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蠕性减震内增高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49938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3 1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蠕性减震内增高鞋,包括鞋外底和内底,其特征是:外底和内底之间设置有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线性减震机构和非线性减震机构,所述线性减震机构和非线性减震机构并联设置在鞋跟处。通过线性减震机构和非线性减震机构相互并联使用,在人的脚根部受到外力时,由于非线性减震机构使得并联的线性减震机构不会马上发生形变,非线性减震机构逐步形变,线性减震机构也逐渐被形变。在除去外力时,由于线性减震机构的设置,有一使形变回复的趋势,但由于非线性减震机构的特性,使整体的形变不能立刻消除,非线性减震机构慢慢移动,恢复到最初状态。这样,减少脚部受力过大的可能性,增加了其减震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鞋,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蠕性减震内增高鞋
技术介绍
鞋的产生与自然环境、人类的智慧密不可分。远古时代,土地的高低不平,气候的严寒酷暑,人类本能地要保护自己的双脚,于是就出现了鞋。目前,市场上的申请号为CN201420620563.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伸缩矫正鞋,该矫正鞋包括鞋底、鞋侧边、硬质鞋垫,该鞋底中部固设有支撑点,该硬质鞋垫铺设于该支撑点上,该鞋底两侧靠近该鞋侧边处分别设有第一高度调节装置和第二高度调节装置,该第一高度调节装置和第二高度调节装置分别抵接于该硬质鞋垫两端。用户通过调节第一高度调节装置和第二高度调节装置的高度来控制硬质鞋垫的倾斜方向,如外八字脚患者即可将第一高度调节装置调节至较低处,而将第二高度调节装置调节至较高处,来使得硬质鞋垫向脚内侧倾斜,从而帮助外八字患者进行行走矫正。同时,该伸缩矫正鞋还可以通过调节第一高度调节装置和第二高度调节装置的高度来起到内增高的作用。但是这种鞋子在起到内增高效果时,其减震机构只是通过弹簧实现,弹簧属于线性弹性机构,在受力时立即会发生形变,对于吸收外力的能力效果较差,会造成穿着时行走弹跳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走弹跳时更加舒适的内增高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蠕性减震内增高鞋,包括鞋外底和内底,其特征是:外底和内底之间设置有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线性减震机构和非线性减震机构,所述线性减震机构和非线性减震机构并联设置在鞋跟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线性减震机构和非线性减震机构相互并联使用,在人的脚根部受到外力时,由于非线性减震机构使得并联的线性减震机构不会马上发生形变,随着时间的发展,非线性减震机构逐步形变,线性减震机构也逐渐被形变。在除去外力时,由于线性减震机构的设置,有一使形变回复的趋势,但由于非线性减震机构的特性,使整体的形变不能立刻消除,非线性减震机构慢慢移动,恢复到最初状态。这样,在有震动时,鞋子本体不会随着震动而运动,有一个延迟的效果,减少脚部受力过大的可能性,增加了其减震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线性减震机构为弹簧,所述非线性减震机构为粘滞阻尼器,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内底和外底连接,所述粘滞阻尼器的两端分别与内底和外底连接,所述粘滞阻尼器设置在鞋跟中心,所述弹簧以粘滞阻尼器为中心环形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为典型的线性减震材料,弹簧形变的程度与所受的力呈线性关系,而粘滞阻尼器为非线性材料,在粘滞阻尼器受力后,不会马上发生形变,而是在一定时间以后才会发生形变,撤去外力后,也不会马上形变,也是要一定时间后缓慢回复。