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污泥干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073343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8 0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新型污泥干化装置,包括污泥带式干化设备、除尘设备和热能回收热泵;污泥带式干化设备包括外壳,设于外壳上的污泥入口、污泥出口、第一空气入口、多个第二空气入口、多个第三空气入口、第一空气出口,容置于外壳内并用于承接从污泥入口进入的污泥并将污泥输送至污泥出口的污泥输送带;所述第二空气入口位于外壳左内侧壁上,多个第二空气入口从上到下分布;所述第三空气入口位于外壳右内侧壁上,多个第三空气入口从上到下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成本低,通过多个空气入口对污泥进行干化,干化更彻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泥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新型污泥干化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另一方面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水土流失造成的泥沙和人们生活垃圾的牌坊,使得河流、湖泊中难免会产生过多的淤泥,从而造成水位上升、营养富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隐患。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为了方便污泥的运输、存放和加工利用,必须对污泥进行干燥处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专利技术了污泥干化设备,将污泥输送至污泥干化室用常温低俗空气进行干化处理,将从污泥干化室的空气排出,,但是目前市面上的这些污泥干化设备具有处理成本高、干化速度慢、不彻底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干化更彻底的新型污泥干化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新型污泥干化装置,包括污泥带式干化设备、除尘设备和热能回收热泵;所述污泥带式干化设备包括外壳,设于外壳上的污泥入口、污泥出口、第一空气入口、多个第二空气入口、多个第三空气入口、第一空气出口,容置于外壳内并用于承接从污泥入口进入的污泥并将污泥输送至污泥出口的污泥输送带;所述第二空气入口位于外壳左内侧壁上,多个第二空气入口从上到下分布;所述第三空气入口位于外壳右内侧壁上,多个第三空气入口从上到下分布;所述热能回收热泵上设有第四空气入口和第二空气出口 ;所述除尘设备的一端与第一空气出口连通,另一端与第四空气入口连通;所述第一空气入口、第二空气入口、第三空气入口均与第二空气出口连通。优选的,所述第一空气入口位于污泥输送带的正下方。优选的,所述污泥输送带至少为一条。优选的,所述第一空气出口至少为一个。优选的,所述热能回收热泵还包括壳体,壳体内从上到下依次装配有第一回热器、蒸发器、第二回热器、冷凝器以及空气压缩机;所述第一回热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回热器的输入端连通;所述蒸发器包括第五气体入口和第三气体出口,所述冷凝器包括第六气体入口和第四气体出口,所述第三气体出口连通第六气体入口,第五气体入口通过空气压缩机连通第四气体出口,所述第四空气入口位于第一回热器的上方,第二空气出口位于冷凝器的下方。优选的,所述新型污泥干化装置还包括除臭吸附构件,所述除臭吸附构件的输入端连通第二空气出口,第一空气入口、第二空气入口和第三空气入口均与除臭吸附构件的输出端连通。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新型污泥干化装置,增加了污泥带式干化设备的第二空气入口和第三空气入口,污泥从污泥入口进入污泥传送带时,可以受到多个方向过来的吹气,从而使得干化更快,效率更高,并且更彻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污泥带式干化设备;11、外壳;12、污泥入口 ;13、污泥出口 ;14、第一空气入口 ;15、第二空气入口 ;16、第三空气入口 ;17、第一空气出口 ;18、污泥输送带;2、除尘设备;3、热能回收热泵;31、第四空气入口 ;32、第二空气出口 ;33、壳体;34、第一回热器;35、蒸发器;36、第二回热器;37、冷凝器;38、空气压缩机;4、除臭吸附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污泥干化装置,其包括污泥带式干化设备1、除尘设备2和热能回收热泵3 ;其中,污泥带式干化设备I包括外壳11,设于外壳11上的污泥入口 12、污泥出口 13、第一空气入口 14、多个第二空气入口 15、多个第三空气入口 16、第一空气出口 17,容置于外壳11内并用于承接从污泥入口 12进入的污泥并将污泥输送至污泥出口 13的污泥输送带18 ;污泥输送带18的数量至少为一条;第二空气入口 15位于外壳11左内侧壁上,多个第二空气入口 15从上到下分布;第三空气入口 16位于外壳11右内侧壁上,多个第三空气入口 16从上到下分布;热能回收热泵3上设有第四空气入口 31和第二空气出口 32 ;除尘设备2的一端与第一空气出口 17连通,另一端与第四空气入口 31连通;第一空气入口 14、第二空气入口 15、第三空气入口 16均与第二空气出口 32连通。第一空气出口 17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使用本实施例的污泥干化装置时,污泥从污泥入口 12进入,落入污泥输送带18上,污泥输送带18将污泥逐渐输送至污泥出口 13,在污泥输送带18的运输过程中,有热空气分别从第一空气入口 14、第二空气入口 15、第三空气入口 16进来,第一空气入口 14的位置优选为位于污泥输送带18的正下方,而第二空气入口 15和第三空气入口 16分别位于外壳11内壁的两侧,从而,位于污泥输送带18上的污泥能够收到多方面的吹气,污泥输送带18上设有多个用于从第一空气入口 14进入的热空气通过的小孔,热空气从小孔层层往上,对各个部位的污泥进行干化,从第二空气入口 15和第三空气入口 16进入的热空气加强对污泥的干化力度,使得污泥的干化效率更高,速度更快,干化更彻底。热空气对污泥干化后不断上升,从第一空气出口 17出来进入除尘设备2,除尘设备2对该空气进行大颗粒过滤、净化等,能够防止第一空气出口 17输出的空气对后续操作进行二次污染。热能回收热泵3还包括壳体33,壳体33内从上到下依次装配有第一回热器34、蒸发器35、第二回热器36、冷凝器37以及空气压缩机38 ;第一回热器34的输出端与第二回热器36的输入端连通;蒸发器35包括第五气体入口和第三气体出口,冷凝器37包括第六气体入口和第四气体出口,第三气体出口连通第六气体入口,第五气体入口通过空气压缩机38连通第四气体出口,第四空气入口位于第一回热器34的上方,第二空气出口位于冷凝器37的下方。本实施例还包括除臭吸附构件4,除臭吸附构件4的输入端连通第二空气出口 32,第一空气入口 14、第二空气入口 15和第三空气入口 16均与除臭吸附构件4的输出端连通,除臭吸附构件4对臭气具有良好的净化作用。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新型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泥带式干化设备、除尘设备和热能回收热泵; 所述污泥带式干化设备包括外壳,设于外壳上的污泥入口、污泥出口、第一空气入口、多个第二空气入口、多个第三空气入口、第一空气出口,容置于外壳内并用于承接从污泥入口进入的污泥并将污泥输送至污泥出口的污泥输送带;所述第二空气入口位于外壳左内侧壁上,多个第二空气入口从上到下分布;所述第三空气入口位于外壳右内侧壁上,多个第三空气入口从上到下分布; 所述热能回收热泵上设有第四空气入口和第二空气出口 ;所述除尘设备的一端与第一空气出口连通,另一端与第四空气入口连通;所述第一空气入口、第二空气入口、第三空气入口均与第二空气出口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气入口位于污泥输送带的正下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输送带至少为一条。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泥带式干化设备、除尘设备和热能回收热泵;所述污泥带式干化设备包括外壳,设于外壳上的污泥入口、污泥出口、第一空气入口、多个第二空气入口、多个第三空气入口、第一空气出口,容置于外壳内并用于承接从污泥入口进入的污泥并将污泥输送至污泥出口的污泥输送带;所述第二空气入口位于外壳左内侧壁上,多个第二空气入口从上到下分布;所述第三空气入口位于外壳右内侧壁上,多个第三空气入口从上到下分布;所述热能回收热泵上设有第四空气入口和第二空气出口;所述除尘设备的一端与第一空气出口连通,另一端与第四空气入口连通;所述第一空气入口、第二空气入口、第三空气入口均与第二空气出口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弘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海森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