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线圈盘及具有该电磁线圈盘的电炊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11852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5 0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电炊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磁线圈盘及具有该电磁线圈盘的电炊具。电磁线圈盘包括绕线盘座组件、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绕线盘座组件包括对合连接的绕线盘座体和绕线盘支架,第一线圈绕设于绕线盘座体上的第一绕线区域,第二线圈绕设于绕线盘支架上的第二绕线区域,且第一、二绕线区域在水平面的投影相错开。所述电炊具具有上述的电磁线圈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电磁线圈盘及具有该电磁线圈盘的电炊具,两个线圈可以独立工作,能够方便独立控制其中两个线圈的绕线参数与性能,满足不同区域加热效果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坎具
,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线圈盘及具有该电磁线圈盘的电坎具。
技术介绍
目前的电坎具,例如电磁加热产品(比如电磁加热电饭煲、电磁炉等),产品都有电磁线圈图盘零件,其中部分设计的电加热产品在底部与侧面分别绕设线圈盘,随着加热模式的多样性需求增多,需要进行对不同加热区域的线圈进行独立的控制以及同时具备较好的散热性能,现有结构的线圈盘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不能满足产品性能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电磁线圈盘及具有该电磁线圈盘的电坎具,其便于用户的使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磁线圈盘,包括绕线盘座组件、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绕线盘座组件包括对合连接的绕线盘座体和绕线盘支架,所述第一线圈绕设于所述绕线盘座体上的第一绕线区域,所述第二线圈绕设于所述绕线盘支架上的第二绕线区域,且所述第一绕线区域与所述第二绕线区域在水平面的投影相错开。可选地,所述绕线盘座体和绕线盘支架通过锁紧件固定或通过热熔支架或通过旋转卡扣结构固定。可选地,所述绕线盘座组件呈凹形,包括底部和侧部,所述第一绕线区域位于所述底部和侧部中的任意一个上,所述第二绕线区域位于所述底部和侧部中的另外一个上。可选地,所述绕线盘座体和绕线盘支架分别呈凹形,且均分别包括底部和侧部,所述第一绕线区域位于所述绕线盘座体的底部,所述第二绕线区域位于所述绕线盘支架的侧部;或者所述第一绕线区域位于所述绕线盘座体的侧部,所述第二绕线区域位于所述绕线盘支架的底部。可选地,所述第一线圈呈圆形或圆环形且位于所述绕线盘座体的中央区域,所述第二线圈呈圆环形且位于所述第一线圈的外围;所述第一线圈具有第一内侧引线和第一外侧引线,所述第二线圈具有第二内侧引线和第二外侧引线;所述第一外侧引线与所述第二内侧引线相接并组成公共端连接于电路板,或者,所述第一外侧引线与所述第二内侧引线连接于电路板同一连接点。可选地,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并联连接于电路板。可选地,所述绕线盘支架的侧部在竖直面上的截面呈弧形,所述第二线圈全部或部分绕设于所述绕线盘支架的侧部。可选地,所述绕线盘座体呈凹形,包括底部和侧部,所述绕线盘支架呈平板型,与所述绕线盘座体的底部相对应,所述第一绕线区域位于所述绕线盘座体的侧部,所述第二绕线区域位于所述绕线盘支架。可选地,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的绕设方向相同,所述第二线圈环设于所述第一线圈周围,且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二线圈同轴设置。可选地,所述第一绕线区域由多个弧形凸筋分别沿径向和周向阵列形成,所述弧形凸筋一体成型于所述绕线盘座体。可选地,所述第二绕线区域由多个弧形凸筋分别沿径向和周向阵列形成,所述弧形凸筋一体成型于所述绕线盘支架。