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溢流式电化学生物膜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87673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0 0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溢流式电化学生物膜反应器。在其反应容器中设有环形阳极室、用于生长产电微生物的环形阳极、阴极室和环形导电性分离膜;阳极室和阴极室分别为厌氧、好氧环境,阳极置于环形阳极室内,环形导电性分离膜置于阴极室内;阴极室设于环形阳极室的内圈中,在阴极室的外壁和环形阳极室的内圈壁的外壁之间形成通道;阳极室的进水口低于其出水口;阴极室进水口低于阳极室出水口,阳极室出水口通过通道与阴极室进水口连通;阴极室液面高于阳极室液面;阴极室出水口高于其进水口,且阴极室出水口低于阴极室的液面;阴极室还设有出气口;导电性分离膜的一端封闭,另一端通过出水管连接阴极室出水口;阳极和导电性分离膜之间串联有外电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废水生物处理中的膜生物反应器的
,特别涉及一种溢流式电化学生物膜反应器
技术介绍
能量和水资源的短缺,是全球面临的两个重要挑战。应用广泛的城镇污水处理工艺包括传统活性污泥工艺及变形,如厌氧-缺氧-好氧法(A2O)工艺、氧化沟工艺、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工艺等。这些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好,但运行能耗高、剩余污泥产量大。实际上,污水中蕴含了巨大的能量,Ikg化学需氧量(COD)完全氧化为水和CO2理论上可以产生3.86kff.h的能量,如果生活污水以400 mg/L COD计,则所含能量为1.544kff.h/m3,是我国污水处理厂处理lm3污水平均电耗的5.3倍。近几年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也实现了从废水中回收电能,但也存在着生物量低造成的能量效率和污水处理负荷低以及出水水质差的缺点。中国专利ZL201110134094.8提供了一种生物电化学膜反应器装置。该装置将膜生物反应器(MBR)和MFC耦合在一起,使其能在废水生物处理的同时回收电能并得到较好的出水水质,但上述系统中的阳极室与阴极室的隔离需要离子选择性透过膜,这使得反应器的成本大大的提高。因此,提供一种能在废水生物处理的同时回收电能并得到较好的出水水质,并且利用反应器的流态从而不需要离子选择性透过膜的溢流式电化学生物膜反应器,降低反应器成本,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额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溢流式电化学生物膜反应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溢流式电化学生物膜反应器包括反应容器,在所述反应容器中设有环形阳极室、用于生长产电微生物的环形阳极、阴极室和环形导电性分离膜;所述环形阳极室内为厌氧环境,所述阴极室为好氧环境,所述阳极置于环形阳极室内,所述环形导电性分离膜置于阴极室内;所述阴极室设于环形阳极室的内圈中,并在阴极室的外壁和环形阳极室的内圈壁的外壁之间形成通道;环形阳极室设有阳极室进水口,阳极室出水口,阴极室设有阴极室出气口、阴极室进水口和阴极室出水口 ;所述阳极室进水口低于阳极室出水口 ;所述阴极室进水口低于阳极室出水口,所述阳极室出水口通过所述通道与阴极室进水口连通;阴极室的液面高于阳极室的液面;阴极室出水口高于阴极室进水口,且所述阴极室出水口低于阴极室的液面;所述导电性分离膜的一端封闭,另一端通过出水管连接所述阴极室出水口,以使阴极室内的废水经由所述出水管流到所述反应器的外部;所述阳极和所述导电性分离膜之间串联有外电阻。进一步地,本技术还包括供氧装置,来自所述供氧装置的氧气经由阴极室进水口进入所述阴极室内。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供氧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曝气头和空气泵,其中,所述曝气头置于阴极室进水口处,所述空气泵置于所述反应容器外。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反应容器的内壁作为环形阳极室的外圈壁的内壁。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所述阳极室进水口设于阳极室的底部,阳极室出水口设于阳极室的顶部,所述阴极室进水口设于阴极室的底部,阴极室出水口设于阴极室的顶部。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阴极室由反应容器的顶部伸出,且所述反应容器的顶部与阴极室的外壁之间密封连接;所述环形阳极室的内圈壁的高度低于所述反应容器的顶部,由此在所述环形阳极室的内圈壁与反应容器的顶部之间形成所述阳极室出水口。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阴极室的底部高于反应容器的底部,所述阴极室进水口设于所述阴极室的底部。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阴极室的顶部呈敞口状,该敞口为所述阴极室出气口。