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腐蚀抗干磨的磁力中开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66007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8 0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耐腐蚀抗干磨的磁力中开泵,包括泵轴(5),泵体(1),泵盖(2),轴承部件(3),密封环(6),叶轮(7),内磁转子(32),外磁转子(33),隔离套(4),第一防腐过滤部件(14)、第二防腐过滤部件(15)、第三防腐过滤部件(16),叶轮(7)外侧与泵腔内壁之间设有保持间隙的密封环(6),防止泵内泄漏,内磁转子(32)安装在泵轴(5)驱动端末端,外磁转子(33)安装在电机轴端,内磁转子(32)与外磁转子(33)之间设置隔离套(4),动密封转为静密封,防腐过滤部件进行过滤,保证泵安全运行,以滚动轴承替代滑动轴承的上述结构和耐腐蚀材料制成的磁力中开泵,提高泵抗干磨和耐腐蚀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中开泵,特别是一种耐腐蚀抗干磨的磁力中开泵
技术介绍
中开泵作为离心泵的一种重要形式,因其具有扬程高,流量大等特点,主要在水等无腐蚀介质输送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中开泵是旋转式的流体机械,它是将原动机用联轴器连接叶轮轴,由原动机输入的能量通过旋转运动转轴经叶轮传递被输送的液体,因此,在旋转轴伸出泵体固定件的部位,需要设置密封部件或密封装置来对其密封,这样的密封形式属于动密封,动密封存在着“跑、冒、滴、漏”问题,因此中开泵目前还只停留在输送水等无毒无腐蚀性介质的领域中使用,还不能在输送易燃、易爆、易挥发、有毒、有腐蚀性以及贵重液体等领域中使用。磁力泵能量的传递是利用磁力连轴器内外磁钢的推拉作用,S卩外磁转子通过隔离套与内磁转子相互排斥与吸引,带动泵轴与叶轮转动,磁力泵成功地解决了流体输送中的跑、冒、漏、滴问题,因此特别适用于输送易燃易爆、强腐蚀性、有毒有害和稀有贵重液体,被广泛应用于石化、制药、印染、食品、国防等领域。由于磁力泵内支撑泵轴的滑动轴承是利用所输送过程流体进行润滑的,该过程流体往往润滑性较差;其次在生产环境中,经常会遇到泵内液体被抽空或液体减少等状况,会产生“空运转”,俗称“干磨”,而“干磨”会在短时间内使滑动轴承快速发热,且与泵轴间的磨损加速;此外,散布在流动液体中的固体会产生潜在的轴承或轴颈表面的研磨。这些时间的积累效应会导致轴承过早磨损,结果导致泵轴严重偏离旋转中心,内磁转子与隔离套发生摩擦,并迅速将隔离套磨穿并产生高热,造成介质泄漏,有毒易燃易爆等物质扩散,甚至引发重大灾难事故。磁力泵由于其特殊的设计,使用永磁磁块动力源,所以要求泵送的介质不能含有铁磁性颗粒,即使是微小的颗粒也绝不允许,如果微小颗粒积聚在磁力耦合器的磁块周围,将堵塞内循环通道,致使轴向力和径向力破坏,也会导致磁涡流热量无法排散,甚至损毁磁块及隔离套。从叶轮流出的高压液体通过旋转的叶轮与固定的泵壳之间的间隙又回到叶轮的吸入口,称为内泄漏。为了减少内泄漏,保护泵壳,在与叶轮入口处相对应的壳体上装有可拆卸的密封环。密封环磨损后,使轴向间隙增大,泵的排液量减少,泵工作效率降低,当间隙超过一定值,离心泵无工作效率。且传统的密封环摩擦副之间发生摩擦,一旦发生断液易生成热量,在输送易燃易爆等介质时,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难以克服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耐腐蚀抗干磨的磁力中开泵,包括泵轴5,泵体1,泵盖2,轴承部件3,密封环6,叶轮7,所述叶轮7与泵轴5通过键与键槽配合安装于泵腔内,置于泵轴5驱动端与非驱动端之间,叶轮7外侧与泵腔内壁之间设有密封环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力中开泵还包括内磁转子32,外磁转子33,隔离套4,第一防腐过滤部件14、第二防腐过滤部件15、第三防腐过滤部件16,内磁转子32安装在泵轴5驱动端末端,外磁转子33安装在电机轴端,内磁转子32与外磁转子33之间设置隔离套4,隔离套4与泵体I,泵盖2外壳密封固定连接,所述泵体I,泵盖2,隔离套4联接成整体,组成封闭的泵腔,泵轴5,叶轮7,密封环6,轴承部件3和内磁转子32都封闭在这个被泵送介质充满的泵腔内,所述泵体I和泵盖2选用的材料为不锈钢、铸铁内衬氟塑料或铸钢内衬氟塑料中的一种,所述叶轮7选用的材料为不锈钢、铜或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中的一种,所述隔离套4选用的材料为氮化硅、碳化硅、氧化铝、氧化锆或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中的一种。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泵轴5 —端为驱动端,驱动端末端装有内磁转子32,靠近驱动端末端配合安装轴承部件3,轴承部件3两侧分别放置了第一防腐过滤部件14、第二防腐过滤部件15,泵轴5另一端为非驱动端,非驱动端末端配合安装轴承部件3,轴承部件3靠近叶轮7侧放置了第三防腐过滤部件16,所述泵轴5选用的材料为不锈钢、合金钢、碳化硅、氮化硅、氧化铝和氧化锆中的一种。