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昌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支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96022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3 1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支柱,包括支撑柱和钢结构框架,钢结构框架内侧设置有两定位板,支撑柱插接在两定位板之间,紧固件将钢结构框架和支撑柱进行固定连接,支撑柱内设有下支撑板和上支撑板,在上支撑板上方设置有混凝土盖板,下支撑板的面积小于上支撑板的面积,支撑柱侧面设计为阶梯形接触面,下支撑板和上支撑板之间的空间浇注有混凝土加固体,在混凝土加固体中设置有若干根桩柱和支撑杆,桩柱和支撑杆相互垂直设置,混凝土加固体的外侧设置有防渗沥青层,下支撑板和混凝土加固体之间设置有三七灰土层,支撑柱外包裹有混凝土浇筑层,所述混凝土浇筑层外喷涂有耐火耐热涂料层。本发明专利技术承重能力强,使用寿命长,且具有一定的阻燃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支柱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普及。在高层建筑中,建筑物的建筑支柱结构需要承载很大的负荷,导致建筑物的建筑支柱结构普遍结构复杂,重量大,运输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支柱。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支柱,包括支撑柱和钢结构框架,钢结构框架内侧设置有两定位板,支撑柱插接在两定位板之间,钢结构框架的侧壁上部设计为斜面,侧壁下部设计为凹槽形,在钢结构框架的顶部中心和两侧的凹槽形侧壁处各设置有一个紧固件,紧固件将钢结构框架和支撑柱进行固定连接,在钢结构框架顶部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浇注口,通过浇注口向钢结构框架与支撑柱的空隙间浇注有混凝土,支撑柱内设有下支撑板和上支撑板,在上支撑板上方设置有混凝土盖板,下支撑板的面积小于上支撑板的面积,支撑柱侧面设计为阶梯形接触面,下支撑板和上支撑板之间的空间浇注有混凝土加固体,在混凝土加固体中设置有若干根粧柱和支撑杆,粧柱和支撑杆相互垂直设置,混凝土加固体的外侧设置有防渗沥青层,下支撑板和混凝土加固体之间设置有三七灰土层,支撑柱外包裹有混凝土浇筑层,所述混凝土浇筑层外喷涂有耐火耐热涂料层,耐火耐热涂料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所得: ABS橡胶粉20-60份;AS树脂40-80份;阻燃协效剂2_6份;氮系阻燃剂5_25份;耐化学品改性剂0.5-5份;耐热剂5-25份;抗氧剂0.1-1份;润滑剂0.1-1份。其中,所述的ABS橡胶粉、AS树脂均为低残单、低齐聚物含量的聚合物,所述ABS橡胶粉的粒径为0.3-1.lum,齐聚物和残留单体的含量小于llOppm,AS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7-13W,齐聚物和残留单体的含量小于330ppm。其中,所述氮系阻燃剂为三聚氰胺磷酸盐。其中,所述的耐化学品改性剂为含有全氟烷基的丙烯酸系添加剂。其中,所述耐热剂为N?苯基马来酰亚胺的共聚物。其中,所述的阻燃协效剂为硼酸锌、三氧化二锑、五氧化二锑、锑酸钠的混合物。其中,所述硼酸锌、三氧化二锑、五氧化二锑、锑酸钠的重量比为1:1:1:1。其中,所述紧固件7与所述钢结构框架4之间设置有弹性垫片10。其中,下支撑板I和上支撑板2为淬火钢板。其中,所述抗氧剂为亚磷酸酯类抗氧剂或受阻酚类抗氧剂;所述润滑剂由二甲基硅油润滑剂、硅酮粉、季戊四醇硬脂酸酯按重量比2:1:3混合所得。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定位板可以使支撑柱准确地插入钢结构框架内,消除安装误差。钢结构框架的侧壁上部设计为斜面,可以加大钢结构框架与外部建筑的接触面积,加大承载力。设计为凹槽形的侧壁下部便于紧固件的安装。在钢结构框架与支撑柱的空隙间浇注的混凝土可以进一步加强钢结构框架与支柱的连接牢固度,防渗帷幕可以阻止水分渗入,三七灰土层可以防止混凝土加固体开裂;耐火耐热涂料层的设置可以延长建筑支柱的使用寿命,并使其具有一定的阻燃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支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支柱,包括支撑柱I和钢结构框架4,钢结构框架4内侧设置有两定位板9,支撑柱I插接在两定位板9之间,钢结构框架4的侧壁上部设计为斜面,侧壁下部设计为凹槽形,在钢结构框架4的顶部中心和两侧的凹槽形侧壁处各设置有一个紧固件7,紧固件7将钢结构框架4和支撑柱I进行固定连接,在钢结构框架4顶部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浇注口 5,通过浇注口 5向钢结构框架4与支撑柱I的空隙间浇注有混凝土 6,支撑柱I内设有下支撑板11和上支撑板12,在上支撑板12上方设置有混凝土盖板13,下支撑板11的面积小于上支撑板12的面积,支撑柱I侧面设计为阶梯形接触面14,下支撑板11和上支撑板12之间的空间浇注有混凝土加固体15,在混凝土加固体15中设置有若干根粧柱16和支撑杆17,粧柱16和支撑杆17相互垂直设置,混凝土加固体15的外侧设置有防渗沥青层18,下支撑板11和混凝土加固体15之间设置有三七灰土层19,支撑柱I外包裹有混凝土浇筑层3,所述混凝土浇筑层3外喷涂有耐火耐热涂料层2,耐火耐热涂料层2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所得: ABS橡胶粉20-60份;AS树脂40-80份;阻燃协效剂2_6份;氮系阻燃剂5_25份;耐化学品改性剂0.5-5份;耐热剂5-25份;抗氧剂0.1-1份;润滑剂0.1-1份。