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导电性分离膜的底端封闭,顶端通过出水管连接所述阴极室出水口。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阳极的体积为所述阳极室的体积的1/3?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阳极室的厌氧生物反应和阴极室的好氧生物反应相耦合,强化污染物的去除,同时实现在处理废水的过程中回收电能;(2)本技术采用导电性分离膜作为反应器的阴极,在运行过程中不仅能够回收电能,同时在导电性分离膜的表面会形成一层生物膜,截留污泥絮体和悬浮颗粒,从而提高水质,发挥了膜生物反应器(MBR)的高效截留及选择性分离和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产能的优点,同时也克服MBR的成本高、MFC出水水质差的问题;(3)利用阳极室的内壁与阴极室的外壁之间的空间作为物理阻隔,能够有效阻断氧气从阴极室向阳极室的扩散,保障阳极室的绝对厌氧环境,同时通过废水从阳极室向阴极室的溢流而达到传递质子的目的,因此利用反应器的流态从而不需要离子选择性透过膜,降低了反应器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溢流式电化学生物膜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中:1-阳极室进水口,2-阳极室,3-通道,4-阴极室,5-生物膜,6-导电性分离膜,7-出水管;8_液位压差,9-阳极,10-外电阻,11-曝气头,12-空气泵,13-阳极室出水口,14-环形阳极室的内圈壁,15-阴极室进水口,16-阴极室出水口,17-阴极室出气口,18-反应容器。【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溢流式电化学生物膜反应器包括反应容器18,在反应容器18中设有环形阳极室2、用于生长产电微生物的环形阳极9、阴极室4和环形导电性分离膜6。本技术反应器可在阳极室2内接种有产电微生物的厌氧污泥,在阴极室4内接种好氧污泥,从而使得环形阳极室2内为厌氧环境,阴极室4为好氧环境。阳极9置于环形阳极室2内,阳极靠近环形阳极室2的内圈壁。环形导电性分离膜6置于阴极室4内。阴极室4设于环形阳极室2的内圈中,并在阴极室4的外壁和环形阳极室2的内圈壁的外壁之间形成通道3。环形阳极室2设有阳极室进水口 1,阳极室出水口 13,阴极室4设有阴极室出气口 17、阴极室进水口 15和阴极室出水口 16。阳极室进水口 I低于阳极室出水口 13。阴极室进水口 15低于阳极室出水口 13,阳极室出水口 13通过通道3与阴极室进水口 15连通,从而使环形阳极室2内溢流出的废水经由通道3,由阴极室进水口 13流入阴极室4,并使阴极室4的液面高于阳极室2的液面。阴极室出水口 16高于阴极室进水口 15,且阴极室出水口 16低于阴极室4的液面。导电性分离膜6的底端封闭,顶端则通过出水管7连接阴极室出水口 16。因此可以利用阴极室4的液面与阴极室出水口 16之间形成的液位压差8而使阴极室内的处理过的废水经出水管7由阴极室出水口 16引到本技术反应器的外部。阳极9和导电性分离膜6之间串联有外电阻10。本技术可通过供氧装置为阴极室4提供氧气。来自供氧装置的氧气经由阴极室进水口 15进入阴极室4内。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供氧装置可由相互连通的曝气头11和空气泵12组成。其中,曝气头11置于阴极室进水口 15处,空气泵12置于所述反应容器18外,曝气头11通过穿过反应容器底部的导气管与空气泵12连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直接以反应容器18的内壁作为环形阳极室2的外圈壁的内壁。阳极室进水口 I设于阳极室2的底部,阳极室出水口 13设于环形阳极室2的顶部,例如,可使环形阳极室2的内圈壁的高度低于所述反应容器18的顶部,由此在环形阳极室2的内圈壁与反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溢流式电化学生物膜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容器(18),在所述反应容器(18)中设有环形阳极室(2)、用于生长产电微生物的环形阳极(9)、阴极室(4)和环形导电性分离膜(6);所述环形阳极室(2)内为厌氧环境,所述阴极室(4)为好氧环境,所述阳极(9)置于环形阳极室(2)内,所述环形导电性分离膜(6)置于阴极室(4)内;所述阴极室(4)设于环形阳极室(2)的内圈中,并在阴极室(4)的外壁和环形阳极室(2)的内圈壁的外壁之间形成通道(3);环形阳极室(2)设有阳极室进水口(1)和阳极室出水口(13),阴极室(4)设有阴极室出气口(17)、阴极室进水口(15)和阴极室出水口(16);所述阳极室进水口(1)低于阳极室出水口(13);所述阴极室进水口(15)低于阳极室出水口(13),所述阳极室出水口(13)通过所述通道(3)与阴极室进水口(15)连通;阴极室(4)的液面高于阳极室(2)的液面;阴极室出水口(16)高于阴极室进水口(15),且所述阴极室出水口(16)低于阴极室(4)的液面;所述导电性分离膜(6)的一端封闭,另一端通过出水管(7)连接所述阴极室出水口(16),以使阴极室(4)内的废水经由所述出水管(7)流到所述反应器的外部;所述阳极(9)和所述导电性分离膜(6)之间串联有外电阻(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国旺史惠祥周昱宏陈子文何月峰方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