凸翻边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孔(5)、第四连接孔(6)、第五连接孔(7)、连接卡槽(8)、第六连接孔(9);翼子板本体(1)前方设置连续的凹凸翻边结构,包括第二连接孔(10)、第七连接孔(11);翼子板本体(1)后方设置连续的凹凸翻边结构,包括第三连接孔(2)、第八连接孔(3)及第九连接孔(4);翼子板本体(1)背面上方设置与翼子板安装支架(15)相互卡接的定位柱(14)、卡爪(12)及簧片卡(13),所述的簧片卡(13)包括簧片卡夹(130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文光刘弘明何志刚周庆生汤雪军崔臻闫优胜高东申志鹏李涛蒋剑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新大洋电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