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水上行走鞋结构,其是二浮力鞋下方设置若干的划水板,及于二浮力鞋间设置一条以上的连结绳而成,浮力鞋上方设有穿套部,可供使用者的脚掌套设,而划水板是以均等的大小与数量垂设于浮力鞋底部,结合处并设有枢转轴,枢转轴能令划水板以后方为方向摆动,使划水板在常态时,于浮力鞋底部垂直下落,而受阻力时,则能往后贴合,划水板是能利用于枢转轴前方设置一限制块,使划水板无法往前摆动,另连结绳是设于二浮力鞋的相对内侧处;通过上述结构,组成可使人于水上平稳站立、行走。(*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在于水上使用玩乐、运动的「水上行走鞋结构」 尤指其是穿套于脚底处,即可用于在水面上漂浮并行走。
技术介绍
在夏天时,许多人都会安排水上的活动,以于运动时,并具有消暑的 双重效果,而单纯的游泳戏水较容易有厌腻的感觉,因此许多种可于水上 应用的结构器具不断应运而生,如蛙鞋、游泳圈、浮板、水上自行车等等, 且另有一种能够于水面上用于行走的鞋子结构,该主要是将具有浮力的鞋 子穿戴于脚上,而以该鞋子的浮力支撑人的重量,以使左、右脚移动时, 能够以鞋底的结构于水上扇动,而得到前进,此种结构,实际上应用时, 左、右脚根本无法以穿戴的鞋子平稳浮于水面,二鞋子会随机并且漫无目 的的往各方移动,尤其是会造成二脚过于张开的情形,这时反而会令使用 者倒立跌于水中,使用上并不安全,且无法有真正水上行走的功效。本技术人有鉴于此,乃思及技术的意念,遂以多年的经验加 以设计,经多方探讨并试作样品试验,及多次修正改良,乃推出本实用新 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上行走鞋结构」,克服公知的能 够于水面上用于行走的鞋子结构,其使用时,左、右脚无法以穿戴的鞋子 平稳浮于水面,二脚会往两边张开,让使用者倒立跌于水中,使用上并不 安全,且无法真正在水面上行走的缺陷,可自由的在水面娱乐。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上行走鞋结构,其是二浮 力鞋下方设置若干的划水板,及于二浮力鞋间设置一条以上的连结绳而 成,浮力鞋上方设有穿套部,可供使用者的脚掌套设,而划水板是以均等 的大小与数量垂设于浮力鞋底部,结合处并设有枢转轴,枢转轴能令划水 板以后方为方向摆动,使划水板在常态时,于浮力鞋底部垂直下落,而受 阻力时,则能往后贴合,划水板是能利用于枢转轴前方设置一限制块,使 划水板无法往前摆动,另连结绳是设于二浮力鞋的相对内侧处,通过上述 结构,组成可于水上行走的浮力鞋结构。本技术水上行走鞋结构对照先前技术的优点是其利用于二浮力鞋下方设置可摆动的划水板,即可令使用者能够在水 面上以划水板分别于不同的浮力鞋下交替产生阻力,以让使用者在水面上 前进,而连结绳并能防止二浮力鞋往两侧无阻力的方向滑开,避免使用者 两脚太开而失去重心掉到水中,使用者能实际平稳站在水面行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3: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侧视图; 图4:是本技术的行走动作俯视图; 图5:是本技术划水板为收起的动作图; 图6:是本技术划水板为放下的动作图; 图7:是本技术划水板为划水前进的动作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本技术部份浮力鞋----10划水板----20限制块----22穿套部----11枢转轴----21连结绳----3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功效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以下兹请配合附图详述如后首先,先请由图l、图2所示观之,其是二浮力鞋10下方设置若干的 划水板20,及于二浮力鞋10间设置一条以上的连结绳30而成。其中,浮力鞋10上方设有穿套部11,可供使用者的脚掌套设,而划 水板20是以均等的大小与数量垂设于浮力鞋10底部,结合处并设有枢转 轴21,枢转轴21能令划水板20以后方为方向摆动,无法往垂直前方移动, 使划水板20在常态时,于浮力鞋10底部垂直下落,而受阻力时,则能往 后贴合,划水板20是能利用于枢转轴21前方设置一限制块22,使划水板20无法往前摆动,另连结绳30是设于二浮力鞋10的相对内侧处,该连结 绳30的数量使用与设置是以二条为佳,并且分别设置于浮力鞋10前后处, 且连结绳30是可具有预设弹力的弹性绳为之。