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救生示位自亮浮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5799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救生示位自亮浮灯,包括外壳主体(15)、灯外罩(1)、灯座(16)、电池(13)、电池架(14)和灯光控制装置,所述灯外罩(1)设置在所述外壳主体(15)的一端,所述电池(13)、所述灯座(16)和灯光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主体(15)内,所述电池架(14)设置在所述外壳主体(15)内腔壁上,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灯内罩(2)、内杯(4),所述灯内罩(2)设置在所述灯外罩(1)内,所述内杯(4)与所述灯内罩(2)相连接并且设置在所述外壳主体(15)的内端部,所述灯座(16)设置在所述内杯(4)的顶端,所述电池架(14)与所述内杯(4)相连接,所述灯光控制装置包括有倒置开关(K1)、高压产生部分(22)、高压输出储能部分(23)、升压变压器(L1)、灯管(3)、高压触发部分(26),所述高压产生部分(22)输入端接所述倒置开关(K1),所述高压产生部分(22)输出端接所述高压输出储能部分(23)输入端,所述高压输出储能部分(23)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升压变压器(L1)初级、所述灯管(3)的阴极和所述高压触发部分(26)的输入端,所述升压变压器(L1)次级连接所述灯管(3)的触发极,所述升压变压器(L1)的中间抽头与所述高压触发部分(26)相连,所述灯管(3)阳极连接电源负极,所述高压触发部分(26)控制所述升压变压器(L1)产生4KV高压至所述灯管(3),使所述灯管(3)内部气体电离发生高强度白光。(*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救生示位自亮浮灯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公告号92221395.X于1993年6月16日公开了一种救生圈自亮浮灯。该救生圈自亮浮灯包括外壳、透明灯罩、密封圈、接头体、安装电池的金属夹和由水银开关、光敏管与振荡电路构成的灯光控制装置,灯光控制装置的顶端设置有灯泡座,灯光控制装置的下端设接电极,灯光的接电极用导线连接电源的正负极。一般情况下救生灯头朝下放置,水银开关即断开电路,当求救时将灯具投到水中时,灯头朝上浮起,水银开关处于导通状态,在灯光控制装置控制下闪光。这种救生圈自亮浮灯存在以下不足点灯光亮度一般在4.3cd左右,发光强度弱、不够明亮,消耗电能多且持续工作时间短,影响了求救效果;同时整体结构复杂,重量重,体积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发光强度强、消耗电能少且持续工作时间长、求生效果佳、高强度白光源的救生示位自亮浮灯。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包括外壳主体、灯罩、灯座、电池、电池架和灯光控制装置,所述灯罩设置在所述外壳主体的一端,所述电池、所述灯座和灯光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主体内,所述电池架设置在所述外壳主体内腔壁上,它还包括灯内罩、内杯,所述灯内罩设置在所述灯罩内,所述内杯与所述灯内罩相连接并且设置在所述外壳主体的内端部,所述灯座设置在所述内杯的顶端,所述电池架与所述内杯相连接,所述灯光控制装置包括有倒置开关K1、高压产生部分、高压输出储能部分、升压变压器L1、灯管、高压触发部分,所述高压产生部分输入端接所述倒置开关K1,所述高压产生部分输出端接所述高压输出储能部分输入端,所述高压输出储能部分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升压变压器L1初级、所述灯管的阴极和所述高压触发部分的输入端,所述升压变压器L1次级连接所述灯管的触发极,所述升压变压器L1的中间抽头与所述高压触发部分相连,所述灯管阳极连接电源负极,所述高压触发部分控制所述升压变压器L1产生4KV高压至所述灯管,使所述灯管内部气体电离发生高强度白光。所述高压触发部分包括可控硅Q2、放电管F1、电阻R3、电阻R2、电容C2,所述电阻R3与所述电容C2串接,所述电容C2另一端与所述高压输出储能部分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放电管F1的一端,所述放电管F1的另一端接所述可控硅Q2的栅极,所述可控硅Q2的阴极接所述电阻R3与所述电容C2串接点,所述可控硅Q2的阳极接所述升压变压器L1的中间抽头,所述电阻R2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与所述电容C2串接点,所述电阻R2另一端连接电源负极。所述灯管为冷光源灯管。所述升压变压器的匝数比为1∶30所述高压触发装置中选择电阻参数为8.2MΩ,电容参数为0.22MF/250V。