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奶牛酮病的纳米级营养微乳液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100511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3 18: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治奶牛酮病的纳米级营养微乳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丙二醇70~85份、烟酰胺3.5~6份、维生素A 0.05~0.45份、维生素D3 0.03~0.2份、维生素E 0.02~0.1份、维生素B2 0.012~0.2份、表面活性剂1~10份、抗氧化剂0.05~0.2份、防腐剂0.05~0.2份、纯净水14~2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纳米营养微乳液通过采用灌胃或直接饮水的方式给药,可以使药物充分混匀,无需再额外添加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克服了市场上固体营养添加剂拌料不均,费时费力,且摄取效果差等缺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兽药添加剂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治奶牛酮病的纳米级 营养微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奶牛酮病是高产奶牛的常发病之一,是由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导致机体动员体脂 代谢,引起奶牛体内酮体大量积聚,进而引发全身代谢障碍致机体功能失调的一种疾病。以 血液、尿、乳中的酮体含量增高,血糖浓度下降,消化机能紊乱,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偶有 神经症状为特征。本病多发生于产犊后10天~60天,且以3~6胎次的高产母牛发病率 较高。酮病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奶牛产后营养代谢病,受到了奶牛养殖业的重视,临床型的 酮病由于其症状明显,常能得到有效治疗,但是隐性酮病或者亚临床酮病,由于其发病症状 不明显,常常被忽略。近年来,随着奶牛业的发展,尤其是奶产量的不断提高,奶牛酮病的发 病率逐年上升。酮病虽然能够治愈,但会使奶牛的泌乳量下降、乳质量降低、体重减轻、繁殖 率降低,增加了养殖成本,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奶牛场大多采用直接灌服纯的丙二醇来防治奶牛酮病,而烟酰胺和维生素由 于其溶解性问题,不能直接溶于丙二醇,所以只能额外添加。而市场上的奶牛用营养添加 剂产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治奶牛酮病的纳米级营养微乳液,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昌方炳虎陈瑞爱廖陶雪雍燕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大华农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肇庆大华农生物药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