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微弯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37877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1 0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人工耳蜗微弯电极,其包括通过电极丝依次相连的电极缓冲段、电极过渡段和电极阵联段,所述电极缓冲段、电极过渡段为直线形,所述电极阵联段为弧线形,电极阵联段分为两段,一段为靠近所述电极过渡段的由至少一个椭圆环电极构成的椭圆电极段,一段为由多个由环形电极压制成的半圆电极串接而成的半圆电极段,位于所述半圆电极段的电极阵联段内侧为外露的所述半圆电极,位于所述半圆电极段的电极阵联段外侧为包裹半圆电极的硅胶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其易于插入,且通过半圆环电极和椭圆环电极相结合使用,提高了有效电刺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人工器官植入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人工耳蜗微弯电极
技术介绍
人工耳蜗是利用声电换能装置取代聋人耳蜗内丧失功能的毛细胞,直接刺激听觉神经使聋人产生听觉。人工耳蜗包括体外装置(主要包括言语处理器)和体内植入装置两部分,体外装置和体内植入装置之间的信号传输通过电磁感应完成,二者之间为皮肤相隔,没有导线连接。在整个人工耳蜗系统中,体内植入装置是最关键的部分,体外装置只有通过它才能实现听觉的恢复,电极阵列是体内植入装置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人工耳蜗植入装置电极阵联主要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是直电极阵联,另一种是预弯(也叫全弯)电极阵联,由于植入体的结构不同,因此功能方面也各有差异。对于正常的耳蜗结构,直电极阵联与耳蜗的螺旋形状不能较好的吻合,并且由于电极自身的弹性,整个电极阵联偏向耳蜗外围,造成刺激电流扩散,功耗大,影响刺激效果。直电极阵联通常采用环电极,使得电极阵联表面不光滑,植入插入时与耳蜗外侧壁摩擦阻力大,容易挤压耳蜗组织,对耳蜗造成损伤。而预弯电极阵联原始状态是螺旋状,它更接近耳蜗的螺旋神经节细胞,刺激更集中,能提高语言的分辨能力,而且功耗小,但是它不能方便手术时直接插入耳蜗内。目前,有利用辅助器械帮助手术时进行电极插入的,也有在电极阵联中预埋支撑内芯,手术时边插入边抽出支撑内芯的方法,这种边插边抽出的方法需要专门培训和训练,操作难度大,一旦操作失误,不能重复插入,需要更换整个植入体,风险大。采用在电极阵联中预埋支撑内芯,它在电极阵联封装体的背向硅胶体内设置一个与电极阵联一样长的圆柱孔,通过向圆柱孔内插设支撑钢芯达到使预弯电极阵联顺直的目的。由于支撑钢芯要插入的圆柱孔比较长,又非常细,而且大部分操作过程都处于目视效果不是很好的状态,使得插入过程比较困难,支撑钢芯容易折弯导致插入失败,也容易刺破电极阵联的封装体硅胶,破坏各电极之间的绝缘涂层而影响使用效果,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因此,需要一种易于插入耳蜗内,且插入后使用效果好的人工耳蜗电极阵联。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耳蜗微弯电极,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耳蜗电极不易插入使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人工耳蜗微弯电极,其包括通过电极丝依次相连的电极缓冲段、电极过渡段和电极阵联段,所述电极缓冲段、电极过渡段为直线形,所述电极阵联段为弧线形,电极阵联段分为两段,一段为靠近所述电极过渡段的由至少一个椭圆环电极构成的椭圆电极段,一段为由多个由环形电极压制成的半圆电极串接而成的半圆电极段,位于所述半圆电极段的电极阵联段内侧为外露的所述半圆电极,位于所述半圆电极段的电极阵联段外侧为包裹半圆电极的硅胶体。