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杯栋专利>正文

漂浮式水面供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06186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供水下呼吸时用的水面供气装置,由一个漂浮在水面上的容积式气室和一个将容积式气室的颈状气口罩住的顶盖组成,通过在顶盖的下部设置的通孔使气室与大气连通,向连接在气室接口上的水下呼吸部分提供空气。(*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水下作业的设备,特别涉及的是一种由水面向水下呼吸器提供空气的空气源装置。现有的各种向水下呼吸器提供空气源的装置,结构都较复杂,造价也很高,仅适合于专职人员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由水面向水下呼吸器提供空气源的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水面供气装置包括其顶部设有一个颈状气口的容积式气室和套装在颈状气口上的阻水浮圈以及设置在气室外沿上的将气室的颈状气口和阻水浮圈罩住的顶盖,在顶盖盖体的低于阻水浮圈的位置设置有使颈状气口与大气连通的通孔,高于阻水浮圈位置的内沿水平设置有限位凸缘,在容积式气室的室体上还开有连接水下呼吸部分的接口。使用时水上供气装置漂浮在水面上,大气从盖体下部的通孔经由阻水浮圈与限位凸缘之间的间隙和气室相通,再经由气室体上设置的与水下呼吸部分相接的接口构成大气与水下呼吸部分之间的空气通道。因风浪或其它原因由顶盖体上的通孔进入到气室与顶盖之间的少量水亦可从通孔排出,当大量的水进入时,套装在气室颈状气口上的阻水浮圈在水的作用下向上浮起,直到与限位凸缘相触,隔断水的通路使之不得进入气室,随着水的排出,阻水浮圈自然下垂,重新接通空气的通路。本技术结构简单,造价低,制作容易,即可为各种水下呼吸器提供空气源,也可作为一般人游泳时的救护器具。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给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容积式气室1由气室体2和气室体盖3螺纹连接构成,在气室体盖3的顶部设有颈状气口4,阻水浮圈5套装在颈状气口4上并可沿颈状气口上下运动,顶盖6的顶部可为圆形,与气室体盖3的外园螺纹连接,并将颈状气口和阻水浮圈罩在其中,通孔7均布在顶盖盖体的低于阻水浮圈的位置,为便于水的排出,该通孔可靠向低处排列。限位凸缘8沿顶盖6的内沿水平设置,并略高于阻水浮圈的安装位置。当从通孔7进入的水过多时,阻水浮圈在水的作用下上浮与限位凸缘接触,阻止水进入气室。阻水浮圈可用浮性材料制作,在本实施例中,阻水浮圈由环槽形浮体9托接胶圈10构成;接口11开在气室体的底部,也可开在气室体的其他地方,通过一软管12与水下呼吸部分连通。在气室体盖3的外圆上的顶盖6与气室体2之间设置一个胶圈13,可阻止水通过螺纹部分渗入气室,同时也增加三者之间的摩擦力使之不易松动。将气室体的底部制厚,使其重心降低呈不倒翁形式,可进一步保证本水面供气装置在水面漂浮不易倾覆或倾覆后易于复位。权利要求1.一种供水下作业时呼吸用的漂浮式水面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面供气装置包括其顶部带有颈状气口的容积式气室、套装在颈状气口上的阻水浮圈和设置在气室外沿上的将气室的颈状气口和阻水浮圈罩住的顶盖,在顶盖盖体的低于阻水浮圈的位置设置有使颈状气口与大气相通的通孔,高于阻水浮圈位置的内沿水平设置有限位凸缘,在容积式气室的室体上还开有连接水下呼吸部分的接口。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供水下呼吸时用的水面供气装置,由一个漂浮在水面上的容积式气室和一个将容积式气室的颈状气口罩住的顶盖组成,通过在顶盖的下部设置的通孔使气室与大气连通,向连接在气室接口上的水下呼吸部分提供空气。文档编号B63C11/02GK2105460SQ9123013公开日1992年5月27日 申请日期1991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1991年10月29日专利技术者刘怀栋 申请人:刘怀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供水下作业时呼吸用的漂浮式水面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面供气装置包括:其顶部带有颈状气口的容积式气室、套装在颈状气口上的阻水浮圈和设置在气室外沿上的将气室的颈状气口和阻水浮圈罩住的顶盖,在顶盖盖体的低于阻水浮圈的位置设置有使颈状气口与大气相通的通孔,高于阻水浮圈位置的内沿水平设置有限位凸缘,在容积式气室的室体上还开有连接水下呼吸部分的接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怀栋
申请(专利权)人:刘杯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