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89520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0 0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射频消融导管,通过在每个牵引线外侧套接一个导向管,每个导向管的一对相对管壁上各设置有一开口,由于导向管设置有开口的管壁的强度降低,使得导向管的管壁的强度分布不同,导向管在可调弯段进行调弯时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实现可调弯段的两边弯型共面,提高了消融效果。另一方面,在可调弯段中的所述两个导向管之间还设置有弹片,弹片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面向导向管,在弹片的弧形凹槽的导向作用下,进一步增强导向管的导向作用,实现射频消融导管的双弯共面,提高了射频消融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射频消融导管
技术介绍
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是近年来日趋成熟用于根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和房颤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其工作原理是:在X光血管造影机的监测下,通过穿刺股静脉血管或颈内静脉血管,沿血管腔将射频消融导管送至心血管的不同位置,先用电生理标测导管检查确定引起心动过速的异常结构位置,然后在该处局部释放高频电流,通过高频电流的热能,使局部组织产生损伤,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在临床应用中,射频消融导管对于导管射频消融术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使心血管导管能更容易地到达组织不同部位,而不需频繁地操控调整射频消融导管位置,通常优选的射频消融导管是双向可控弯射频消融导管,这是主要是因为双向可控弯型射频消融导管相比传统的单弯型射频消融导管具有明显优势,例如双向可控弯型射频消融导可双向打弯,无需反复旋转导管;所需手术和曝光时间大大缩短;此外,双向可控弯型射频消融导管更可应对复杂解剖结构,例如对于个体心血管的情况差异,一根导管上具备两种不同的弯型,以适应心血管的分布情况。但双向可控弯型射频消融导管在应用时存在一个问题,也就是在双向可控弯型射频消融导管的可调弯段弯曲的过程中,可调弯段的两边弯型共面性不高,使得可调弯段无法与需要消融的血管紧密接触,导致消融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射频消融导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双向可控弯型射频消融导管在实际应用时可调弯段的两边弯型共面性不高,使得可调弯段无法与需要消融的血管紧密接触,导致消融效果不佳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射频消融导管,所述射频消融导管包括:介入导管、消融电极、两根牵引线以及两个导向管;所述介入导管包括可调弯段及导管主体段,所述消融电极设于所述可调弯段上,所述两个导向管相互平行地设置于所述可调弯段中,并且每个所述导向管中设置一根所述牵引线;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导向管的一对相对管壁上各设置有一开口。可选的,在所述的射频消融导管中,两个所述导向管的一对相对管壁上各设置有所述开口,其中一个所述导向管的管壁上设置的所述开口与另一个所述导向管的管壁上设置的所述开口对应地设置。可选的,在所述的射频消融导管中,所述可调弯段中的所述两个导向管之间还设置有弹片,所述弹片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面向所述导向管。可选的,在所述的射频消融导管中,所述弧形凹槽的弧心角范围为30°?120°。可选的,在所述的射频消融导管中,所述开口包括若干子开口,所述子开口连续布置且间隔排列。可选的,在所述的射频消融导管中,所述子开口的部分形状为圆角菱形,相邻两个所述子开口沿所述导向管的长度方向的轴向距离为0.2_?2_。可选的,在所述的射频消融导管中,所述子开口的部分形状为圆角三角形,相邻两个所述子开口沿所述导向管的长度方向的轴向距离为0.2mm?2_。可选的,在所述的射频消融导管中,还包括两个绕制弹簧,所述两个绕制弹簧设置于所述可调弯段中,每个所述绕制弹簧与一个所述导向管相连。可选的,在所述的射频消融导管中,还包括两个弹簧套管,每个所述弹簧套管设置于每个所述绕制弹簧的外侧。可选的,在所述的射频消融导管中,还包括一手柄,每根所述牵引线设置于所述可调弯段及所述导管主体段中并固定于所述手柄中。可选的,在所述的射频消融导管中,所述导向管为镍钛管或不锈钢管。可选的,在所述的射频消融导管中,所述消融电极包括头电极及环电极,所述头电极设置于所述可调弯段的顶端,所述环电极设置于所述可调弯段的管壁上。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射频消融导管中,通过在每个牵引线外侧套接一个导向管,每个导向管的一对相对管壁上各设置有一开口,其中一个导向管的管壁上设置的开口靠近另一个导向管的管壁上设置的开口设置,由于导向管设置有开口的管壁的强度降低,使得导向管的管壁的强度分布不同,导向管在可调弯段进行调弯时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实现可调弯段的两边弯型共面,提高了消融效果。另一方面,在可调弯段中的所述两个导向管之间还设置有弹片,弹片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面向导向管,在弹片的弧形凹槽的导向作用下,进一步增强导向管的导向作用,实现射频消融导管的双弯共面,提高了射频消融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射频消融导管的主视图;图2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1中沿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图1中C处放大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弹片的主视图;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弹片的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导向管设置的开口的子开口为圆角菱形时的主视图;图8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导向管设置的开口的子开口为圆角三角形时的主视图;图9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设置有开口的导向管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可调弯段在调弯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手柄-1 ;导管主体段-2 ;可调弯段-3 ;环电极-4 ;头电极-5 ;不锈钢管_6 ;牵引线-7 ;感温线-8 ;头电极导线-9 ;传感器定位线-10 ;弹片固定槽-11 ;盐水管-12 ;弹片固定端-13 ;弧形凹槽-14 ;弹片-15 ;弹簧套管-16 ;环电极导线-17 ;导向管-18 ;开口 -19 ;绕制弹簧-20 ;注胶区-2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出的射频消融导管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射频消融导管的主视图;图4为图1中C处放大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及图4所示,所述射频消融导管包括:介入导管、消融电极、两根牵引线7以及两个导向管18 ;所述介入导管包括可调弯段3及导管主体段2,所述消融电极设于所述可调弯段3上,所述两个导向管18相互平行地设置于所述可调弯段3中,并且每个所述导向管18中设置一根所述牵引线7 ;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导向管18的一对相对管壁上各设置有一开口。其中,所述消融电极包括头电极5及环电极4,所述头电极5设置于所述可调弯段3的顶端,所述环电极4嵌套于所述可调弯段3的管壁上。较佳的,每个所述导向管18的一对相对管壁上各设置有一开口,其中一个所述导向管的管壁上设置的所述开口与另一个所述导向管的管壁上设置的所述开口对应地设置。此时,由于两个导向管相互靠近的管壁上均设置有开口,且两个开口彼此对应,两个导管的相同位置的体壁的强度相同,使得两个导向管弯曲时两者具有较好共面性。进一步的,所述射频消融导管还包括一手柄,每根所述牵引线设置于所述可调弯段及所述导管主体段中并固定于所述手柄中。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射频消融导管在实际应用时,使用者通过控制手柄I在固定在手柄I中的牵引线7的作用下实现可调弯段3的双向偏转或打直,在导向管18的导向作用下并在每根牵引线7的牵引下,可调弯段3的两边弯型能够共面,使得可调弯段3与需要消融的血管紧密接触,在适应心血管不同分布情况的同时,射频消融效果较佳。请参考图3及图4,图3是图1中沿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如3及图4所示,所述可调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射频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介入导管、消融电极、两根牵引线以及两个导向管;所述介入导管包括可调弯段及导管主体段,所述消融电极设于所述可调弯段上,所述两个导向管相互平行地设置于所述可调弯段中,并且每个所述导向管中设置一根所述牵引线;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导向管的一对相对管壁上各设置有一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乾成白忠爱孙飞飞陈艳胡昌孙毅勇谭家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微创电生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