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超声速变截面进气道及其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028155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0 1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超声速变截面进气道,其包括依次连接的收缩段和隔离段,该收缩段具有入口和出口,所述收缩段形成为由入口向出口逐渐收缩的形状,所述收缩段的三维流场在收缩段轴向方向形成多个子流管,每个子流管的入口和出口的子收缩比与收缩段的入口和出口的总收缩比大致相等,且每个子流管构成轴对称内收缩流场的一部分,所述隔离段包括一体成型的前端部和出口通道,该隔离段的前端部的顶部与所述收缩段的出口的顶部相连,所述收缩段的出口的两侧与所述隔离段的前端部的两侧形成旁侧溢流通道。还提供了这种进气道的构造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超声速推进风洞的
,具体地涉及一种高超声速变截面进气道,以及这种进气道的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高超声速进气道是高超声速吸气式发动机的关键部件,其作用是捕获来流空气并将其压缩至燃烧室所需的高压低速状态。其设计目标是具有尽量大的质量捕获率、以尽量小的流动损失完成对来流的压缩。目前已经存在的高超声速进气道类型有:二元进气道、侧压进气道、内转式进气道等。传统的内转式进气道具有高质量捕获率和较好的流动品质,但是由于其内收缩比过大,使马赫数工作范围十分狭窄,低马赫数下自动溢流能力不足,难以实现低马赫数自起动。传统的内转式进气道主要有:(I)流线追踪式:如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的Billig等人发展基于Busemann基准流场发展起来的流线追踪进气道;英国牛津大学的Matthew基于轴对称等压内锥流发展起来的流线追踪进气道等。(2)变截面进气道:美国NASA Langley中心的Μ.K.Smart提出矩形转椭圆形(REST)的变截面进气道设计方法,基于轴对称倒喷管流场,使用流线追踪技术,分别根据矩形入口和椭圆形出口获得两个流线追踪进气道型面,在垂直于来流的一系列平面内使用数学加权函数将两个曲面融合成变截面进气道型面。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的T.M.Taylor和D.Vanffie以Busemann流动为基准流场,使用流线追踪技术,分别根据方形入口和圆形出口的两个流线追踪进气道型面,在过基准流场对称轴的平面内对流线上具有相同流动参数的点进行数学加权函数平均,从而融合成进口为正方形,出口为圆形的变截面进气道。在国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南向军博士、张堃元教授提出基于三次多项式压升规律的轴对称基准流场设计方法,通过数学加权函数生成了进口为方形,出口为圆形的变截面进气道。曲面融合方法使进气道前缘的乘波特性得不到保证,进气道在设计点不能达到质量全捕获,另外该方法适用于进气道入口-出口宽高比接近的变截面设计,当入口 /出口宽高比具有显著差异,形状变化剧烈时,该方法将变得不再适用。上述内转式进气道都是传统的封闭式内转式进气道,名义内收缩比都在Kantrwitz自起动极限以上,不通过抽吸等流动控制手段很难实现自起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超声速变截面进气道,其自起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可以不通过辅助流动控制手段实现低马赫数自起动,可以很大程度上抑制三维边界层效应形成的出口流向涡,隔离段内马赫数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在低马赫数下进气道实现自动溢流,拓宽进气道的工作范围。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种高超声速变截面进气道,其包括依次连接的收缩段和隔离段,该收缩段具有入口和出口,所述收缩段形成为由入口向出口逐渐收缩的形状,所述收缩段的三维流场在收缩段轴向方向形成多个子流管,每个子流管的入口和出口的子收缩比与收缩段的入口和出口的总收缩比大致相等,且每个子流管构成轴对称内收缩流场的一部分,所述隔离段包括一体成型的前端部和出口通道,该隔离段的前端部的顶部与所述收缩段的出口的顶部相连,所述收缩段的出口的两侧与所述隔离段的前端部的两侧形成旁侧溢流通道。本专利技术使低能气流沿旁侧溢流通道溢流,使隔离段封住高压气体,所以自起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可以不通过辅助流动控制手段实现低马赫数自起动,可以很大程度上抑制三维边界层效应形成的出口流向涡,隔离段内马赫数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在低马赫数下进气道实现自动溢流,拓宽进气道的工作范围。还提供了一种高超声速变截面进气道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收缩段形成为由入口向出口逐渐收缩的形状,将所述收缩段的三维流场在收缩段轴向方向形成多个子流管,每个子流管的入口和出口的子收缩比与收缩段的入口和出口的总收缩比大致相等,且每个子流管构成轴对称内收缩流场的一部分;(2)所述隔离段一体成型地形成前端部和出口通道,该隔离段的前端部的顶部与所述收缩段的出口的顶部相连;(3)所述收缩段的出口的两侧与所述隔离段的前端部的两侧形成旁侧溢流通道。【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将流场按照局部收缩比一致划分为多个子流管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高超声速变截面进气道的三维轮廓图。图3示出了图2的进气道的捕获面形状。图4示出了图2的进气道的侧向形状。图5示出了图2的进气道的仰视方向形状。图6示出了作为对比的传统进气道形状。【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这种高超声速变截面进气道,其包括依次连接的收缩段2和隔离段4,该收缩段具有入口和出口,所述收缩段形成为由入口向出口逐渐收缩的形状,所述收缩段的三维流场在收缩段轴向方向形成多个子流管,每个子流管的入口和出口的子收缩比与收缩段的入口和出口的总收缩比大致相等,且每个子流管构成轴对称内收缩流场的一部分,所述隔离段包括一体成型的前端部和出口通道5,该隔离段的前端部的顶部与所述收缩段的出口的顶部相连,所述收缩段的出口的两侧与所述隔离段的前端部的两侧形成旁侧溢流通道S。本专利技术使低能气流沿旁侧溢流通道溢流,使隔离段封住高压气体,所以自起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可以不通过辅助流动控制手段实现低马赫数自起动,可以很大程度上抑制三维边界层效应形成的出口流向涡,隔离段内马赫数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在低马赫数下进气道实现自动溢流,拓宽进气道的工作范围。另外,所述出口通道的横截面为矩形。另外,所述前端部为唇口形状,唇口的前缘线3为直线。另外,所述唇口的侧缘线根据唇口处反射激波的形状确定。另外,唇口的前缘线乘在初始激波上,唇口的侧缘线乘在反射激波上。还提供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超声速变截面进气道,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依次连接的收缩段(2)和隔离段(4),该收缩段具有入口和出口,所述收缩段形成为由入口向出口逐渐收缩的形状,所述收缩段的三维流场在收缩段轴向方向形成多个子流管,每个子流管的入口和出口的子收缩比与收缩段的入口和出口的总收缩比大致相等,且每个子流管构成轴对称内收缩流场的一部分,所述隔离段包括一体成型的前端部和出口通道(5),该隔离段的前端部的顶部与所述收缩段的出口的顶部相连,所述收缩段的出口的两侧与所述隔离段的前端部的两侧形成旁侧溢流通道(S)。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雅彬岳连捷张新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