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凤斌专利>正文

水上运动健身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3339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水上运动健身艇,涉及一种减肥运动器材,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上运动的减肥器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减肥的水上运动健身艇,它包括船体(1)、体托(3)和固定在船体(1)舱内前端的方向把手(9),还包括分段鱼体(2);体托(3)至少由两段组成,所述的体托(3)的各段分别用轴承(6)固定在船体(1)舱内;分段鱼体(2)至少由两件组成,分段鱼体(2)的各件分别通过转动连接装置(7)连接在体托(3)各段的下面,分段鱼体(2)的各件利用平面铰链(4)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充分发挥了人体的生理协调性,使人们在运动的过程中达到了娱乐和减肥的双重目的,它具有结构轻巧、成本低的优点。(*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减肥运动器材,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上运动的减肥器材。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肥胖人群的比例逐渐上升,肥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人们为了远离肥胖带来的困扰,经常采用各种手段进行减肥,利用运动器材进行减肥就是其中的一种。现有的减肥器材在运动过程中比较单调、枯燥乏味,无法充分调动人们减肥的积极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减肥的水上运动健身艇,它集运动、休闲、娱乐于一身,充分调动了人们减肥的积极性。本技术包括船体1、体托3和固定在船体1舱内前端的方向把手9,它还包括分段鱼体2;体托3至少由两段组成,所述的体托3的各段分别用轴承6固定在船体1舱内;分段鱼体2至少由两件组成,分段鱼体2的各件分别通过转动连接装置7连接在体托3各段的下面;分段鱼体2的各件分别利用平面铰链4连接在一起。本技术利用多段体托3支撑人体,各段体托3又与各件分段鱼体2分别相连,而且分段鱼体在水中又受到水的冲击而扭动,所以人体的各个部位在运动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充分发挥了人体的生理协调性,使人们在运动的过程中达到了娱乐和减肥的双重目的,它具有结构轻巧、成本低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二的主视图,图3是具体实施方式三的主视图,图4是分段鱼体2一个部件的剖视图,图5是转动连接装置7的剖视图,图6是具体实施方式一~具体实施方式三体托3的横断面剖视图,图7是具体实施方式四体托3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一参见图1、图4~图6。本实施方式由船体1、分段鱼体2、体托3和固定在船体1舱内前端的方向把手9组成。体托3由上半身体托3-1和下半身体托3-2两段组成,上半身体托3-1通过轴承6固定在船体1舱内方向把手9的后面,下半身体托3-2通过轴承6固定在上半身体托3-1后端的船体1舱内;分段鱼体2由鱼头2-1和鱼尾2-2两个部件组成,鱼头2-1通过转动连接装置7连接在上半身体托3-1的下面,鱼尾2-2通过转动连接装置7连接在下半身体托3-2的下面。所述的体托3横断面圆弧的曲线与人体俯卧时身体横断面的曲线相协调,圆弧的弦长大于人体的宽度,而且圆弧的弯曲深度等于人体俯卧时的高度。所述的转动连接装置7由上连杆10、下连杆11和球铰8组成;上连杆10通过轴承6分别连接体托3的两段上;下连杆11通过螺栓12分别固定在分段鱼体2的两个部件上;上连杆10和下连杆11由球铰8连接在一起。铰链嵌槽13分别开在鱼头2-1和鱼尾2-2两个部件左右方向内侧端面的中心线上,平面铰链4通过前后对应的铰链嵌槽13连接鱼头2-1和鱼尾2-2两个部件。所述的分段鱼体2左右表面的四周还增设有四~六个拉簧嵌孔14,增加的每个拉簧5通过前后对应的拉簧嵌孔14将鱼头2-1和鱼尾2-2两个部件连接在一起。本技术的船体1、分段鱼体2和体托3既可以是木制材料,也可以是空心玻璃钢或硬塑制品;转动连接装置7、圆周轴承6、平面铰链4和拉簧5均为不锈钢材料。工作原理体托3的各段分别通过转动连接装置7控制相应分段鱼体2各个部件的运动,从而带动船体1前进,整个健身艇的前进方向利用人手来控制,即上半身体托3-1通过轴承6带动上连杆10运动,上连杆10利用球铰8的转动连接作用带动下连杆运动,从而控制鱼头2-1的运动,同理,下半身体托3-2控制鱼尾2-2的运动;鱼头2-1和鱼尾2-2之间连有四~六个拉簧,拉簧使整个分段鱼体具有弹性,分段鱼体2在失去外力的条件下可以立刻恢复原来状态。具体实施方式二参见图2、图4~图6。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体托3增加了腹托3-3,腹托3-3通过轴承6固定在上半身体托3-1和下半身体托3-2之间;分段鱼体2增加了鱼身2-3,鱼身2-3通过转动连接装置7连接在腹托3-3的下面。