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接可伸缩尾桩式船坞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6393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岸接可伸缩尾桩式船坞驳,它包括坞驳,位于坞驳内的监视控制系统,位于坞驳艏部的绞接装置,位于坞驳艉部的至少两个可升降可固定的尾桩,位于坞驳上的指示坞驳浮水状态的红外激光照标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船坞驳不用在先技术中浮船坞所用的坞座墩,从而节省了大量水下的基建费,并提高了码头水域的利用率。而且体积较小,移动使用方便。(*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船坞驳,特别涉及一种岸接可伸缩尾桩式船坞驳。可用于船厂新建船(或修船上坞)提供安全下水(或上坞),同时可兼作修船船坞。
技术介绍
船台造船滑道下水,是较古老的造船下水方式。由于滑道受坡度、长度和潮讯的影响,干船坞就应运而生。它采用泵使船在任何时候都可进出。但干船坞由于工程造价、地基、占地和维护保养等使得基建初投资和使用费用昂贵,有局限性。与干船坞相比,浮船坞最显著的优点是它的机动性和适应性,因而被广泛使用。已知的浮船坞建造船下水(或上坞)工作是把原船坞搁置在水下预置的坞座墩上,调整浮船坞与船舶下水滑道准确对接。当船舶下水时,用绞车牵引载船滑道小车拉入坞内。为减轻坞座墩的受力,在滑车不断拉入时控制调整水舱的水位。上述已知的浮船坞(简称浮坞)在国内外已被广泛采用。进坞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仅船坞而言其设计费相对低一些。但下水浮坞码头需要较大的专用投资来配套水下坞座墩的基建,该坞座墩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作检查和保养;坞座墩基建码头的水域内,因有坞座墩,沿码头的水域面积使用率受到了限制;船坞作业时,坞体搁置在水下坞座墩上,相对状态下的坞体结构要求加强,使原浮船坞造价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取消浮船坞水下坞座墩,节省水下基建费,提高码头水域的利用率,改善浮船坞受力,使坞体结构的受力得到改善,可延长浮坞的使用寿命,同等状态下可减少浮坞的重量,降低浮坞初投资费用。为了达到上的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岸接可伸缩尾桩式船坞驳,它包括坞驳,位于坞驳内的监视控制系统,位于坞驳艏部的铰接装置,位于坞驳艉部至至少二个可伸缩可固定的尾桩,位于坞驳上指示坞驳浮水状态的红外激光照标仪。如上述的结构,开始作业时,船坞驳艏部的绞接装置搁置于固定船舶下水滑道的接口处,使船坞驳内的曳船轨道与船台轨道正确对接。在船舶下水前,船坞驳艏部的铰链装置与岸边绞接固定后,调整船坞驳艉部的二个可提升降、可固定的尾桩落在水底下的水下坪台上,并锁紧固定。当船下水时,随着载船滑道小车被拖绳绞车拉入坞驳内。同时依据坞驳载重的提高,调整坞驳内水舱中的水位,以减少坞驳的浮力,直至完成船舶进坞操作程序。实际操作过程中为减少和改善坞驳和艏部绞接装置和尾桩的受力,坞驳内的液位由监视控制装置不断地依据下水船进坞驳的情况和水位涨落潮的变化情况不断获得相关数据,不断地调整和控制水泵的工作,以获得坞驳各分水舱的最佳水位。本技术的船坞驳主要特征是与同等船坞比,结构简单,重量轻。设置艏部的绞接装置和艉部的可升降、可固定的伸缩式尾桩,使用本技术船坞驳时,船台下水的区域不用专门设置在先技术中浮船坞所用的的坞座墩。也就是说,本技术取消了在先技术中的浮船坞,在下水作业时必须依靠的坞座墩,减少了新建船厂的基建费用和提高了船厂下水码头水域区的利用率;同时船坞驳下水作业时,坞体的受力状况也得到了改善。同样的情况下,减小了对坞体结构强度的要求,也就减少制作坞体钢板的厚度,节约坞体钢材量;本技术的船坞驳可为多个下水坞码头,可同时为几个船厂服务而不需要专设坞座墩。一驳多用,节约其基建费。采用本技术船坞驳,整个下水工程不需要水下基建投资;因为水下无坞座墩,码头水域航行无障碍,提高了码头的利用率。据有关专家预估,在先技术中,一个船厂一般需要4-5个船台,每个水下坞座墩的费用约80万元左右,如每个船台仅设置首、尾二个坞座墩,4个船台就需8个坞座墩,约需640万元,这笔相应岸线的水域基建费用已比较昂贵。且水下维护和使用前的测试和调整,就更大大增加了使用成本。而本技术船坞驳采用艏部的绞接装置和尾部可伸缩式尾桩,对于4-5个船台来说,大约仅需要建造二个坞座墩的基建费用。