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文熙专利>正文

空气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100426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3 18: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气净化装置,通过使大气上层部的空气降至地面来净化空气,其包括:悬浮单元,包括排列在同一平面上的第一腔及第二腔;螺旋桨,配置在所述第一腔内部,可旋转地支承在所述第一腔内,并具有竖直方向上的旋转中心线;第一驱动部,连接于所述螺旋桨以转动所述螺旋桨;第一管道部,环绕配置在所述第一腔内壁上,并具有多个喷嘴;第二管道部,收容于所述第二腔内部;第二驱动部,配置在所述第二腔内部,并向所述第一管道部以及所述第二管道部供水;卷取部,配置在所述第二腔内部,用以卷取或者开卷所述第二管道部;过滤部,在所述悬浮单元通过所述螺旋桨的旋转而上升到空中的同时所下降的空气经由所述过滤部而排出到外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净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随着高度的增加,空气温度会降低,因此大气上层部的空气温度会低于地面的空气温度。所以,大气上层部的冷空气会下降到地面上,地面上的热空气会上升到大气上层部。相反地,接近地面的大气温度受地面温度的影响,因此当地面温度降低时,地面的空气温度会比大气上层部的空气温度低。在这种情况下,形成逆温层。逆温层是指,随着高度增加而空气温度升高的气层,若形成逆温层,则空气就不会循环而就此停滞。也就是说,在逆温层中几乎不发生空气在竖直方向的流动,因而以逆温层为界,逆温层上层部的热空气与逆温层下层部的冷空气彼此隔绝。因此,在地面上产生的污染物无法扩散,使得地面的空气污染加剧。地面上污染物很多的情况下,如果同时形成雾和逆温层,就会形成雾霾。而这种雾霾还会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如引发呼吸道疾病等。另一方面,由于最近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的源自中国的黄沙或者微尘,空气净化的必要性越发显得重要。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0001)韩国授权专利10-1134684号(2012.04.02)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以及/或者局限性,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其通过使大气上层部的空气降至地面来净化空气。然而这些技术问题只是作为示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并不限定于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悬浮单元,该悬浮单元包括多个排列在同一平面上的第一腔;螺旋桨,分别配置在所述第一腔内部,可旋转地支承在所述第一腔内,并具有其方向垂直于地面的旋转中心线;第一驱动部,分别配置在所述第一腔内部,与所述螺旋桨相连接以转动所述螺旋桨;以及第一管道部,环绕配置在所述第一腔的内壁上,并具有多个喷嘴。可以进一步包括:多个第二腔,设在所述悬浮单元中,并且与所述第一壳排列在同一平面上;第二管道部,收容于所述第二腔内部;第二驱动部,配置在所述第二腔内部,向所述第一管道部以及所述第二管道部供水;卷取部,配置在所述第二腔内部,用以卷取或者开卷所述第二管道部。可以进一步包括:过滤部,其结合于所述悬浮单元的边缘,在所述悬浮单元通过所述螺旋桨的旋转而上升到空中的同时所下降的空气经由过滤部排出到外部。可以包括:环,固定在所述悬浮单元上,使得所述第二管道部穿过。可以进一步具备:空气转换部,配置在位于所述悬浮单元的最外围的所述第一腔中的至少一部分上,其包括转换板,该转换板用以转换通过所述螺旋桨的旋转而下降的空气的流向。所述空气转换部可以进一步具备:线缆,用以调节所述转换板的角度;以及牵引器,用以调节所述线缆的长度;其中,所述转换板的一侧可以附着在所述第一腔下表面的外侧,所述转换板的另一侧可以与所述线缆相连接。可以具有多个所述悬浮单元,每个所述悬浮单元可以沿竖直方向配置。上述内容之外的其它方面、特征、有益效果,通过以下附图、权利要求范围以及对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而明确。根据如上所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能够实现使大气上层部的空气降至地面以净化空气的装置。当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并不受限于这些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概略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涉及的空气净化装置的截面图。图2是概略示出图1的空气净化装置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3是概略地放大示出图2的III部分的腔的立体图。图4是概略地放大示出图3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5是概略示出图3的一部分的截面图。图6是概略地放大示出图2的VI部分的腔的立体图。图7是概略示出空气净化装置的卷取部的立体图。图8是概略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涉及的空气净化装置的截面图。