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40198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2 2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吊排,它包括主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1)的中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固定滑轮组(5)、第一定滑轮组(6)、第二定滑轮组(7)、第三定滑轮组(8)以及连接滑轮组(9),固定滑轮组(5)、第一定滑轮组(6)、第二定滑轮组(7)、第三定滑轮组(8)以及连接滑轮组(9)之间从左至右均设置有一个动滑轮组(10),有一根钢丝绳(11)依次将固定滑轮组(5)、第一定滑轮组(6)、第二定滑轮组(7)、第三定滑轮组(8)、连接滑轮组(9)以及四组动滑轮组(10)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适用于大型分段吊装时能够使得每个吊点受力一致,保证安全;适用于船台主机安装时能够调节吊装倾角,提高效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吊排
技术介绍
吊排是大型分段吊装、船台主机安装的一个重要配套设备。吊排主要服务以下两个方面的吊装:1、大型分段的吊装为追求更快的造船速度,现今的总组分段重量越来越大,大型分段吊装需设置多个吊耳,传统吊装时不能保证每个吊点受力一致,当局部某个吊点受力过大时,对吊装的安全有一定影响。2、船台主机安装船台主机安装是船上重要大型设备的安装,对吊装有较高的要求,船台有一定的倾角,而主机安装时需要主机与主机基座平行,传统吊装很难达到。因此寻求一种适用于大型分段吊装时能够使得每个吊点受力一致,保证安全;适用于船台主机安装时能够调节吊装倾角,提高效率的吊排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大型分段吊装时能够使得每个吊点受力一致,保证安全;适用于船台主机安装时能够调节吊装倾角,提高效率的吊排。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吊排,它包括主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的左右两端内部分别设置有左端定滑轮组和右端定滑轮组,所述主梁中部设置有吊耳,所述主梁的中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固定滑轮组、第一定滑轮组、第二定滑轮组、第三定滑轮组以及连接滑轮组,固定滑轮组、第一定滑轮组、第二定滑轮组、第三定滑轮组以及连接滑轮组之间从左至右均设置有一个动滑轮组,总计有四组动滑轮组,有一根钢丝绳依次将固定滑轮组、第一定滑轮组、第二定滑轮组、第三定滑轮组、连接滑轮组以及四组动滑轮组连接,动滑轮组包括前后布置的两组动滑轮支架,两组动滑轮支架之间连接有连接杆,动滑轮支架的上部设置有上动滑轮,动滑轮支架的下部设置有下定滑轮。作为一种优选,主梁由前后两块大型钢板以及两块大型钢板之间的连接板组成。作为一种优选,固定滑轮组包括一根穿过前后两块大型钢板的固定轴以及前后布置于固定轴上的两个固定滑轮,两个固定滑轮分别位于主梁的前后方,第一定滑轮组、第二定滑轮组以及第三定滑轮组为相同的结构,该结构包括一根穿过前后两块大型钢板的定滑轮轴以及前后布置于定滑轮轴上的两个定滑轮,两个定滑轮分别位于主梁的前后方,连接滑轮组包括纵向布置于主梁内的左右两块连接板,两块连接板之间前后均设置两根横轴,两根横轴上设置两组连接定滑轮。作为一种优选,左端定滑轮组包括一根连通前后两块大型钢板的左固定轴以及前后布置于左固定轴上的两个左端定滑轮,右端定滑轮组包括一根连通前后两块大型钢板的右固定轴以及前后布置于右固定轴上的两个右端定滑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具有适用于大型分段吊装时能够使得每个吊点受力一致,保证安全;适用于船台主机安装时能够调节吊装倾角,提高效率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吊排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吊排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其中:主梁I左端定滑轮组2右端定滑轮组3吊耳4固定滑轮组5第一定滑轮组6第二定滑轮组7第三定滑轮组8连接滑轮组9动滑轮组10、动滑轮支架10.1、连接杆10.2、上动滑轮10.3、下定滑轮10.4吊排11。【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3,本技术涉及的一种吊排,它包括主梁1,主梁I由前后两块大型钢板以及两块大型钢板之间的连接板组成。所述主梁I的左右两端内部分别设置有左端定滑轮组2和右端定滑轮组3,左端定滑轮组2包括一根连通前后两块大型钢板的左固定轴以及前后布置于左固定轴上的两个左端定滑轮,右端定滑轮组3包括一根连通前后两块大型钢板的右固定轴以及前后布置于右固定轴上的两个右端定滑轮。所述主梁I中部的前后两块大型钢板顶部均设置有吊耳4,吊耳4上设置有左右布置的两个吊孔。