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压型DC-DC转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76466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8 1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升压型DC-DC转换器,所述电源Vin的正负极之间依次串联有电感L、续流二极管D、负载电阻R1~R4和负载电阻R0,所述电源Vin的负极还接地;所述脉冲宽度调制式控制器的Q端与开关管M的栅极连接,detecte1检测端与负载电阻R3的后端连接,detecte2检测端与开关管M的源级连接后与负载电阻R4的后端连接;开关管M的漏极与电感L的后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转换器具有很高的转换效率、低工作电压、欠电流与过电流检测和节电模式控制等特性;通过带隙基准电压源对转换器内部工作点提供偏置,大大地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提高了抗电源电压波动,温度的变化以及噪声引起的干扰的抑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升压型DC-DC转换器
技术介绍
直流稳压电源也叫DC-DC转换器、开关电源或开关调整器。直流稳压电源作为电源系统的一个分支,广泛应用于通信、计算机、家用电器等领域中。稳压电源分为线性稳压源和开关稳压源两大类。线性稳压源的主要特点是调整管工作在线性放大状态,具有稳定度高、可靠性好、成本较低等优点,缺点是转换效率低,功耗大、体积大,限制了线性稳压电源的应用。开关电源被称为高效节能电源,近年来,随着电子器件、电磁材料、电压变换技术的快速发展,开关电源技术得到了相当大的突破,已经可以逐渐替代线性稳压电源,成为稳压电源的主流产品。开关电源转换效率较低,内部关键元器件工作在高频开关状态,系统的稳定性差,抗电源电压波动能力低,且不具备欠电流与过电流检测及控制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升压型DC-DC转换器。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升压型DC-DC转换器,包括电源Vin、电感L、续流二极管D、滤波电容C、负载电阻R0~R4、脉冲宽度调制式控制器和开关管M;所述电源Vin的正负极之间依次串联有电感L、续流二极管D、负载电阻R1~R4和负载电阻R0,所述电源Vin的负极还接地;所述脉冲宽度调制式控制器的Q端与开关管M的栅极连接,detecte1检测端与负载电阻R3的后端连接,detecte2检测端与开关管M的源级连接后与负载电阻R4的后端连接;开关管M的漏极与电感L的后端连接;所述滤波电容C与负载电阻R1~R4并联;所述负载电阻R1和负载电阻R2之间、负载电阻R2和负载电阻R3之间分别设置有电压输出端Vout1、Vout2。所述脉冲宽度调制式控制器包括误差运算放大器A、主比较器C1、欠流比较器C2、过流比较器C3、逆变器inv1、锯齿波发生器U1、同或门XNOR1~XNOR2、与门AND1~AND3、或门OR1~OR2、RS触发器U2、驱动电路drive和软启动电路soft-start,误差运算放大器A、主比较器C1、欠流比较器C2、过流比较器C3和锯齿波发生器U1的使能端en均与使能信号端enable连接;误差运算放大器A的正输入端与标准电压Vref1端连接,负输入端与detecte1检测端连接,输出端与主比较器C1的负输入端连接;主比较器C1的正输入端与锯齿波发生器U1的信号输出端连接,输出端通过逆变器inv1与与门的一个输入端连接;主比较器C1的输出端还与与门AND2的一个输入端连接;锯齿波发生器U1的1脚和2脚分别与VIn1端和VIn2端连接。欠流比较器C2的正输入端、过流比较器C3的负输入端均与detecte2检测端连接,欠流比较器C2的负输入端与标准电压Vref2端连接,过流比较器C3的正输入端悬空;欠流比较器C2的输出端分别与同或门XNOR1的B端、同或门XNOR2的B端和或门OR2的一个输入端连接,过流比较器C3的输出端分别与同或门XNOR1的A端、同或门XNOR2的A端和或门OR1的一个输入端连接。同或门XNOR1的输出端与与门AND1的另一输入端连接,同或门XNOR2的输出端与与门AND2的另一输入端连接;与门AND1的输出端与或门OR1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与门AND2的输出端与或门OR2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或门OR1和或门OR2的输出端分别与RS触发器U2的S端和R端连接,RS触发器U2的输出端与与门AND3的一个输入端连接;与门AND3的另一输入端通过软启动电路soft-start与使能信号enable端连接,输出端通过驱动电路drive与脉冲宽度调制式控制器的输出端Q连接。所述主比较器A包括开关管M1~M13和逆变器inv2,开关管M5、M6、M8和M10的源级均与电源Vdd端连接,开关管M5和M6的栅极均与偏置电流Bias端连接;开关管M5的漏极分别与开关管M1和M2的源级连接;开光M1和M2的栅极分别与电源Vin+和Vin-连接,开关管M1的漏极分别与开关管M12的漏极、开关管M3的漏极和栅极连接,开关管M3的栅极还与开关管M4的栅极连接。