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叶轮7外侧与泵腔内壁之间设有密封环6,所述密封环6包括密封环本体,斜沟槽8,滚珠9,环形保持架10,止推垫圈11,所述密封环本体包括第一密封环12和第二密封环13,第一密封环12选用的材料为碳化硅、氮化硅、氧化锆、氧化铝和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中的一种,第二密封环13选用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所述第一密封环12放置在第一泵腔槽19和第二泵腔槽20中,第二密封环13放置于第一叶轮槽21和第二叶轮槽22中,第二密封环13沿摩擦副内圆周端面开有一条第一槽17,在第一槽17中放入止推垫圈11,第一密封环12沿摩擦副内圆周端面开有一条第二槽18,当第一密封环12选用的材料为具有高耐磨性能的碳化硅、氮化硅、氧化锆、氧化铝中的一种时,在第二槽18中直接放入环形保持架10,当第一密封环12选用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时,在第二槽18中先放入止推垫圈11,将环形保持架10置于止推垫圈11上,所述环形保持架10沿圆周均匀开有多个圆孔23,圆孔23个数大于3个,圆孔23中嵌入滚珠9,滚珠9的直径大于第二槽18槽深,滚珠9突出于第一密封环12内圆周端面,使得第一密封环12与第二密封环13摩擦副外圆周端面之间保持间隙δ,第二密封环13沿摩擦副外圆周端面均匀开有多个斜沟槽8,斜沟槽8的槽型为三角型,开槽角度O?90°,开槽方向与叶轮叶片方向一致,滚珠9选用材料为气压烧结氮化硅,止推垫圈11选用材料为碳化硅和氮化硅材料中的一种,环形保持架10选用材料为碳化硅、氮化硅、氧化锆,氧化铝和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中的一种。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承部件3由2个径向滚动轴承24配合安装而成,轴承部件3与泵轴5之间以及轴承部件3与泵腔内壁之间分别配合衬圈25进行安装,衬圈25选用的是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径向滚动轴承24包括滚动体26,隔离体27,轴承内圈28,轴承外圈29,内挡圈30和外挡圈31,轴承内圈28和轴承外圈29之间放置滚动体26,滚动体26之间通过隔离体27隔开,滚动体26是滚柱或滚珠中的一种,滚动体26,轴承内圈28,轴承外圈29选用的材料为气压烧结氮化硅,内挡圈30和外挡圈31选用材料为氮化硅、碳化硅、氧化铝和氧化锆中的一种,隔离体27选用的材料为石墨、碳化硅、氮化硅、氧化锆、氧化铝和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中的一种。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防腐过滤部件14、第三防腐过滤部件16由陶瓷圈34,陶瓷挡圈35和防腐滤网圈36组合而成,防腐滤网圈36与泵轴5之间通过陶瓷圈34配合安装,防腐滤网圈36靠近叶轮7侧放置陶瓷挡圈35,所述第二防腐过滤部件15由陶瓷挡圈35,防腐滤网圈36和永磁圈37组合而成,防腐滤网圈36与泵轴5配合安装,防腐滤网圈36与泵腔内壁之间放置永磁圈37,防腐滤网圈36靠近叶轮7侧放置陶瓷挡圈35,陶瓷圈34,陶瓷挡圈35选用的材料为碳化硅、氮化硅、氧化锆和氧化铝中的一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合理,突破了现有中开泵的结构形式,电动机带动外磁转子33旋转时,磁场能穿透空气隙和非磁性物质,带动与叶轮7相连的内磁转子32做同步旋转,实现动力的无接触同步传递,将容易泄漏的动密封结构转化为零泄漏的静密封结构,泵轴5、内磁转子32、叶轮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腐蚀抗干磨的磁力中开泵,包括泵轴(5),泵体(1),泵盖(2),轴承部件(3),密封环(6),叶轮(7),所述叶轮(7)与泵轴(5)通过键与键槽配合安装于泵腔内,置于泵轴(5)驱动端与非驱动端之间,叶轮(7)外侧与泵腔内壁之间设有密封环(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力中开泵还包括内磁转子(32),外磁转子(33),隔离套(4),第一防腐过滤部件(14)、第二防腐过滤部件(15)、第三防腐过滤部件(16),内磁转子(32)安装在泵轴(5)驱动端末端,外磁转子(33)安装在电机轴端,内磁转子(32)与外磁转子(33)之间设置隔离套(4),隔离套(4)与泵体(1)、泵盖(2)外壳密封固定连接,所述泵体(1),泵盖(2),隔离套(4)联接成整体,组成封闭的泵腔,泵轴(5),叶轮(7),密封环(6),轴承部件(3)和内磁转子(32)都封闭在这个被泵送介质充满的泵腔内,所述泵体(1)和泵盖(2)选用的材料为不锈钢、铸铁内衬氟塑料或铸钢内衬氟塑料中的一种,所述叶轮(7)选用的材料为不锈钢、铜或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的一种,所述隔离套(4)选用的材料为氮化硅、碳化硅、氧化铝、氧化锆或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中的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涵文高来生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江津长抗干磨磁力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