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海福专利>正文

三角充气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4778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充气艇,其特征是:充气后辅气囊和主气囊构成艇壁,与艇底前部的脚腿仓和后部的充气座垫共同构成三角形艇体。(*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上载人充气船只,主要用于单人水上垂钓。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单人充气艇,是用不透气、不透水的橡胶布粘接或胶塑布料热合成艇体,其基本结构是充气后呈子弹头形,充气艇体、单侧舷、平艇底、不充气可折叠。存在着气囊漏气后下沉、单气囊边舷低、抗浪能力差的技术缺陷,且平艇底使垂钓者脚腿平伸,易疲劳、重心高易倾覆。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单人充气艇作为垂钓用具之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三角充气艇,可以有效提高安全系数,为垂钓者提供较舒适的水上垂钓用具。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用现有橡胶布粘接或胶塑布(PVC、PU)热合技术,辅气囊和主气囊呈水平上下双排,充气后艇壁断面呈8字型,艇底前部柔性脚腿仓和艇底后部充气座垫共同组成三角形艇底,并与主气囊相连接构成艇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水平上下双排独立配气的辅、主气囊构成艇壁,抗浪能力强,单气囊破损不倾斜,非同时破损不下沉,艇底的脚腿仓可放下脚腿,符合人体坐姿要求,舒适不易疲劳,重量轻,不充气可以折叠,易携带。本技术也保留了充气艇的固有缺点柔性船体,尖锐物易刺穿漏气;船体轻小,水浪颠簸难以避免。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充气后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充气后的三个横向定位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充气后的轴向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充气后的侧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中所示的实施例中,辅气囊(2)和主气囊(3)呈水平上下排列,充气后的辅气囊(2)为两端扁平的园柱筒形,侧主气囊(3)为两端扁平、前小后大的园台筒形,上下水平排列的后辅气囊(2)、后主气囊(3)和上下排列的艇侧辅气囊(2)、主气囊(3)尾部扁平粘接或热合(1),主气囊(3)与兼作艇底的充气座垫(4)、柔性脚腿仓(5)相互粘接或热合(1),构成三角型艇体。为保证艇体强度和垂钓者的安全,艇身以高强尼龙(布)基橡胶布或高强度胶塑(PVC、PU)布为宜。在图2中所示的实施例中,辅气囊(2)和主气囊(3)水平上下排列,其断面呈8字型,主气囊(3)、艇底前部的V形脚腿仓(5)和兼作艇底的充气座垫(4)相互粘接或热合(1),构成不透水的艇底。辅气囊(2)、主气囊(3)和兼作艇底的充气座垫(4)各自独立充气。在图3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充气座垫(4)的上表层是艇内仓底,下表层是艇底外层,后辅气囊(2)和后主气囊(3)水平上下排列,其断面呈8字型,水平面连接处粘接或热合(1)。在图4中所示的实施例中,辅气囊(2)和主气囊(3)水平上下排列,其水平连接处及艇头处粘接或热合(1),艇底前部的V形柔性脚腿仓(5)与主气囊的底部(3)连接或热合(1)。后辅气囊(2)与后主气囊(3)两端与艇侧气囊相连接(1)。权利要求1.一种充气艇,其特征是充气后辅气囊和主气囊构成艇壁,与艇底前部的脚腿仓和后部的充气座垫共同构成三角形艇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艇,其特征是充气后的辅气囊与主气囊呈8字形上下排列并构成艇壁,侧辅气囊和后辅气囊均为两端扁平的园筒形,侧壁主气囊为两端扁平的园台形,后主气囊为两端扁平的园筒形,辅气囊和主气囊共同连接并围成三角形艇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艇,其特征是艇底前部设置倒三角形柔性脚腿仓,并与艇后座垫共同构成艇底,艇底与做为艇壁的主气囊相连接。专利摘要现有的单人充气艇作为垂钓用具易倾覆、易疲劳。本技术采用现有橡胶布粘接或胶塑(PVC、PU等)布料热合技术,辅气囊和主气囊粘接或热合成水平上下双排,充气后艇壁断面呈8字型,主气囊的下部与艇底前部柔性脚腿仓、艇底后部充气座垫相连接共同组成三角形艇身。其有益效果是艇舷高度大,抗浪能力强,漏气后不倾斜,非同时破损不沉没,脚腿仓设置符合人体坐姿要求,舒适不易疲劳,重量轻,不充气可以折叠,易携带。文档编号B63B7/00GK2633739SQ0323941公开日2004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4日专利技术者张海福 申请人:张海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福
申请(专利权)人:张海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