开关管M4的漏极分别与开关管M2的漏极、开关管M7的栅极连接;开关管M7的漏极、开关管M6的漏极、开关管M8的栅极和开关管M9的栅极相连;开关管M9的漏极、开关管M8的漏极、开关管M10的栅极和开关管M11的栅极相连;开关管M10的漏极分别与开关管M11和M13的漏极连接后与电压输出端Vout3连接;使能信号enable与逆变器inv2的信号输入端连接,逆变器inv2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开关管M12和M13的栅极连接;开关管M12、M3、M4、M7、M9、M11和M13的源级均接地。所述欠流比较器C2包括开关管M14~M17和运算放大器B,开关管M16和M17的源级均与电源Vdd端连接,栅极均与偏置电流Bias端连接,开关管M16的漏极分别与开关管M14的源级和运算放大器B的正输入端连接,开关管M17的漏极分别与开关管M15的源级和运算放大器B的负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B的输出端与欠流比较器C2的输出端Vout4连接;开关管M14的栅极与电源Vin+端连接,漏极与开关管M15的漏极连接,开关管M15的栅极接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高转换效率、低输出纹波的升压型DC-DC转换器,该转换器具有很高的转换效率、低工作电压、欠电流与过电流检测和节电模式控制等特性;通过带隙基准电压源对转换器内部工作点提供偏置,大大地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提高了抗电源电压波动,温度的变化以及噪声引起的干扰的抑制;并采用0.25μm的CMOS工艺,其转换效率可达到90%以上,在输入电压为2.5V的条件下,输出电压为标准的3.3V和5V。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图;图2是图1中脉冲宽度调制式控制器的电路图;图3是图2中主比较器的电路图;图4是图2中欠流比较器的电路图;图5是图3中主比较器的灵敏度分析仿真图;图6是图4中欠电流比较器的灵敏度分析仿真图;图7是图1的仿真结果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如图1~图7所示的一种升压型DC-DC转换器,包括电源Vin、电感L、续流二极管D、滤波电容C、负载电阻R0~R4、脉冲宽度调制式控制器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升压型DC‑DC转换器,包括电源Vin、电感L、续流二极管D、滤波电容C、负载电阻R0~R4、脉冲宽度调制式控制器和开关管M,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Vin的正负极之间依次串联有电感L、续流二极管D、负载电阻R1~R4和负载电阻R0,所述电源Vin的负极还接地;所述脉冲宽度调制式控制器的Q端与开关管M的栅极连接,detecte1检测端与负载电阻R3的后端连接,detecte2检测端与开关管M的源级连接后与负载电阻R4的后端连接;开关管M的漏极与电感L的后端连接;所述滤波电容C与负载电阻R1~R4并联;所述负载电阻R1和负载电阻R2之间、负载电阻R2和负载电阻R3之间分别设置有电压输出端Vout1、Vout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压型DC-DC转换器,包括电源Vin、电感L、续流二极
管D、滤波电容C、负载电阻R0~R4、脉冲宽度调制式控制器和开关
管M,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Vin的正负极之间依次串联有电感L、续
流二极管D、负载电阻R1~R4和负载电阻R0,所述电源Vin的负极还
接地;所述脉冲宽度调制式控制器的Q端与开关管M的栅极连接,
detecte1检测端与负载电阻R3的后端连接,detecte2检测端与开关管M
的源级连接后与负载电阻R4的后端连接;
开关管M的漏极与电感L的后端连接;所述滤波电容C与负载电
阻R1~R4并联;所述负载电阻R1和负载电阻R2之间、负载电阻R2和
负载电阻R3之间分别设置有电压输出端Vout1、Vout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压型DC-D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脉冲宽度调制式控制器包括误差运算放大器A、主比较器C1、欠流比
较器C2、过流比较器C3、逆变器inv1、锯齿波发生器U1、同或门
XNOR1~XNOR2、与门AND1~AND3、或门OR1~OR2、RS触发器U2、
驱动电路drive和软启动电路soft-start,误差运算放大器A、主比较器
C1、欠流比较器C2、过流比较器C3和锯齿波发生器U1的使能端en均
与使能信号端enable连接;误差运算放大器A的正输入端与标准电压
Vref1端连接,负输入端与detecte1检测端连接,输出端与主比较器C1
的负输入端连接;主比较器C1的正输入端与锯齿波发生器U1的信号
输出端连接,输出端通过逆变器inv1与与门的一个输入端连接;主比
较器C1的输出端还与与门AND2的一个输入端连接;
锯齿波发生器U1的1脚和2脚分别与VIn1端和VIn2端连接;
欠流比较器C2的正输入端、过流比较器C3的负输入端均与
detecte2检测端连接,欠流比较器C2的负输入端与标准电压Vref2端连

\t接,过流比较器C3的正输入端悬空;欠流比较器C2的输出端分别与
同或门XNOR1的B端、同或门XNOR2的B端和或门OR2的一个输入端
连接,过流比较器C3的输出端分别与同或门XNOR1的A端、同或门
XNOR2的A端和或门OR1的一个输入端连接;
同或门XNOR1的输出端与与门AND1的另一输入端连接,同或门
XNO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中刚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