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刚专利>正文

一种安全的充气救生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5842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救生圈,其主要技术解决方案是在由柔软的,透气的材料制成的充气救生圈外壳内由两个以上小充气囊充填其中形成充气救生圈。小充气囊分两层组成,外层由以纺织品为骨架的胶乳构成,内层是一个可在第一层内自由膨胀收缩的弹性胶囊。每个小充气囊有一个独立的单向充气气门,一个独立的就地排气气门。各个小充气囊的总最大充气体积大于充气救生圈的容积。(*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救生圈。ii
技术介绍
现有的救生圈一般为整体气室,一旦某一处漏气,整个救生圈就失去作用,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极不放心。而专利CN2217570,CN2210148提及的多气室救生圈因制造困难,成本高,使用不便,所以市场上难得一见。非充气式救生圈虽不存在漏气现象,但携带不便。iii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方便,实用的充气救生圈。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解决方案是由柔软的,透气的材料制成的环管形中空形成充气救生圈外壳,在充气救生圈外壳内由两个以上的小充气囊填充其中形成充气救生圈。小充气囊分两层组成,外层由以纺织品为骨架的胶乳构成。由此,每个小充气囊的最大充气体积是一定的。内层是一个可在第一层内自由膨胀收缩的弹性胶囊。以帮助小充气囊排气。每个小充气囊有一个独立的单向充气气门口,从而引出一条小充气囊充气管道,通过一条充气救生圈充气管道把各个小充气囊的充气管道连结在一起,然后把充气救生圈充气管道顺势引出充气救生圈外,成为充气救生圈的充气气门管口。每个小充气囊有一个独立的就地排气气门口,从中引出一条小充气囊排气辅助管道。小充气囊排气辅助管道在小充气囊就地排气气门内的一头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当小充气囊排气辅助管道充气气压达到一定时,则打开小充气囊的排气气门,使小充气囊就地排气。各个小充气囊的排气辅助管道通过一条充气救生圈的排气辅助管道连结在一起顺势引出充气救生圈外,成为充气救生圈的排气辅助管气门口。在充气救生圈外壳内,各个小充气囊在小充气囊单向充气气门口的相对位置上引出一条弹性条通过与一条小充气囊固定带的连结而与充气救生圈充气管道保持一定的相对位置。在充气救生圈外壳内,各个小充气囊加起来的总最大充气体积大于充气救生圈壳的容积,从而保持充气救生圈的形状及保证充气救生圈内少数小充气囊被破坏时不会使充气救生圈失去效用。iv 附图说明图1所示是小充气囊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是充气救生圈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1的各部份标注说明如下1——小充气囊外层 2——小充气囊内层3——小充气囊充气管道 4——小充气囊充气气门口5——小充气囊就地排气气门口 6——小充气囊排气辅助管道7——弹性条图2的各部份标注说明如下(充气救生圈内只用虚线画出一个小充气囊及部分管道为例)1——充气救生圈外壳 2——小充气囊3——小充气囊充气管道 4——充气救生圈充气管道5——充气救生圈的充气气门管口 6——小充气囊排气辅助管道7——充气救生圈的排气辅助管道 8——充气救生圈的排气辅助管道气门口9——小充气囊固定带v 具体实施方式在柔软的,透气的材料制成的环管形中空形成的充气救生圈外壳内填充两个以上的小充气囊在其中形成充气救生圈。小充气囊分两层组成,外层由以纺织品为骨架的胶乳构成。由此,每个小充气囊的最大充气体积是一定的。内层是一个可在第一层内自由膨胀收缩的弹性胶囊。以帮助小充气囊排气。每个小充气囊有一个独立的单向充气气门口,从而引出一条小充气囊充气管道,通过一条充气救生圈充气管道把各个小充气囊的充气管道连结在一起,然后把充气救生圈充气管道顺势引出充气救生圈外,成为充气救生圈的充气气门管口。每个小充气囊有一个独立的就地排气气门口,从中引出一条小充气囊排气辅助管道。小充气囊排气辅助管道在小充气囊就地排气气门内的一头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当小充气囊排气辅助管道充气气压达到一定时,则打开小充气囊的排气气门,使小充气囊就地排气。各个小充气囊的排气辅助管道通过一条充气救生圈的排气辅助管道连结在一起顺势引出充气救生圈外,成为充气救生圈的排气辅助管气门口。在充气救生圈外壳内,各个小充气囊在小充气囊单向充气气门口的相对位置上引出一条弹性条通过与一条小充气囊固定带的连结而与充气救生圈充气管道保持一定的相对位置。在充气救生圈外壳内,各个小充气囊加起来的总最大充气体积大于充气救生圈壳的容积,从而保持充气救生圈的形状及保证充气救生圈内少数小充气囊被破坏时不会使充气救生圈失去效用。结构简图见附图2(充气救生圈内只用虚线画出一个小充气囊及部分管道为例)。权利要求1.一种安全的充气救生圈,其特征在于充气救生圈本体由柔软的,透气的材料制成的救生圈外壳和充填其中的两个以上的小充气囊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的充气救生圈,其特征是小充气囊分两层组成,外层由以纺织品为骨架的胶乳构成;内层是一可在第一层内自由膨胀收缩的弹性胶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的充气救生圈,其特征是,每个小充气囊有一个独立的单向充气气门口,一个独立的就地排气气门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的充气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个小充气囊加起来的总最大充气体积大于救生圈的容积。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救生圈,其主要技术解决方案是在由柔软的,透气的材料制成的充气救生圈外壳内由两个以上小充气囊充填其中形成充气救生圈。小充气囊分两层组成,外层由以纺织品为骨架的胶乳构成,内层是一个可在第一层内自由膨胀收缩的弹性胶囊。每个小充气囊有一个独立的单向充气气门,一个独立的就地排气气门。各个小充气囊的总最大充气体积大于充气救生圈的容积。文档编号B63C9/15GK1473736SQ02140840公开日2004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02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8日专利技术者陈刚, 陈 刚 申请人:陈刚, 陈 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的充气救生圈,其特征在于充气救生圈本体由柔软的,透气的材料制成的救生圈外壳和充填其中的两个以上的小充气囊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刚
申请(专利权)人:陈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