所述高压触发装置中选择放电管F1为80V的气体放电管。本专利技术还可以有螺丝、电池架螺丝、弹簧垫圈、螺帽、电池负极片螺丝、电池负极片、弹簧,所述螺丝将所述灯光控制装置固定在所述内杯内腔的底部,所述电池架螺丝、所述弹簧垫圈和所述螺帽将所述电池架固定在所述内杯外底部,所述电池负极片螺丝将所述电池负极片和所述弹簧固定在所述内杯外底部的大致中央位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灯光控制装置,它包括有倒置开关、高压产生部分、高压输出储能部分、升压变压器、灯管、高压触发部分,所以本专利技术发光强度强、消耗电能少、持续工作时间长、求生效果佳。光强(带罩时>35cd,不带罩时>71cd),较其他同类产品光强4.3cd高出7倍以上,闪动频率在50~60次/分钟时保持闪动时间为19小时,延长总工作时间至33小时以上;由于选用冷光源灯管,故本专利技术长时间工作灯管不发热,发出的白光效果好;又由于采用了灯罩、内杯、灯内罩等结构,所以结构设计合理,重量轻、体积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灯光控制装置电原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灯光控制装置原理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图2、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灯外罩1、灯内罩2、灯管3、内杯4、螺丝6、电池架螺丝7、电池架弹簧垫圈8、电池架螺帽9、电池负极片螺丝10、电池负极片11、弹簧12、电池13、电池架14、外壳主体15、灯座16、灯光控制装置。所述灯外罩1设置在所述外壳主体15的一端,所述电池13、所述灯座16和灯光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主体15内,所述电池架14设置在所述外壳主体15内腔壁上。所述灯内罩2设置在所述灯外罩1内,所述内杯4与所述灯内罩2相连接并且设置在所述外壳主体15的内端部,所述灯座16设置在所述内杯4的顶端,所述电池架14与所述内杯4相连接。所述灯外罩1、所述灯内罩2为一次注塑成型的产品,材料是透明的亚克力,本实施例中灯外罩1的尺寸为60mm高80mm,灯内罩2的尺寸选用45mm高55mm。所述内杯4、所述外壳主体15、所述灯座16为一次注塑成型的产品,材料是耐热的ABS,本实施例中外壳主体15的尺寸选用60mm长250mm,内杯4的尺寸选用55mm高40mm,灯座16的尺寸选用32mm高10mm。所述灯光控制装置包括有倒置开关K1、高压产生部分22、高压输出储能部分23、升压变压器L1、灯管3、高压触发部分26,高压产生部分22输入端接倒置开关K1,高压产生部分22输出端接高压输出储能部分23输入端,高压输出储能部分23输出端分别连接升压变压器L1初级、灯管3的阴极和高压触发部分26的输入端,所述升压变压器L1次级连接灯管3的触发极,升压变压器L1的中间抽头与高压触发部分26相连,灯管3阳极连接电源负极,高压触发部分26控制所述升压变压器L1产生4KV高压至灯管3,使灯管3内部气体电离发生高强度白光。所述高压触发部分26包括可控硅Q2、放电管F1、电阻R3、电阻R2、电容C2,电阻R3与电容C2串接,电容C2另一端与高压输出储能部分23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放电管F1的一端,放电管F1的另一端接可控硅Q2的栅极,可控硅Q2的阴极接电阻R3与电容C2串接点,可控硅Q2的阳极接升压变压器L1的中心点,电阻R2一端连接电阻R3与电容C2串接点,电阻R2另一端连接电源负极。放电管F1可为80V气体放电管,升压变压器L1初级匝数可为15T,次级匝数可为450T,灯管3可为冷光源灯管。本专利技术平时不用时灯罩向下倒挂,使用时将闪光灯灯罩向上竖立,3V直流电压经过倒置开关K1供电,一路电压经过高压产生部分22的变压器TR1初级绕组(20T)给三极管Q1集电极供电,另一路电压同时经过电阻R1到变压器TR1辅助绕组(10T)给三极管Q1基极供电,电阻R1、电容C1组成多谐振荡控制三极管Q1进行开关工作,使高压绕组产生约300V交流高压,300V交流高压经过高压输出储能部分23的D2整流,得到约-320V直流电压,-320V给电容C3充电,-320V直流电压一路电压给升压变压器L1和高压触发部分26的电容C2、电阻R2、电阻R3、放电管F1、可控硅Q2供电,另一路给灯管3阴极供电,电阻R2为电容C2提供充电回路,电阻R3为限流电阻,当电容C2充电充到80V时放电管F1触发导通,给可控硅Q2栅极提供触发电压,使可控硅Q2阳极、阴极导通,可控硅Q2导通与电阻R2组成升压变压器L1初级绕组放电回路,使升压变压器L1次级产生4KV高压,4KV高压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绍岳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中通建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