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体温过低症状的海难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7239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公告一种防止体温过低症状的海难设备,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有救生衣的不足,有效的防止由于浸泡在水中而引起体温过低症状;它包括设备主体及位于主体前、后表面、充气后呈胶囊状船体的气囊;所述主体穿戴在使用者的身上,所述充气后的气囊形成两层气囊,外层的气囊之间设有间隙,内层的气囊通过固定条互相连接,环绕覆盖在使用者的身上;所述内层的气囊和外层的气囊之间通过充气柱连接;通过充气后气囊形成的两层结构,内层通过固定条包裹住使用者,使内部干燥与保持适当的保温性能;外层气囊表面设有的浮筒可以防止充气后的气囊倾覆,实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救生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在水中防止体温过低症 状的海难设备。
技术介绍
自然人在低温水域(2"C以下)中的生存极限是多少分钟?这是世界人体 医学至今未解之迷。水域低温这一看不见的杀手,吞噬了无数海事催难者的生命。据国际海难统计资料全世界每年发生海难近万次;沉没渔船、货船 几千艘;死亡人数十万余,其中80%落水者是在穿着救生衣状态下被冻死的。一系列重大海难造成落水人低温致死令人触目惊心1912年4月15日, 巨型豪华邮船"泰坦尼克"号首航中,行至加拿大纽芬兰省圣约翰斯市附近 北大西洋海域与冰山相撞沉没,在fC的冰海中,不过5—10分钟,1502人 成了冤魂,海难的悲壮,至今世人不忘;1948年12月3日,大型客轮"江 亚"号在长江口遭轰炸沉没,2000余人死亡,绝大多数人是在低温江水中冻 死的;1959年12月1日,"418"号潜艇在东海发生碰撞事故沉没,有15人 从鱼雷发射管成功逃生,但他们被援救船从水面救起时,14人已经死亡,尽 管他们穿着救生衣,但还是被冰冷的海水冻死。1999年11月24日,"大舜" 号客轮在烟台外海翻沉(当时气温0'C,水温12°C) ,282人遇难,有的是落 水后冻死的,也有的救上岸后抢救不当冻死的,幸存的22人也被冻得奄奄一 息,处于濒死状态……在冬季军事行动中,空降兵和登陆人员被江海、湖泊、沼泽的冷水冻死的不在少数。即使装备了笨重的保温服,也难于逃脱死神的 威胁。据英国海军当局统计在"二战"中,英军在海上的阵亡人员,三分 之二不是直接死于战斗,而是亡于海水低温。这一数字震惊世界军界,被告 诫低温是濒海作战中的隐形杀手。由于水的导热系数比空气大26倍, 一个体温在37"左右的正常人,瞬间 进入0'C—2'C的海水中,巨大的温差使体温迅速流失。尤其是裸泳(只着裤 权和防护用的手套、足套),体表无隔热能力,加上不断运动,身体热量被海 水迅速带走,存活时间会大大縮短。尤其人在临近生命极限,体能消耗将尽 时,极易发生痉挛、呛水、心肌梗塞、意志丧失等意外情况,随时都有猝死 的可能。由此可见,海水低温是在水中活动人员凶残的杀手,严重威胁着海上作业 和遇难人员的生命安全。那么, 一般人体在低温水域中的生存极限是多少呢? 査遍国内外关于人体与低温存活关系的资料,只有简单的记载 一般男女, 穿着常服并保持静止,在海水中的存活时间为O"C以下海水,只能耐受几分钟; 2X:海水,15分钟;2.5r海水,30分钟;5°C海水,60分钟;l(TC海水,3 小时;25-C海水,可经受24小时。实际上,由于低温导致遇难者肢体麻木失 去活动能力,或由于恐惧盲目挣扎,大多数人早于极限时间提前溺死。在海难发生,人员落水后,生存时间通常被海水浸泡遗成的体温过低威胁。 而传统的单人救生衣在使人员漂浮在水面上时,对此情况无能为力。为此, 特别需要一种在水中防止体温过低症状的海难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体温过低症状的海难设备,能在一定程 度上弥补现有救生衣的不足,有效的防止由于浸泡在水中而引起体温过低症状。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止体温过低症状的海难设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备主体及位 于主体前、后表面、充气后呈胶囊状船体的气囊;所述主体穿戴在使用者的 身上,所述充气后的气囊形成两层气囊,外层的气囊之间设有间隙,内层的 气囊通过固定条互相连接,环绕覆盖在使用者的身上;所述内层的气囊和外 层的气囊之间通过充气柱连接。所述外层的气囊表面设有若干防止充气后的气囊倾SW^浮筒。 本技术的防止体温过低症状的海难设备,通过充气后气囊形成的两 层结构,内层通过固定条包裹住使用者,使内部干燥与保特适当的保温性能; 外层气囊表面设有的浮筒可以防止充气后的气囊倾覆,实现本技术的目 的。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防止体温过低症状的海难设备的結构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的防止体温过低症状的海难设备气囊充气后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气囊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l、图2所示, 一种防止体温过低症状的海难设备,它包括设备主体 l及位于主体前、后表面、充气后呈胶囊状船体的气囊2{主体l为背心式设 计,使主体1穿戴在使用者的身上,在主体1的两侧设有固定扣锁。如图3所示,充气后的气囊2形成两层气囊,外层的气囊21之间设有间 隙,内层的气囊22通过固定条221互相连接,环绕覆盖在使用者的身上;内 层的气囊22和外层的气囊21之间通过充气柱23连接。外层的气囊21表面设有若干防止充气后的气囊2《顷覆的浮筒3。平时,所述救生设备可以背心的形式穿戴在使用者的身上;遇到情况时, 通过高压二氧化碳充气,使气囊2膨胀形成双层的气囊,内层22包裹住使用 者,外层21通过浮筒3漂浮在水中,充气的原理为现有的基本技术,在此就不详述了o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 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 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 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 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 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权利要求1、一种防止体温过低症状的海难设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备主体及位于主体前、后表面、充气后呈胶囊状船体的气囊;所述主体穿戴在使用者的身上,所述充气后的气囊形成两层气囊,外层的气囊之间设有间隙,内层的气囊通过固定条互相连接,环绕覆盖在使用者的身上;所述内层的气囊和外层的气囊之间通过充气柱连接。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的气囊表面设 有若干防止充气后的气囊倾覆的浮筒。专利摘要本技术的目的是公告一种防止体温过低症状的海难设备,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有救生衣的不足,有效的防止由于浸泡在水中而引起体温过低症状;它包括设备主体及位于主体前、后表面、充气后呈胶囊状船体的气囊;所述主体穿戴在使用者的身上,所述充气后的气囊形成两层气囊,外层的气囊之间设有间隙,内层的气囊通过固定条互相连接,环绕覆盖在使用者的身上;所述内层的气囊和外层的气囊之间通过充气柱连接;通过充气后气囊形成的两层结构,内层通过固定条包裹住使用者,使内部干燥与保持适当的保温性能;外层气囊表面设有的浮筒可以防止充气后的气囊倾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文档编号B63C9/00GK201065179SQ20072006789公开日2008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16日专利技术者乔 吴, 周瑞山 申请人: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止体温过低症状的海难设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备主体及位于主体前、后表面、充气后呈胶囊状船体的气囊;所述主体穿戴在使用者的身上,所述充气后的气囊形成两层气囊,外层的气囊之间设有间隙,内层的气囊通过固定条互相连接,环绕覆盖在使用者的身上;所述内层的气囊和外层的气囊之间通过充气柱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乔周瑞山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