因此使用本技术的船坞驳可节省大量的经费,同时使用维护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船坞驳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放大的铰接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1是图1中船坞驳艉部上的尾桩示意图。图3-2是图3-1的右视图。图4是尾桩内的升降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船坞驳的结构。图1是本技术船坞驳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船坞驳包括坞驳3,位于坞驳3内的检测控制系统4,置于坞驳3上的红外激光照标仪5,位于坞驳3艏部的绞接装置7,位于坞驳3艉部上的至少二个尾桩,在本实施例中,是二个尾桩6。当船坞驳下水作业时,首先将船坞驳艏部的绞接装置固定在岸上,然后将艉部的尾桩置于水下坪台上(混凝土基础),并锁紧固定。当船坞驳固定完毕,将下水船2用甲板301上的载船滑道小车1在甲板301上,曳入坞驳3内,完成下水船作业。图2是本技术船坞驳艏部的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绞接装置包括置于岸上的岸缆桩701,置于坞驳艏部甲板301上面的坞驳缆桩703,置于坞驳艏部甲板301下部与岸边凸台阶相对应的凹台阶3011上凹槽705内的定位销柱704。以及连接于岸缆桩701与坞驳缆桩703之间的铰接缆702。当使用本技术船坞驳时,首先是将坞驳艏部甲板301下部的凹台阶3011推进到岸边上的凸台阶上,调整船坞驳浮态使甲板301上的坞驳缆桩703对准置于岸边上的岸缆桩701,然后用铰接缆702使坞驳缆桩703与岸缆桩701连接固定起来,则船坞驳的艏部就固定在岸边上。图3-1和图3-2是本技术船坞驳艉部的尾桩结构示意图。如图3-1、图3-2所示,所述的尾桩6包括带有插销孔(图4示出)的桩脚601,位于桩脚601上的升降桩机构602,位于桩脚601底端的桩托603。图3-2是图3-1的右视图。说明每个船坞驳上有二个尾桩6。当船坞驳作业时,两个桩脚601伸入水中,桩脚601底端的桩托603置于水底上的水下坪台604上(水下坪台604通常是混凝土基础)。图4是所述的升降桩机构602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的升降桩机构602包括置于坞驳3和甲板301艉部内的升降机构室6021,位于升降机构室6021顶端上至少四个均匀分布的悬挂装置6022,固定于悬挂装置6022上的固定环梁6024,一端固定于固定环梁6024上的至少四个均匀分布的液压升降油缸60210。固定于油缸活塞6029顶端上的移动环梁6027。位于固定环梁6024上与桩脚601上的插销孔6011相匹配的支持插销6028(至少有四个)。位于移动环梁6027上与桩脚上插销孔6011相匹配的工作插销6026(至少有四个)。所述的带有插销孔6011的桩脚601与升降机构室6021同一中心轴的穿置于升降机构室6021内。置于桩脚601与升降机构室6021上端壁之间的上部导向6023,置于桩脚601与升降机构室6021下端壁之间的下部导向6028。当开始使船坞驳的艉部固定时,首先将工作插销6026与桩脚601上相对应的插销孔6011对准并固定。开动液压升降油缸60210,油缸的活塞6029推动移动环梁6027带动桩脚601在上、下部导向6023、6028内向下伸动,至到桩脚601底端的桩靴603平稳地置放在水下坪台604上时,停止液压升降油缸60210的推动,并将固定环梁6024上的支持插销6025插入桩脚601上相对应的插销孔6011内拧紧固定,此时尾桩6就固定好了。当不使用船坞驳时,或需要移动船坞驳时,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岸接可伸缩尾桩式船坞驳,它包括坞驳,位于坞驳内的监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坞驳艏部的铰接装置,位于坞驳艉部至少二个可伸缩可固定的尾桩,位于坞驳上指示浮水状态的红外激光照标仪。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新申朱治农汪张棠汤经良李宝林沈正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智密技术工程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