可选地,所述电磁线圈盘还包括磁条,所述磁条呈放射状的一体设置在所述绕线盘支架上。可选地,所述绕线盘支架为凹形,包括底部和侧部,所述磁条包括设在所述绕线盘支架底部的第一磁条、设在所述绕线盘支架侧壁的第二磁条,所述第一磁条的假想长度延长线和所述第二磁条的假想长度延长线在所述绕线盘支架的周向上交错排列。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坎具,所述电坎具具有上述的电磁线圈盘。可选地,所述电坎具包括锅体和内锅,所述电磁线圈盘设置于所述锅体内,所述内锅位于所述锅体内且位于所述电磁线圈盘的上方。本技术所提供的电磁线圈盘及具有该电磁线圈盘的电坎具,第一线圈绕设于所述绕线盘座体上的第一绕线区域,所述第二线圈绕设于所述绕线盘支架上的第二绕线区域,且所述第一绕线区域与所述第二绕线区域在水平面的投影相错开,两个线圈可以独立工作,能够方便独立控制其中两个线圈的绕线参数与性能,满足不同区域加热效果的要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线圈盘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线圈盘中绕线盘座体和第二线圈的平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线圈盘的平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线圈盘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线圈盘,包括第一线圈1、第二线圈2和绕线盘座组件3,所述第一线圈I和所述第二线圈2均绕设于所述绕线盘座组件3,所述绕线盘座组件3包括对合连接的绕线盘座体31和绕线盘支架32,所述第一线圈I绕设于所述绕线盘座体31上的第一绕线区域,所述第二线圈2绕设于所述绕线盘支架32上的第二绕线区域,且所述第一绕线区域与所述第二绕线区域在水平面的投影相错开。第一线圈1、第二线圈2可以同时工作,也可以分别独立工作,可以形成有两个热源,两个热源可以同时加热,也可以分别独立加热,其加热模式多,加热效果好。具体地,所述绕线盘座组件3可以呈凹形,绕线盘座组件3可包括底部和侧部,所述第一绕线区域位于所述底部和侧部中的任意一个上,所述第二绕线区域位于所述底部和侧部中的另外一个上,以对应不同加热区域,实现多种加热效果,便于分区域独立控制。具体地,所述绕线盘座体31和绕线盘支架32可以分别呈凹形,且均分别包括底部和侧部,所述第一绕线区域位于所述绕线盘座体31的底部,所述第二绕线区域位于所述绕线盘支架32的侧部;或者所述第一绕线区域位于所述绕线盘座体31的侧部,所述第二绕线区域位于所述绕线盘支架32的底部。将绕线盘组件3拆分绕线盘座体31和绕线盘支架32两个部分,且将不同区域的线为分别绕设在不同位置,能够独立控制不同加热区域线圈盘的性能。具体地,所述第一线圈I和所述第二线圈2的绕设方向可以相同。所述第二线圈2可以环设于所述第一线圈I周围。所述第一线圈I与所述第二线圈2可以同轴设置,即第一线圈1、第二线圈2的轴线可以重合或大致重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同轴、重合等约束用语,考虑到加工误差、装配误差、测量误差等因素,其也可以是大致同轴或重合,并非几何学严格意义上的同轴。第一线圈1、第二线圈2可以同时工作,也可以分别独立工作,可以形成有两个热源,两个热源可以同时加热,也可以分别独立加热,具体应用中,可以通过同时启动第一线圈1、第二线圈2,也可交替启动第一线圈1、第二线圈2,或者独立启动第一线圈I或第二线圈2,其加热模式多,加热效果好,而且第一线圈1、第二线圈2所通过的电流是反向的,由于两个线圈彼此临近会存在较大的互感和等效自感。在电路工作时,等效自感的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线圈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绕线盘座组件、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绕线盘座组件包括对合连接的绕线盘座体和绕线盘支架,所述第一线圈绕设于所述绕线盘座体上的第一绕线区域,所述第二线圈绕设于所述绕线盘支架上的第二绕线区域,且所述第一绕线区域与所述第二绕线区域在水平面的投影相错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金华黄庶锋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