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纱器滤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048060 阅读:2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3 1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送纱器滤纱装置,包括壳体、两组微调机构;所述的两组微调机构安装在壳体内且相对而设;所述的微调机构由调节旋钮、小螺杆、压紧块、复位弹簧组成,调节旋钮可转动的安装在壳体内,小螺杆的外端与调节旋钮的内螺纹孔螺接,小螺杆的内端间隙套置在压紧块的外端孔内,压紧块活动套置在壳体内且压紧块的内端与另一组微调机构的压紧块相对,两个压紧块之间的间隙构成滤纱用的线径沟槽,复位弹簧套接在小螺杆上。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设有两组微调机构,在生产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纱线直径,调节两组微调机构中的压紧块之间的间隙,从而满足不同直径纱线的要求,通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送纱器滤纱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织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送纱器滤纱装置。
技术介绍
在纱线织造过程中,为防止纱径粗细不一混纺于布匹中而影响布匹的质量,皆在纱线进入送纱轮1’之前设置一过滤纱线线径的滤纱器2’,如图1、图2所示,在滤纱器2’上设有多条不同大小规格的线径沟槽21’,以供选择不同线径纱线送纱作业的选择,该滤纱器2’上的线径沟槽21’均呈放射状。这种传统的滤纱器2’所能提供的线径沟槽21’的尺寸有限,一旦纱线的纱径与滤砂器2’的线径沟槽21’不吻合,需对滤纱器2’进行更换,给操作生产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用性好的送纱器滤纱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是一种送纱器滤纱装置,它包括壳体、两组微调机构;所述的壳体中部设有一缺口;所述的两组微调机构安装在壳体内且相对而设;所述的微调机构由调节旋钮、小螺杆、压紧块组成,调节旋钮可转动的安装在壳体内,小螺杆的外端与调节旋钮的内螺纹孔螺接,小螺杆的内端紧固套置于压紧块的内端孔内;所述的压紧块只能沿水平方向活动套置于壳体内,且其伸出段位于缺口处;压紧块的伸出段与另一组微调机构的压紧块的伸出段相对,两个压紧块之间的间隙构成滤纱用的线径沟槽。进一步,所述的微调机构还包括一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套接在小螺杆上且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顶靠在调节旋钮和压紧块上。进一步,所述的壳体由上壳和下壳构成;所述的上壳与下壳扣接在一起,在两者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的上壳和下壳相对调节旋钮处为通槽,调节旋钮可转动的安装在壳体内且部分伸出上壳和下壳,以便调节;同时在上壳与下壳的中部设有一缺口,压紧块的伸出段位于该缺口上。进一步,所述的调节旋钮沿壳体的外侧形成一凸柱,在凸柱上设有若干定位凹块,与上述定位凹块相对的壳体上设有一定位凸条;或者所述的调节旋钮的内螺纹位于沿壳体内侧的延伸段内,在该调节旋钮的延伸段的端面上设有若干定位凸部/凹部,与之相对一侧的壳体的配合端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凹部/凸部。进一步,所述的调节旋钮上设有若干防摩擦条。进一步,所述的压紧块的伸出段的厚度由内至外渐缩。进一步,所述的压紧块的伸出段的外侧端面呈圆弧过渡。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专利技术设有两组微调机构,两组微调机构中的压紧块之间的间隙构成滤纱用的线径沟槽,在生产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纱线直径,调节两组微调机构中的压紧块之间的间隙,从而满足不同直径纱线的要求,通用性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习用滤纱器安装在送纱器上的主视图;图2是习用滤纱器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正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分解图;图5A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定位凸部的局部放大图;图5B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定位凹部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是一种送纱器滤纱装置,包括壳体1、两组微调机构2。所述的壳体1由上壳11和下壳12构成,所述的上壳11与下壳12扣接在一起,在两者之间形成容置腔,且在壳体1的中部设有一缺口13。所述的两组微调机构2安装在壳体1内且相对而设。所述的微调机构2由调节旋钮21、小螺杆22、压紧块23、复位弹簧24组成。所述的调节旋钮21可转动的安装在壳体1内,小螺杆22的外端与调节旋钮21的内螺纹孔螺接,小螺杆22的内端紧固套置于压紧块23的内端孔231内,压紧块23放置于上壳11与下壳12之间形成的压紧块水平容置槽121内,因此压紧块23只能水平活动套置于壳体1内,且压紧块23的伸出段232位于该壳体1的缺口13上,该压紧块23的伸出段232的厚度由内至外渐缩,减少伸出段232与纱线直接的接触面积,减少了纱线与伸出段232之间的摩擦,降低了纱线起毛的现象及所受的送紗阻力;同时由于压紧块23的外侧端面面呈圆弧过渡,同时与另一组微调机构2的压紧块23的伸出段232相对,使两个压紧块23之间的间隙构成滤纱用的线径沟槽S,压紧块23外侧端面的圆弧过渡确保压紧块23与纱线的接触为光滑的面接触,而非线接触,同样是为了降低了纱线起毛现象及所受的送纱阻力。