其他组成和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三参见图3~图6。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二不同的是,体托3增加了腿托3-4,腿托3-4通过轴承6固定在腹托3-3和下半身体托3-2之间;分段鱼体2增加了鱼后身2-4,鱼后身2-4通过转动连接装置7连接在腿托3-4的下面。其他组成和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四参见图1~图5和图7。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不同的是,所述的体托3为平面形体托,体托3各段的宽度大于人体俯卧时的宽度,它的左右两侧连有弹力拉带15,人体俯卧在体托3上时,人体通过弹力拉带15固定在体托3上,保证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不滑出体托3。其他组成和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相同。权利要求1.水上运动健身艇,包括船体(1)、体托(3)和固定在船体(1)舱内前端的方向把手(9),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分段鱼体(2);体托(3)至少由两段组成,所述的体托(3)的各段分别用轴承(6)固定在船体(1)舱内;分段鱼体(2)至少由两件组成,分段鱼体(2)的各件分别通过转动连接装置(7)连接在体托(3)各段的下面;分段鱼体(2)的各件利用平面铰链(4)连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运动健身艇,其特征在于体托(3)增加了腹托(3-3),腹托(3-3)通过轴承(6)固定在上半身体托(3-1)和下半身体托(3-2)之间;分段鱼体(2)增加了鱼身(2-3),鱼身(2-3)通过转动连接装置(7)连接在腹托(3-3)的下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上运动健身艇,其特征在于体托(3)增加了腿托(3-4),腿托(3-4)通过轴承(6)固定在腹托(3-3)和下半身体托(3-2)之间;分段鱼体(2)增加了鱼后身(2-4),鱼后身(2-4)通过转动连接装置(7)连接在腿托(3-4)的下面。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水上运动健身艇,其特征在于体托(3)横断面圆弧的曲线与人体俯卧时身体横断面的曲线相协调,圆弧的弦长大于人体的宽度,而且圆弧的弯曲深度等于人体俯卧时的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水上运动健身艇,其特征在于体托(3)为平面形体托,体托(3)各段的宽度大于人体俯卧时的宽度,它的左右两侧连有弹力拉带(15),人体俯卧在体托(3)上时,人体通过弹力拉带(15)固定在体托(3)上。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水上运动健身艇,其特征在于转动连接装置(7)由上连杆(10)、下连杆(11)和球铰(8)组成;上连杆(10)通过轴承(6)连接体托(3)和船体(1);下连杆(11)通过螺栓(12)固定在分段鱼体(2)上;上连杆(10)和下连杆(11)由球铰(8)连接在一起。7.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水上运动健身艇,其特征在于铰链嵌槽(13)分别开在分段鱼体(2)各个部件左右方向内侧端面的中心线上,平面铰链(4)通过前后对应的铰链嵌槽(13)分别连接分段鱼体(2)的各个部件。8.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水上运动健身艇,其特征在于分段鱼体(2)左右表面的四周还增设有四~六个拉簧嵌孔(14),增加的每个拉簧(5)通过前后对应的拉簧嵌孔(14)分别连接分段鱼体(2)各个部件。专利摘要水上运动健身艇,涉及一种减肥运动器材,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上运动的减肥器材。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减肥的水上运动健身艇,它包括船体(1)、体托(3)和固定在船体(1)舱内前端的方向把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水上运动健身艇,包括船体(1)、体托(3)和固定在船体(1)舱内前端的方向把手(9),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分段鱼体(2);体托(3)至少由两段组成,所述的体托(3)的各段分别用轴承(6)固定在船体(1)舱内;分段鱼体(2)至少由两件组成,分段鱼体(2)的各件分别通过转动连接装置(7)连接在体托(3)各段的下面;分段鱼体(2)的各件利用平面铰链(4)连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凤斌
申请(专利权)人:刘凤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