优选的,所述电极丝在所述半圆电极段位于所述半圆电极自身形成的凹槽内,在所述椭圆电极段位于所述椭圆环电极内部。优选的,所述电极丝与不同的所述半圆电极焊接位置不同。优选的,所述电极丝焊接在所述椭圆环电极的内壁上。优选的,所述电极过渡段设有三个标识位,分别为最小植入标识位、推荐植入标识位、极限植入标识位,最小植入标识位与所述电极阵联段相连,极限植入标识位与所述电极缓冲段相连。优选的,所述极限植入标识位具有顶设电极叉用的突出部。优选的,所述电极过渡段内设有包裹在硅胶体内的加强环。优选的,所述加强环为具有生物相容性的金属。优选的,所述电极缓冲段内的所有电极丝一起缠绕成锥形弹簧状。如上所述,本技术的人工耳蜗微弯电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采用将电极阵联段作成弧线形,且电极阵联段分成半圆电极段和椭圆电极段,而椭圆电极段很短,半圆电极段较长,这样使电极阵联段的外侧为包裹半圆电极的光滑硅胶体,减少植入时的插入阻力;而半圆电极段采用半圆电极,半圆电极具有接触电阻小,功耗低,刺激集中的优点,椭圆电极段采用椭圆环电极,椭圆环电极位于电极阵联段靠近电极过渡段处,椭圆环电极截面为椭圆状,其符合耳蜗的生理结构,椭圆环电极与耳蜗神经接触面积大,电刺激方向为全方向,能够确保耳蜗神经得到有效电刺激。【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的人工耳蜗微弯电极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技术的半圆电极与电极丝相固定示意图。图3显示为本技术的所述电极丝在半圆电极内的固定位置示意图。图4显示为本技术的所述半圆电极段的截面图。图5显示为本技术的所述椭圆电极段的截面图。图6显示为本技术的所述电极丝在半圆电极内的固定位置示意图。图7显示为本技术的所述加强环处的截面图。图8显示为本技术的人工耳蜗微弯电极插入耳蜗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I 电极阵联段11硅胶体12椭圆环电极13半圆电极2 电极过渡段21最小植入标识位22推荐植入标识位23极限植入标识位231突出部24加强环3电极缓冲段4电极丝5耳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8。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人工耳蜗微弯电极,其包括通过电极丝4依次相连的电极缓冲段3、电极过渡段2和电极阵联段1,所述电极缓冲段3、电极过渡段2为直线形,所述电极阵联段3为弧线形,电极阵联段I分为两段,一段为靠近所述电极过渡段2的由至少一个椭圆环电极12构成的椭圆电极段,一段为由多个由环形电极压制成的半圆电极13(见图2及图3所示)串接而成的半圆电极段,位于所述半圆电极段的电极阵联段内侧为外露的所述半圆电极13,位于所述半圆电极段的电极阵联段外侧为包裹半圆电极13的硅胶体11。本技术只将电极阵联段I做成弧形,且电极阵联段I主要由半圆电极13构成,这使电极阵联段I的内侧为半圆电极13,外侧为光滑硅胶体11,减少植入时的插入阻力;半圆电极13具有接触电阻小,功耗低,刺激集中的优点;而在电极阵联段I靠近电极过渡段2设为椭圆环电极12,是因为椭圆环电极12为扁平椭圆状,符合耳蜗的生理结构,其与耳蜗神经接触面积大,电刺激方向为全方向,能够确保耳蜗神经得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工耳蜗微弯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电极丝(4)依次相连的电极缓冲段(3)、电极过渡段(2)和电极阵联段(1),所述电极缓冲段(3)、电极过渡段(2)为直线形,所述电极阵联段(1)为弧线形,电极阵联段(1)分为两段,一段为靠近所述电极过渡段(2)的由至少一个椭圆环电极(12)构成的椭圆电极段,一段为由多个由环形电极压制成的半圆电极(13)串接而成的半圆电极段,位于所述半圆电极段的电极阵联段内侧为外露的所述半圆电极(13),位于所述半圆电极段的电极阵联段外侧为包裹半圆电极(13)的硅胶体(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澄许车明贺光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