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水下探测、水下观察、水下侦査等能够在水中进行活动的装置, 具体是一种仿生机器鱼。
技术介绍
鱼类的游动,特别是鰺科类鱼的游动,其动力来源主要是尾部的摆动。目前,机器鱼的 游动摆尾装置大多采用多关节串联的驱动方式,这种方式控制比较复杂;或者采用人工肌肉 驱动的方式,这些方式成本很高且控制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游 动效果逼真的仿生机器鱼。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仿生机器鱼,包括鱼皮,鱼 尾骨架、鱼身骨架以及设置在鱼身骨架上的伺服电动机,所述的鱼皮套在所述的鱼尾骨架和 鱼身骨架外,还包括一锥齿轮副,该锥齿轮副也设置在所述的鱼身骨架上,所述的伺服电动 机的输出轴与锥齿轮副的输入轴固定连接,锥齿轮副的输出轴与一摆杆的固定端固定连接, 在鱼身骨架的末端还设置有一弹性薄片,所述的鱼尾骨架与所述的弹性薄片固定相连,弹性 薄片的一端与鱼身骨架相连,弹性薄片的末端为鱼尾方向,弹性薄片的中部与所述的摆杆的 自由端活动连接。所述的弹性薄片的外形轮廓为鱼形。所述的弹性薄片与鱼身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仿生机器鱼,包括鱼皮(8),鱼尾骨架(9)、鱼身骨架(6)以及设置在鱼身骨架(6)上的伺服电动机(1),所述的鱼皮(8)套在所述的鱼尾骨架(9)和鱼身骨架(6)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锥齿轮副(2),该锥齿轮副(2)也设置在所述的鱼身骨架(6)上,所述的伺服电动机(1)的输出轴与锥齿轮副(2)的输入轴固定连接,锥齿轮副(2)的输出轴与一摆杆(3)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在鱼身骨架(6)的末端还设置有一弹性薄片(4),所述的鱼尾骨架(8)与所述的弹性薄片(4)固定相连,弹性薄片(4)的一端与鱼身骨架(6)相连,弹性薄片(4)的末端为鱼尾方向,弹性薄片(4)的中部与所述的摆杆(3)的自由端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兴松,许家林,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