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管的防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6547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专利提供了一种呼吸管的防水器,装置在呼吸管的上末端的通气口上,其主要构成包括一具有通气口的本体、一随水位升降的浮动件、一可遮盖本体的通气口的闭合构件及一设有若干孔的壳罩;所称本体衔接于呼吸管的上末端通气口,除提供一通气口外,并提供浮动件、闭合构件及壳罩的结合;本案的特征在于闭合构件的遮盖本体的通气口的动作系由浮动件牵引,且若浮动件未浮升,而闭合构件作闭合通气口的动作时,浮动件具有制止闭合构件动作的结构,以防止通气口被误动作遮盖的情况。(*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案涉及游泳(包括深潜、浮潜及有关的水上运动)用呼吸管的防水器的结构,尤指装置在呼吸管的上末端的空气入口的开闭结构。
技术介绍
呼吸管(Snorkel)可谓是深潜、浮潜等活动者的必备用具,主要是提供使用者在水面或水面下而呼吸管的上端在水面上时可吸入空气的装备;而装置防水器除在防止水波及水花等进入空气入口外,当整支呼吸管没入水中时,其上端的空气入口可自动被封闭,使水液不会由此空气入口进入呼吸管内,进而导致水液进入使用者的口中者。目前,在呼吸管的上端装置防水器使在呼吸管没入水中时自动封闭该空气入口的结构设计甚多,其大多是设置至少一个浮动件,该浮动件可因水位的上升而遮蔽空气入口或其通道,如图1,图2所示是美国专利5960791的一个简单图式,图中具有浮动件A、遮盖板B、通气口C及以虚线表示的壳罩D,该专利案虽亦能运作的比一般设计案良好,但其仍有一些实际上的缺点。其最典型的问题是(1)在入水前,当使用者因较大动作倾斜呼吸管时(如图2所示),浮动件A上方的遮盖板B即盖住通气口C,造成使用者无法吸入空气的问题。(2)呼吸管在正常的使用角度下,有些吸气量较大的使用者,因过度快速吸气,而产生强大吸力,会使遮盖板被吸引而遮盖通气口,形成吸气中断情况。新型内容本技术为一种呼吸管的防水器,其构成主要包括一装置在呼吸管上末端的空气入口上的一具有通气口的本体、一随水位升降的浮动件、一闭合构件及一壳罩;主要目的是闭合构件遮盖本体的通气口的动作是由浮动件因水位浮升所牵引的动作。本案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吸管的防水器,其盖板本体的通气口的构件是被间接带动以执行遮盖通气口的动作。本案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吸管的防水器,其盖板不会因过度的快速吸气而遮盖通气口。本案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吸管的防水器,其盖板不会因呼吸管的倾斜而遮盖通气口。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呼吸管的防水器的构成包括一主体呈中空的管状,设置在呼吸管的上末端,设置一延伸至呼吸管内的通气口,通气口下方的主体上设置供浮动件及闭合构件附着及活动的构件;主体并与壳罩结合;一浮动件为比重远小于水的构件,其下方结合于所述通气口下方的主体上,并可借水液做浮升与下降的动作;所述浮动件的本体上设置牵引构件以牵动闭合构件;一闭合构件其下方结合于所述主体,并以该位置为运动轴心,其上方设置一盖板,所述闭合构件由所述浮动件牵引,使所述盖板可封闭所述主体的通气口;一壳罩呈中空碗状,结合于所述主体,其内部形成供浮动件与闭合构件容置与运动的空间,壳罩上设置若干供水液进出的孔。所述的呼吸管的防水器,其中所述主体的通气口下方设置分别供浮动件与闭合构件设置的第一轴梢与第二轴梢。所述的呼吸管的防水器,其中所述浮动件的本体上设置牵引闭合构件的拨杆。所述的呼吸管的防水器,其中所述浮动件与闭合构件上设置可互相卡掣的构件。所述的呼吸管的防水器,其中所述互相卡掣的构件为在相对位置上设置的突块与缺口。所述的呼吸管的防水器,其中所述闭合构件上设置一供所述拨杆牵引的孔。本案的特征在于闭合构件的遮盖本体的通气口的动作系由浮动件牵引,且若浮动件未浮升,而闭合构件作闭合通气口的动作时,浮动件具有制止闭合构件动作的结构,以防止通气口被误动作遮盖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通常实用的呼吸管的防水器实施例。图2是图1的呼吸管及其防水器在倾斜状态的实施例。图3是本技术结构的立体图(其中壳罩以虚线表示)。