附图标记1:空气净化装置50:地面60:停靠场10、20、30:悬浮单元100:第一腔110:框架120:螺旋桨140:第一驱动部160:第一管道部162:喷嘴200:第二腔210:旋转中心线220:卷取部240:第二驱动部260:第二管道部300:过滤部400:牵引部420:环500:空气转换部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可以进行各种变形,也可以有多种实施例,将具体实施例例示在附图中并进行详细描述。参照附图详细描述的以下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和特征以及其实现方法会变得明确。然而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以下公开的实施例,能够以各种形式实施。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在参照附图进行描述时,对相同或对应的组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此的重复描述。在以下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等术语并不是限定的意思,只是用来区分一个组件与另一个组件。此外,除非文章中明确表示,单数表示包括复数表示。此外,诸如“包括”或者“具有”等术语是表示存在说明书中记载的特征或者组件,并不排除增加一个或多个不同的特征或者组件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以下实施例中,当提及膜、区域、组件等部分位于其他部分的“上方”或者“上面”时,不仅包括“直接在上方”或者“直接在上面”的情况,还包括中间隔着其他膜、区域、组件等的情况。以下附图中为了方便描述,组件的大小会放大或者缩小。例如,附图中示出的各组件的大小及厚度为了方便描述而任意地表示,因此本专利技术并非必须限定于如图所示。此外,x轴、y轴以及z轴并不限定于直角坐标系上的三个轴,而是可以解释为将其包含在内的更广的涵义。例如,x轴、y轴以及z轴可以相互垂直,但也可以指互不垂直的不同方向。图1是概略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涉及的空气净化装置1的截面图;图2是概略示出图1的空气净化装置1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参照图1及图2,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涉及的空气净化装置1可包括悬浮单元10、20、30,该悬浮单元10、20、30可包括多个腔100、200。悬浮单元10、20、30可包括从上到下依次配置的第一悬浮单元10、第二悬浮单元20以及第三悬浮单元30,图中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涉及的空气净化装置1包括三个悬浮单元10、20、30,然而并不限定于此,可以根据空气净化装置1的大小或者性能而包括更少或更多的悬浮单元10、20、30。每个悬浮单元10、20、30可以由多个腔100、200来形成,并且多个腔100、200可以是构成各自框架110的单位元件。这些多个腔100、200可根据内部结构划分为第一腔100及第二腔200。所述第一腔100及第二腔200可以相邻配置,且排列在同一平面上。多个腔100、200在同一平面上相邻配置以形成一个框架110。在多个悬浮单元10、20、30中,越是位于下侧的悬浮单元10、20、30的框架110所包含的腔100、200就越多。即,第一悬浮单元10的框架110包含腔的数量最少,第三悬浮单元30的框架110包含腔100、200的数量最多。各个腔100、200的大小可以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框架110的大小也可以按照第一悬浮单元10、第二悬浮单元20以及第三悬浮单元30的顺序依次变大。框架110可以由重量轻、强度优秀的材料来形成,例如可以由铝或者碳纤维等材料来形成,然而并非必须限定于此。所述第一腔100可在其内部包括螺旋桨120、连接于螺旋桨120的第一驱动部140以及第一管道部160。第一腔100可具有上下开放的形状。由此,通过螺旋桨120所产生的风能够向下移动。螺旋桨120可旋转地支承在第一腔100内部,且可以配置在第一腔100的中央。配置在第一腔100内部的螺旋桨120可具有其方向垂直于地面的旋转中心线210。螺旋桨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空气净化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悬浮单元,包括多个排列在同一平面上的第一腔;螺旋桨,分别配置在所述第一腔内部,可旋转地支承在所述第一腔内,并具有其方向垂直于地面的旋转中心线;第一驱动部,分别配置在所述第一腔内部,与所述螺旋桨相连接以转动所述螺旋桨;以及第一管道部,环绕配置在所述第一腔内壁上,并具有多个喷嘴。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3.21 KR 10-2014-00336751.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悬浮单元,包括多个排列在同一平面上的第一腔;螺旋桨,分别配置在所述第一腔内部,可旋转地支承在所述第一腔内,并具有其方向垂直于地面的旋转中心线;第一驱动部,分别配置在所述第一腔内部,与所述螺旋桨相连接以转动所述螺旋桨;第一管道部,环绕配置在所述第一腔内壁上,并具有多个喷嘴;以及空气转换部,配置在位于所述悬浮单元最外围的所述第一腔中的至少一部分上,并且,包括用以转换通过所述螺旋桨的旋转而下降的空气的流向的转换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多个第二腔,设在所述悬浮单元中,并且与所述第一腔排列在同一平面上;第二管道部,收容于所述第二腔内部;第二驱动部,配置在所述第二腔内部,向所述第一管道部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熙
申请(专利权)人:李文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