所述的ABS橡胶粉、AS树脂均为低残单、低齐聚物含量的聚合物,所述ABS橡胶粉的粒径为0.3-1.lum,齐聚物和残留单体的含量小于llOppm,AS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7-13W,齐聚物和残留单体的含量小于330ppm。所述氮系阻燃剂为三聚氰胺磷酸盐。所述的耐化学品改性剂为含有全氟烷基的丙烯酸系添加剂。所述耐热剂为N?苯基马来酰亚胺的共聚物。所述的阻燃协效剂为硼酸锌、三氧化二锑、五氧化二锑、锑酸钠的混合物。所述硼酸锌、三氧化二锑、五氧化二锑、锑酸钠的重量比为1:1:1:1。所述紧固件7与所述钢结构框架4之间设置有弹性垫片10。下支撑板I和上支撑板2为淬火钢板。所述抗氧剂为亚磷酸酯类抗氧剂或受阻酚类抗氧剂;所述润滑剂由二甲基硅油润滑剂、硅酮粉、季戊四醇硬脂酸酯按重量比2:1: 3混合所得。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支柱,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柱(I)和钢结构框架(4),钢结构框架(4)内侧设置有两定位板(9),支撑柱(I)插接在两定位板(9)之间,钢结构框架(4)的侧壁上部设计为斜面,侧壁下部设计为凹槽形,在钢结构框架(4)的顶部中心和两侧的凹槽形侧壁处各设置有一个紧固件(7),紧固件(7)将钢结构框架(4)和支撑柱(I)进行固定连接,在钢结构框架(4)顶部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浇注口(5),通过浇注口(5)向钢结构框架(4)与支撑柱(I)的空隙间浇注有混凝土(6),支撑柱(I)内设有下支撑板(11)和上支撑板(12),在上支撑板(12)上方设置有混凝土盖板(13),下支撑板(11)的面积小于上支撑板(12)的面积,支撑柱(I)侧面设计为阶梯形接触面(14),下支撑板(11)和上支撑板(12)之间的空间浇注有混凝土加固体(15),在混凝土加固体(15)中设置有若干根粧柱(16)和支撑杆(17),粧柱(16)和支撑杆(17)相互垂直设置,混凝土加固体(15)的外侧设置有防渗沥青层(18),下支撑板(11)和混凝土加固体(15)之间设置有三七灰土层(19),支撑柱(I)外包裹有混凝土浇筑层(3),所述混凝土浇筑层(3)外喷涂有耐火耐热涂料层(2),耐火耐热涂料层(2)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所得: ABS橡胶粉20-60份;AS树脂40-80份;阻燃协效剂2_6份;氮系阻燃剂5_25份;耐化学品改性剂0.5-5份;耐热剂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支柱,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柱(1)和钢结构框架(4),钢结构框架(4)内侧设置有两定位板(9),支撑柱(1)插接在两定位板(9)之间,钢结构框架(4)的侧壁上部设计为斜面,侧壁下部设计为凹槽形,在钢结构框架(4)的顶部中心和两侧的凹槽形侧壁处各设置有一个紧固件(7),紧固件(7)将钢结构框架(4)和支撑柱(1)进行固定连接,在钢结构框架(4)顶部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浇注口(5),通过浇注口(5)向钢结构框架(4)与支撑柱(1)的空隙间浇注有混凝土(6),支撑柱(1)内设有下支撑板(11)和上支撑板(12),在上支撑板(12)上方设置有混凝土盖板(13),下支撑板(11)的面积小于上支撑板(12)的面积,支撑柱(1)侧面设计为阶梯形接触面(14),下支撑板(11)和上支撑板(12)之间的空间浇注有混凝土加固体(15),在混凝土加固体(15)中设置有若干根桩柱(16)和支撑杆(17),桩柱(16)和支撑杆(17)相互垂直设置,混凝土加固体(15)的外侧设置有防渗沥青层(18),下支撑板(11)和混凝土加固体(15)之间设置有三七灰土层(19),支撑柱(1)外包裹有混凝土浇筑层(3),所述混凝土浇筑层(3)外喷涂有耐火耐热涂料层(2),耐火耐热涂料层(2)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所得:ABS橡胶粉 20‑60份;AS树脂  40‑80份;阻燃协效剂 2‑6份;氮系阻燃剂5‑25份;耐化学品改性剂  0.5‑5份;耐热剂5‑25份;抗氧剂0.1‑1份;润滑剂0.1‑1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聪聪李丽慧白璐徐进孔亚美
申请(专利权)人:许昌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