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易宏磊专利>正文

清漂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4338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清理水域中漂浮物的清漂船,具有适用范围广的特点。清漂船是在船体的头部设置有喇叭型进料口,喇叭型进料口连通的过水通道,喇叭型进料口与过水通道沿长度方向贯通船体。在过水通道上设置有与动力装置连接的转轮,沿转轮的周向均匀设置有至少三个径向开口的斗室,斗室与设置在转轮后端的甲板上的垃圾舱输送连通。该清漂船具有航速快、稳性好的特点。其过水通道既可减少船舶航行、工作时的阻力,又使水面漂浮物通过通道进入转轮的斗室,工作效率高、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操作便捷、维修量少,制造和使用成本低,也可利用100T-300T的旧机驳船改建,同时避免了工人在船外捞漂的危险,极大的提高了安全系数。(*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清理水域中漂浮物的清漂船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的众多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域中,废弃的后流入到水域内的物质越来越多,其中存在大量的漂浮物,水域中漂浮物的增多带来环境污染的日渐加剧。特别是水面上大量的漂浮物,不仅严重影响水质、影响客货船只航行安全以及影响水电站的正常安全运行。例如三峡工程蓄水后,其水库中漂浮物不仅直接威胁三峡工程安全运行,而且严重影响航运、渔业、旅游事业,破坏自然景观。由于水电站的坝下拦污栅前成堆的漂浮物,使水头降低,过水面积减小,造成水轮发电机组不能满负荷运行,而漏过栏污栅的部份体积较小的垃圾堵在导叶和叶片之间,造成机组运行时产生震动,影响机组的正常运行,这些垃圾进到发电机涡壳下至工作门之间,堆积成很厚的垃圾层,堵塞门槽,使检修时进水门和出水门落不到位,严重影响检修进程,影响机组按计划发电,造成极大的损失。这种情况在全国七大水系中均不同程度的存在,而当前清除库区水上漂浮物都是用原始的人工捕捞,加上小吨位船只运送,效率很低,且不安全。因此,本申请人于1998年7月9日申请了专利号为ZL98.2.29083.7、名称为“清漂船”的技术专利,但该清漂船采用的是雍水原理,仅适用于纵比降大、流速大的山区河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清漂船适用范围狭窄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的清漂船。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清漂船包括船体和沿长度方向贯通船体底部的过水通道,从而使其船体形成双体船的结构。在船体的头部设置有连通的过水通道的喇叭型进料口,在过水通道上设置有与动力装置连接的转轮,沿转轮的周向均匀设置有至少三个径向开口的斗室,斗室与设置在转轮后端的甲板上的垃圾舱输送连通。转轮的下部在吃水线以下,用于利用斗室将水中的漂浮物捞起。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转轮包括连接在中心轴上的滚筒、连接在滚筒上并间隔一定距离的两个侧板以及沿径向设置在滚筒和两个侧板之间的隔板,滚筒的外表面、两个侧板和隔板之间形成斗室。随着转轮的旋转,斗室即可连续的捞起漂浮物并将其送入垃圾舱。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隔板为栅格结构,以利于漏水。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隔板上靠近外周边一侧焊接有一段钢板,钢板的外沿处设置有斗齿,钢板有利于将捞起的漂浮物倾出,斗齿利于分离和切割漂浮在水中的成堆的漂浮物。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隔板与滚筒的连接处至外周边处沿滚筒的旋转方向倾斜一角度,以利于捞起和倾出漂浮物。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上述双体船的船体结构,具有航速快、稳性好的特点。其过水通道既可减少船舶航行、工作时的阻力,又使水面漂浮物通过通道进入转轮的斗室,工作效率高。按50%的效率清漂量为21m3/h,其清漂量等于现在使用的15艘小机船的量,捞同样多的漂浮物,仅需原来人力的十分之一,且节约大量的燃料,且由于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操作便捷、维修量少,制造和使用成本低,也可利用100T-300T的旧机驳船改建,同时避免了工人在船外捞漂的危险,极大的提高了安全系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转轮的工作示意图。