所述主梁I的中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固定滑轮组5、第一定滑轮组6、第二定滑轮组7、第三定滑轮组8以及连接滑轮组9,固定滑轮组5、第一定滑轮组6、第二定滑轮组7、第三定滑轮组8以及连接滑轮组9之间从左至右均设置有一个动滑轮组10,总计有四组动滑轮组10,第一定滑轮组6、第二定滑轮组7、第三定滑轮组8以及连接滑轮组9的高度一致,固定滑轮组5的高度高于第一定滑轮组6、第二定滑轮组7、第三定滑轮组8以及连接滑轮组9的高度,动滑轮组10的高度低于第一定滑轮组6、第二定滑轮组7、第三定滑轮组8以及连接滑轮组9的高度。有一根钢丝绳11依次将固定滑轮组5、第一定滑轮组6、第二定滑轮组7、第三定滑轮组8、连接滑轮组9以及四组动滑轮组10连接。其中固定滑轮组5包括一根穿过前后两块大型钢板的固定轴以及前后布置于固定轴上的两个固定滑轮,两个固定滑轮分别位于主梁I的前后方,第一定滑轮组6、第二定滑轮组7以及第三定滑轮组8为相同的结构,该结构包括一根穿过前后两块大型钢板的定滑轮轴以及前后布置于定滑轮轴上的两个定滑轮,两个定滑轮分别位于主梁I的前后方,连接滑轮组9包括纵向布置于主梁I内的左右两块连接板,两块连接板之间前后均设置两根横轴,两根横轴上设置两组连接定滑轮。动滑轮组10包括前后布置的两组动滑轮支架10.1,两组动滑轮支架10.1之间连接有连接杆10.2,动滑轮支架10.1的上部设置有上动滑轮10.3,动滑轮支架10.1的下部设置有下定滑轮10.4。钢丝绳11的一端通过卸扣固定于固定滑轮组5前方的一个固定滑轮上,钢丝绳11然后依次绕过第一组动滑轮组10前方的上动滑轮10.3、第一定滑轮组6前方的定滑轮、第二组动滑轮组10前方的上动滑轮10.3、第二定滑轮组7前方的定滑轮、第三组动滑轮组10前方的上动滑轮10.3、第三定滑轮组6前方的定滑轮、第四组动滑轮组10前方的上动滑轮10.3、连接滑轮组9前方的连接定滑轮、连接滑轮组9后方的连接定滑轮、第四组动滑轮组10后方的上动滑轮10.3、第三定滑轮组6后方的定滑轮、第三组动滑轮组10后方的上动滑轮10.3、第二定滑轮组7后方的定滑轮、第二组动滑轮组10后方的上动滑轮10.3、第一定滑轮组6后方的定滑轮以及第一组动滑轮组10后方的上动滑轮10.3,然后通过卸扣将钢丝绳11的另一端固定于固定滑轮组5后方的固定滑轮上。使用时,根据需要在吊耳4上穿设连接钢丝绳或者在左端定滑轮组2、右端定滑轮组3以及四组动滑轮组10的下定滑轮10.4上绕设连接钢丝绳。【主权项】1.一种吊排,它包括主梁(I),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I)的左右两端内部分别设置有左端定滑轮组(2)和右端定滑轮组(3),所述主梁(I)中部设置有吊耳(4),所述主梁(I)的中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固定滑轮组(5)、第一定滑轮组(6)、第二定滑轮组(7)、第三定滑轮组(8)以及连接滑轮组(9),固定滑轮组(5)、第一定滑轮组(6)、第二定滑轮组(7)、第三定滑轮组(8)以及连接滑轮组(9)之间从左至右均设置有一个动滑轮组(10),总计有四组动滑轮组(10),有一根钢丝绳(11)依次将固定滑轮组(5)、第一定滑轮组(6)、第二定滑轮组(7)、第三定滑轮组(8)、连接滑轮组(9)以及四组动滑轮组(10)连接,动滑轮组(10)包括前后布置的两组动滑轮支架(10.1),两组动滑轮支架(10.1)之间连接有连接杆(10.2),动滑轮支架(10.1)的上部设置有上动滑轮(10.3),动滑轮支架(10.1)的下部设置有下定滑轮(10.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排,其特征在于主梁(I)由前后两块大型钢板以及两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吊排,它包括主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1)的左右两端内部分别设置有左端定滑轮组(2)和右端定滑轮组(3),所述主梁(1)中部设置有吊耳(4),所述主梁(1)的中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固定滑轮组(5)、第一定滑轮组(6)、第二定滑轮组(7)、第三定滑轮组(8)以及连接滑轮组(9),固定滑轮组(5)、第一定滑轮组(6)、第二定滑轮组(7)、第三定滑轮组(8)以及连接滑轮组(9)之间从左至右均设置有一个动滑轮组(10),总计有四组动滑轮组(10),有一根钢丝绳(11)依次将固定滑轮组(5)、第一定滑轮组(6)、第二定滑轮组(7)、第三定滑轮组(8)、连接滑轮组(9)以及四组动滑轮组(10)连接,动滑轮组(10)包括前后布置的两组动滑轮支架(10.1),两组动滑轮支架(10.1)之间连接有连接杆(10.2),动滑轮支架(10.1)的上部设置有上动滑轮(10.3),动滑轮支架(10.1)的下部设置有下定滑轮(10.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科伟何剑鸣陈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扬子造船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