所述的复位弹簧24套接在小螺杆22上且复位弹簧24的两端分别顶靠在调节旋钮21和压紧块23上,因为小螺杆22与调节旋钮21采用螺纹连接,两者之间在没有复位弹簧24的预紧力作用下,小螺杆22与调节旋钮21之间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如振动等因素)产生水平窜动,从而影响压紧块23的调节精度。为了调节方便,在上壳11和下壳12相对调节旋钮21处为通槽111、123,调节旋钮21可转动的安装在壳体1内且部分从上壳11和下壳12的通槽111、123伸出,因为送纱装置安装的位置一般较高,操作工人将手臂抬高才能进行调节旋钮21的操作,因此在上壳11和下壳12同时设有通槽111、123,使得操作工人可以同时动用大拇指和食指一起拨动调节旋钮21,方便调节旋钮21的转动;在调节旋钮21处增设若干防摩擦条214,其目的是为增加调节旋钮21的摩擦,方便调节旋钮21的转动;同时在上壳11与下壳12的中部设有一缺口13。为了实现线径沟槽S之间间隙的精确调节,可以在微调机构2与壳体1之间设置定位装置,具体是,如图4所示,在所述的调节旋钮2沿壳体1的外侧形成一凸柱211,在凸柱211的端面圆周方向设有若干定位凹块212,与上述定位凹块212相对的下壳体12的内侧设有一定位凸条122,上述各个定位凹块212之间的圆周距离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即调节旋钮21每切换一次定位凹块212,其旋转的角度是确定的,从而实现小螺杆22的水平位移距离的确定,最终实现两压块23的线径沟槽S之间间隙距离的确定。如图5、图5A、图5B所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另一实施例用于实现微调机构2与壳体1之间定位装置的设定,具体是所述的调节旋钮21的内螺纹位于沿壳体内侧的延伸段213内,在该调节旋钮21的延伸段213的端面上设有若干定位凸部215,与之相对一侧的壳体1的配合端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凹部216,当然上述定位凸部215与定位凹部216的设置可以相互对换,且该定位装置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与上述实施例一致,只是定位结构设置的位置存在区别,但第一实施例定位装置生产工艺简单,制造成本更低。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方法:旋转调节旋钮21,调节旋钮21驱动与其螺接的小螺杆22前后移动,进而驱动顶靠在小螺杆22内端的压紧块23移动,达到调节线径沟槽尺寸的目的,由于调节旋钮21与壳体1之间设有定位装置,可实现线径沟槽之间距离的精确控制。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的范围,即依本专利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专利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送纱器滤纱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送纱器滤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两组微调机构;所述的壳体中部设有一缺口;所述的两组微调机构安装在壳体内且相对而设;所述的微调机构由调节旋钮、小螺杆、压紧块组成,调节旋钮可转动的安装在壳体内,小螺杆的外端与调节旋钮的内螺纹孔螺接,小螺杆的内端紧固套置于压紧块的内端孔内;所述的压紧块只能沿水平方向活动套置于壳体内,且其伸出段位于缺口处;压紧块的伸出段与另一组微调机构的压紧块的伸出段相对,两个压紧块之间的间隙构成滤纱用的线径沟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送纱器滤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两组微调机构;所述的壳体中部设有一缺口;所述的两组微调机构安装在壳体内且相对而设;所述的微调机构由调节旋钮、小螺杆、压紧块组成,调节旋钮可转动的安装在壳体内,小螺杆的外端与调节旋钮的内螺纹孔螺接,小螺杆的内端紧固套置于压紧块的内端孔内;所述的压紧块只能沿水平方向活动套置于壳体内,且其伸出段位于缺口处;压紧块的伸出段与另一组微调机构的压紧块的伸出段相对,两个压紧块之间的间隙构成滤纱用的线径沟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纱器滤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调机构还包括一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套接在小螺杆上且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顶靠在调节旋钮和压紧块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纱器滤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由上壳和下壳构成;所述的上壳与下壳扣接在一起,在两者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的上壳和下壳相对调节旋钮处为通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贤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绫亚针织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