图4隔板的局部示意放大图。图中标记为船体1、喇叭型进料口2、过水通道3、转轮4、斗室5、甲板6、垃圾舱7、滚筒8、侧板9、隔板10、钢板11、斗齿12、通孔13、围板14。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的清漂船采用双体船结构,在船体1的头部设置有喇叭型进料口2,沿船体1长度方向设置有贯通船体1底部的过水通道3,喇叭型进料口2与过水通道3连通,从而使船体1形成双体船的结构。双体船结构的船体1可以由两个独立的船体经钢性焊接组成双体船,也可以单独制作。在过水通道3上设置有与动力装置连接的转轮4,沿转轮4的周向均匀设置有至少三个径向开口的斗室5,在转轮4后端的甲板6上设置有垃圾舱7。工作时,旋转的转轮4上的斗室5与垃圾舱7输送连通。所谓斗室5与垃圾舱7输送连通,也就是说斗室5中捞起的水中漂浮物可以通过旋转的转轮4直接输送入垃圾舱7,也可以通过传送带等输送到垃圾舱7中。转轮4可安装在过水通道3的任意位置,最好安装在船体1前部的喇叭型进料口2与过水通道3的交汇处。转轮4的下半部分深入吃水线以下,从水下1.08m起开始工作而捞起漂浮物,并沿图1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运转,将水下0.9m以上的漂浮物垃圾尽数捞进斗室5,通过旋转的转轮4将捞起的漂浮物输送到垃圾舱7中,如此循环工作,达到清除水面漂浮垃圾物的目的,如图3所示。实施例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的清漂船采用双体船结构,在船体1的头部设置有喇叭型进料口2,沿船体1长度方向设置有贯通船体1底部的过水通道3,喇叭型进料口2与过水通道3连通。船体1由单独的长33.11m、宽3m、型深2.2m的两条片船及两个尺寸为长3m×宽2m×高0.4m的抗扭箱组成。将抗扭箱在船前后端与两船内侧钢性焊接,其余部份采用骨架联接,形成双体船。在抗扭箱下,两船内侧形成一个2米宽的过水通道3,喇叭型进料口2为开口5m的喇叭口,与2m宽的过水通道3弧形联接,在船体1前部的喇叭型进料口2与过水通道3的交汇处设置有与动力装置连接的转轮4,转轮4直径5.76m、宽1.7m。转轮4包括连接在中心轴上的滚筒8、连接在滚筒8上并间隔一定距离的两个侧板9以及沿径向设置在滚筒8和两个侧板9之间的隔板10,滚筒8的外表面、两个侧板9和隔板10之间形成斗室5。滚筒直径3.2m,滚筒中心用轴承及中心轴与设在甲板6上的托架固定联接。沿转轮4的周向均匀设置有六个径向开口的斗室5,在转轮4后端的甲板6上设置有垃圾舱7。斗室5中捞起的水中漂浮物通过旋转的转轮4输送到传送带上,再通过传送带输送到垃圾舱7中。转轮4的动力由船上配置的柴油发电机组提供,通过皮带传送到托架旁的减速齿轮箱,再传送到滚筒8的中心轴。利用皮带传送动力的另一优点是当斗室5捞起长度超过1.7m的漂浮的大树等时,进不了双体船中间留下的两米宽的过水通道3的空间,此时皮带打滑,防止损坏机械。为了有利于漏水,隔板10制作成栅格结构。同时为了便于倾出捞起的漂浮物,隔板10上靠近外周边一侧1m范围内焊接有一段钢板11。隔板10的外周边处设置有5个间隔设置的斗齿12,斗齿尺寸为长18cm、宽6cm,有益于分离和切割漂浮在水中的成堆的漂浮物。侧板9为钢板,侧板9上设置有通孔13,也是有利于漏水而设置。为了进一步方便倾出和捞起漂浮物,隔板10与滚筒8的连接处至外周边处沿滚筒8的旋转方向倾斜一角度,如图1、图3所示。垃圾舱7的顶部周边上设置有围板14,围板14上设置有泻水孔也是有利于漏水而设置。清漂船每3分钟转动一周,共有6个斗室5出料,即30秒出一斗垃圾,按50%的效率计算,每一斗的有效清捞量为1.2m×0.35m÷2×1.7m×50%=0.1785m3。每小时可捞21m3,每天按有效工作时间5小时计,则每天可捞107m3垃圾。在清捞垃圾时,清漂船主机应搭前进小车,使船保持较慢的前进动力,以保障每一斗的清捞量。权利要求1.清漂船,包括船体(1)和沿长度方向贯通船体(1)底部的过水通道(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清漂船,包括船体(1)和沿长度方向贯通船体(1)底部的过水通道(3),在船体(1)的头部设置有连通的过水通道(3)的喇叭型进料口(2),其特征是:在过水通道(3)上设置有与动力装置连接的转轮(4),沿转轮(4)的周向均匀设置有至少三个径向开口的斗室(5),斗室(5)与设置在转轮(4)后端的甲板(6)上的垃圾舱(7)输送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宏磊
申请(专利权)人:易宏磊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相关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