通过两者并联在一起使用,可以起到很好的减震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粘滞阻尼器包括一端开口的壳体、顶盖、挡板、中心轴,所述挡板设置在壳体内,挡板上设置有若干通孔,挡板中心与中心轴相连接,所述顶盖螺纹连接在壳体上,顶盖上中心设有一通孔,中心轴相对挡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一限位板连接,所述限位板与内底固定连接,所述壳体与顶盖形成一个空腔,所述空腔内充满硅油,所述外壳底部与外底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脚跟对内底受理时,会带动与顶板连接的限位板会带动与中心轴连接的挡板在壳体与顶盖形成的空间里移动,又由于空腔内充满硅油,对于挡板阻力,所以不会马上发生移动,挡板上设置有通孔,硅油会流过通孔,到挡板的另一边,这样挡板就可以在空腔内移动了,这种移动有一定延迟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孔上设置有橡胶密封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防止壳体内的硅油从通孔处流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蠕性减震内增高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蠕性减震内增高鞋实施例的俯视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蠕性减震内增高鞋实施例的俯视结构图;附图标记:1、外底;2、内底;3、弹費;4、粘滞阻尼器;5、壳体;6、顶盖;7、挡板;8、中心轴;9、通孔;10、中心孔;11、空腔;12、橡胶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对本技术一种蠕性减震内增高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蠕性减震内增高鞋,包括鞋外底I和内底2,其特征是:外底I和内底2之间设置有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线性减震机构和非线性减震机构,所述线性减震机构和非线性减震机构并联设置在鞋跟处。所述线性减震机构为弹簧3,所述非线性减震机构为粘滞阻尼器4,所述弹簧3的两端分别与内底2和外底I连接,所述粘滞阻尼器4的两端分别与内底2和外底I连接,所述粘滞阻尼器4设置在鞋跟中心,所述弹簧3以粘滞阻尼器4为中心环形设置。:所述粘滞阻尼器4包括一端开口的壳体5、顶盖6、挡板7、中心轴8,所述挡板7设置在壳体5内,挡板7上设置有若干通孔9,挡板7中心与中心轴8相连接,所述顶盖6螺纹连接在壳体5上,顶盖6上中心设有中心孔10,中心轴8相对挡板7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9与一限位板连接,所述限位板与内底2固定连接,所述壳体5与顶盖6形成一个空腔11,所述空腔11内充满硅油,所述外壳底部与外底I连接。所述通孔9上设置有橡胶密封圈12。通过线性减震机构和非线性减震机构相互并联使用,在人的脚根部受到外力时,由于非线性减震机构使得并联的线性减震机构不会马上发生形变,随着时间的发展,非线性减震机构逐步形变,线性减震机构也逐渐被形变。在除去外力时,由于线性减震机构的设置,有一使形变回复的趋势,但由于非线性减震机构的特性,使整体的形变不能立刻消除,非线性减震机构慢慢移动,恢复到最初状态。这样,在有震动时,鞋子本体不会随着震动而运动,有一个延迟的效果,减少脚部受力过大的可能性,增加了其减震能力。,弹簧3为典型的线性减震材料,弹簧3形变的程度与所受的力呈线性关系,而粘滞阻尼器4为非线性材料,在粘滞阻尼器4受力后,不会马上发生形变,而是在一定时间以后才会发生形变,撤去外力后,也不会马上形变,也是要一定时间后缓慢回复。通过两者并联在一起使用,可以起到很好的减震效果。在脚跟对内底2受理时,会带动与顶板连接的限位板会带动与中心轴8连接的挡板7在壳体5与顶盖6形成的空间里移动,又由于空腔11内充满硅油,对于挡板7阻力,所以不会马上发生移动,挡板7上设置有中心孔10,硅油会流过通孔9,到挡板7的另一边,这样挡板7就可以在空腔11内移动了,这种移动有一定延迟性。可以防止壳体5内的硅油从通孔9处流出。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蠕性减震内增高鞋,包括鞋外底和内底,其特征是:外底和内底之间设置有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线性减震机构和非线性减震机构,所述线性减震机构和非线性减震机构并联设置在鞋跟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蠕性减震内增高鞋,其特征是:所述线性减震机构为弹簧,所述非线性减震机构为粘滞阻尼器,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内底和外底连接,所述粘滞阻尼器的两端分别与内底和外底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蠕性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蠕性减震内增高鞋,包括鞋外底和内底,其特征是:外底和内底之间设置有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线性减震机构和非线性减震机构,所述线性减震机构和非线性减震机构并联设置在鞋跟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旭达鞋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