其结构的使用,如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当使用者以脚 掌套设浮力鞋10的穿套部11后,可利用浮力鞋10踩在水面上,以浮力 鞋10固有的浮力而支撑使用者的体重,让使用者能够浮在水面上,这时 连结绳30会发挥作用,拉住二边的浮力鞋IO,使浮力鞋10保持在连结绳 30的长度间,并能于连结绳30的长度内移动(如图3、图4),当使用者 其中一脚前移时,该边的浮力鞋10下的划水板20会受到水的阻力,而以 枢转轴21处往后摆动,并贴合浮力鞋10鞋底,使水的阻力降低,让该浮 力鞋10能够顺利前移(如图5),当另一后脚浮力鞋10往前,及以前脚浮 力鞋10支撑同时往后时,往前后脚的浮力鞋10划水板20同样会贴合浮 力鞋10鞋底,前脚的浮力鞋10划水板20则会被水压与重力往下移动垂 直(如图6),使前脚的浮力鞋10能以该垂直的划水板20往前产生一阻力 (如图7),让后脚阻力小的浮力鞋IO能够往前,以此连续重复即可令使 用者得到在水面上的前进移动。通过上述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可得到下述的效益其利用于二浮力鞋 10下方设置可摆动的划水板20,即可令使用者能够在水面上以划水板20 分别于不同的浮力鞋10下交替产生阻力,以让使用者在水面上前进,而 连结绳30并能防止二浮力鞋10往两侧无阻力的放方向滑开,避免使用者 两脚太开而失去重心掉到水中,使用者能实际平稳站在水面行走。综上所述,本技术确实己达突破性的结构设计,而具有改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同时又能够达到产业上的利用性与进步性,且本技术未 见于任何刊物,亦具新颖性,当符合专利法相关法条的规定,爰依法提出 技术专利申请。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之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水上行走鞋结构,其特征在于,其是二浮力鞋下方设置若干的划水板,及于二浮力鞋间设置一条以上的连结绳而成,其中浮力鞋上方设有穿套部,可供使用者的脚掌套设;划水板是以均等的大小与数量垂设于浮力鞋底部,结合处并设有枢转轴,枢转轴能令划水板以后方为方向摆动,无法往垂直前方移动,在常态时是垂直下落;连结绳是设于二浮力鞋的相对内侧处。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水上行走鞋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连 结绳的数量使用与设置是以二条为佳,连结绳并分别设置于浮力鞋前后 处。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水上行走鞋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连 结绳是具有弹力的弹性绳。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水上行走鞋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划 水板是利用于枢转轴前方设置一限制块,使划水板无法往前摆动。专利摘要本技术一种水上行走鞋结构,其是二浮力鞋下方设置若干的划水板,及于二浮力鞋间设置一条以上的连结绳而成,浮力鞋上方设有穿套部,可供使用者的脚掌套设,而划水板是以均等的大小与数量垂设于浮力鞋底部,结合处并设有枢转轴,枢转轴能令划水板以后方为方向摆动,使划水板在常态时,于浮力鞋底部垂直下落,而受阻力时,则能往后贴合,划水板是能利用于枢转轴前方设置一限制块,使划水板无法往前摆动,另连结绳是设于二浮力鞋的相对内侧处;通过上述结构,组成可使人于水上平稳站立、行走。文档编号B63B35/83GK201040582SQ20072014326公开日2008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5日专利技术者张锦桐 申请人:翔富营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上行走鞋结构,其特征在于,其是二浮力鞋下方设置若干的划水板,及于二浮力鞋间设置一条以上的连结绳而成,其中:浮力鞋上方设有穿套部,可供使用者的脚掌套设;划水板是以均等的大小与数量垂设于浮力鞋底部,结合处并设有枢转轴,枢转轴能令划水板以后方为方向摆动,无法往垂直前方移动,在常态时是垂直下落;连结绳是设于二浮力鞋的相对内侧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锦桐,
申请(专利权)人:翔富营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