图4是本技术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结构在水面上时的正常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结构在水面上时的倾斜状态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结构在水面下时的状态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A......浮动件 B......遮盖板C......通气口 D......壳罩10......呼吸管20......主体 21......通气口22......挡墙 23......第一轴梢24......第二轴梢30......浮动件31......本体32......梢孔 33......拨杆34......突块40......闭合构件 41......本体42......梢孔 43......盖板44......孔45......支架46......缺口50......壳罩 51......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图4所示,本案主要是设置在呼吸管10的上端的结构,其构成包括一主体20、一浮动件30、一闭合构件40及一壳罩50。所称主体20,其结构包括一通气口21、一可遮蔽通气口21的部份入口角度以防止水液泼溅的挡墙22,并在通气口21下方设置第一轴梢23及第二轴梢24。所称浮动件30是比重小于水的构件,其构成包括一本体31、一对梢孔32、一拨杆33及至少一突块34。所称闭合构件40,其构成包括一本体41、一对梢孔42、一盖板43及一孔44。所称壳罩50是设置于主体20上,呈碗状,其与主体20结合,两者间具有空间,该空间内有浮动件30与闭合构件40的设置,壳罩50是用于保护浮动件30与闭合构件40,使其在壳罩50内运动,并避免闭合构件40及浮动件30受外力碰撞而导致误动作或构件损伤的情况;壳罩50上设置若干孔51,以供水液进出于壳罩50的内侧,使浮动件30可因水液的升降而升降。所称主体20为一中空的管状构体,装置于呼吸管10上末端,主体20的通气口21连通至呼吸管10内,提供使用者由呼吸管的下方的口衔部作吸、吐空气,在通气口21外侧上设置挡墙22,可使通气口21减少遭受非涌升的水液的进入;在主体20外表和通气口21下方的位置上设置上、下各一对第一轴梢23与第二轴梢24,上侧位置的第一轴梢23提供与浮动件30的结合,下侧位置的第二轴梢24则提供与闭合构件40的结合。所称浮动件30是比重远小于水的构件,具有一本体31,本体31的前侧下方设置一对梢孔32,用以配合主体20的第一轴梢23,本体31的后侧上方的中间位置设置一拨杆33,该拨杆33插置于闭合构件40的孔44内,本体31上方外侧(拨杆33下方的两侧)设置一对突块34。上述梢孔32结合于第一轴梢23,且可依轴梢23为轴心而转动,亦即轴心位置偏在活动件的本体31的一侧,使本体31可根据水位的升降而以从轴梢23轴心向主体20的通气口21的方向运动,形成本体31的升降运动;当本体31作升降运动时,位于闭合构件40内的拨杆33亦因而上下运动而使其牵动闭合构件40运动;所称突块34是当浮动件30下降而闭合构件40却上升时,该突块34将卡掣于闭合构件40的缺口46上,使闭合构件40无法上升以避免盖板43误盖于通气口21上者。所称闭合构件40,具有一弧状的本体41,其弧形的内侧空间可供浮动件30的活动,本体41具有较大供水液流通的空间;在本体41的下方两侧位置设置一对梢孔42,该梢孔42与主体20的第二轴梢24结合,并以该第二轴梢24为轴心运动;本体41的上方设置盖板43,当本体41向上运动至一预设位置时,该盖板43恰可遮盖整个通气口21,使通气口21形成封闭状态;弧形的本体41上设置一呈长条状的孔44(非局限于此形状),该孔44提供拨杆33的穿入位置,且当拨杆33随浮动件30因水位而上升时,拨杆33可拨动该孔44上方,使闭合构件40上升,闭合构件40上升至盖板43封闭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呼吸管的防水器,设置在呼吸管的上末端,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    一主体:呈中空的管状,设置在呼吸管的上末端,设置一延伸至呼吸管内的通气口,通气口下方的主体上设置供浮动件及闭合构件附着及活动的构件;主体并与壳罩结合;    一浮动件:为比重远小于水的构件,其下方结合于所述通气口下方的主体上,并可借水液做浮升与下降的动作;所述浮动件的本体上设置牵引构件以牵动闭合构件;    一闭合构件:其下方结合于所述主体,并以该位置为运动轴心,其上方设置一盖板,所述闭合构件由所述浮动件牵引,使所述盖板可封闭所述主体的通气口;    一壳罩:呈中空碗状,结合于所述主体,其内部形成供浮动件与闭合构件容置与运动的空间,壳罩上设置若干供水液进出的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志诚
申请(专利权)人:诚加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