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识别装置、触摸屏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007467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4 0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包括一盖板元件;盖板元件包括一基板,及贴附于所述基板上的第一薄板与第二薄板,所述盖板元件上形成至少一层颜色层;设置有至少一控制元件和至少一指纹感应电极的一柔性电路板;所述至少一指纹感应电极被配置成感测用户手指的指纹;所述至少一控制元件被配置成控制所述指纹感应电极;所述至少一指纹感应电极固定设于所述第一薄板与基板之间,以便使所述至少一个指纹感应电极被安置在比所述基板更靠近所述用户手指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指纹识别装置通过在基板上设置第一薄板及第二薄板,并设置颜色层,从而形成平整无开口的外观并保证具有较佳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指纹识别
,尤其涉及一种指纹识别装置、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科技发展,指纹识别装置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各类便携式移动终端。如现有一类设有指纹识别装置的智能手机,使用者可通过所述指纹识别装置实现手机解锁、指纹识别支付等功能。现有的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为了实现指纹识别功能,需要在其触控盖板上打孔,并采用LGA(Land Grid Array,栅格阵列封装)封装技术在电子设备的盖板打孔处贴合指纹传感器,然后直接在移动终端的盖板的表面开设贯通孔以露出指纹传感器的触控感应区域,以便所述指纹传感器能进行指纹检测。但是,对移动终端的盖板的表面开设贯通孔容易导致通孔应力增加,从而导致盖板玻璃强度下降。为保证移动终端的盖板强度,打孔工艺复杂,成本较高。若在电子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等)的触控盖板下直接设置至少一个指纹识别传感器模组。由于电子设备盖板作为用户输入界面,经常接受用户手机触控按压等用户行为,因此电子设备需要较强刚性强度,而目前这类的电子设备盖板厚度大于300微米以上,目前手指面与指纹识别传感器的有效距离要小于100微米。这个距离已经远远超出了用户的手指面与指纹识别传感器的距离有效距离,导致指纹识别传感器失效而无法识别用户手指纹谷脊而形成指纹图案,因此这个领域有两个亟待攻克的技术难题:一、减少手指面与指纹识别传感器的距离;二、加大指纹传感器的电磁场的强度能使得其强度穿透300微米以上盖板。
技术实现思路
提供一种强度较佳、指纹感应灵敏、外观平整的指纹识别装置、触摸屏及电子设备。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包括:一盖板元件;包括一基板,及贴附于所述基板上的第一薄板与第二薄板,所述盖板元件上形成至少一层颜色层;所述基板设有朝向所述盖板设置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的第二表面、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侧边;所述第一薄板设有朝向所述基板的第四表面及与所述第四表面相对的第三表面,所述第二薄板设有朝向所述基板的第六表面及与所述第六表面相对的第五表面;设置有至少一控制元件和至少一指纹感应电极的一柔性电路板;所述至少一指纹感应电极被配置成感测用户手指的指纹;所述至少一控制元件被配置成控制所述指纹感应电极;所述至少一指纹感应电极固定设于所述第一薄板与基板之间,以便使所述至少一个指纹感应电极被安置在比所述基板更靠近所述用户手指的位置。进一步的,所述颜色层包括至少一层颜色油墨层或者BM层。进一步的,所述颜色油墨层或者BM层至少涂覆于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或所述第二薄板的第五表面或第六表面中的一个。进一步的,所述基板开设至少一贯通槽,设置有至少一个指纹感应电极的柔性电路板的至少部分穿过所述至少一贯通槽。进一步的,所述贯通槽的槽宽略大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厚度。进一步的,所述基板设有侧边,设置有至少一个指纹感应电极的柔性电路板自所述基板与所述第二薄板之间经所述基板的侧边延伸至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薄板与第二薄板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50 μπι。进一步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指纹感应电极被安置在比所述柔性电路板更靠近所述用户手指的位置。进一步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指纹感应电极直接贴合于所述第一薄板的第四表面。进一步的,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还设有粘合层,所述粘合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与所述第一薄板及/或第二薄板之间,所述粘合层用于将所述基板与第一薄板及/或第二薄板相互紧密结合。进一步的,所述粘合层还覆盖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指纹感应电极及至少部分柔性电路板。 进一步的,所述粘合层还覆盖于所述柔性电路板背向所述指纹感应电极一侧。进一步的,所述粘合层采用光学透明胶。进一步的,所述基板采用玻璃、蓝宝石、透明树脂中的任意一种制成;所述第一薄板及第二薄板采用玻璃、蓝宝石、透明树脂中的任意一种制成。一种包含指纹识别装置的触摸屏,包括:一盖板元件;包括一基板,及贴附于所述基板上的第一薄板与第二薄板;所述第一薄板与第二薄板的厚度小于基板的厚度,所述盖板元件上形成至少一层颜色层;所述基板设有朝向所述盖板设置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的第二表面、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侧边,所述第一薄板设有朝向所述基板的第四表面及与所述第四表面相对的第三表面,所述第二薄板设有朝向所述基板的第六表面及与所述第六表面相对的第五表面;设置有至少一控制元件和至少一指纹感应电极的一柔性电路板;所述至少一指纹感应电极被配置成感测用户手指的指纹;所述至少一控制元件被配置成控制所述指纹感应电极;所述至少一指纹感应电极固定设于所述第一薄板与基板之间,以便使所述至少一个指纹感应电极被安置在比所述基板更靠近所述用户手指的位置;其中所述基板上形成触控感应层。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元件设置于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进一步的,所述至少一个指纹感应电极包括被配置成通过电容耦合到所述用户手指上的指纹脊线来感测所述指纹的一组电容性元件。进一步的,所述颜色层包括至少一层颜色油墨层或者BM层。进一步的,所述颜色油墨层或者BM层至少涂覆于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或所述第二薄板的第五表面或第六表面中的一个。进一步的,所述基板开设至少一贯通槽,设置有至少一个指纹感应电极的柔性电路板的至少部分穿过所述至少一贯通槽。进一步的,所述贯通槽的槽宽略大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厚度。进一步的,所述基板设有侧边,设置有至少一个指纹感应电极的柔性电路板自所述基板与所述第二薄板之间经所述基板的侧边延伸至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薄板及第二薄板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50 μπι。进一步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指纹感应电极被安置在比所述柔性电路板更靠近所述用户手指的位置。进一步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指纹感应电极直接贴合于所述第一薄板的第四表面。进一步的,所述触摸屏还设有粘合层,所述粘合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薄板及/或第二薄板之间,所述粘合层用于将所述第一薄板及/或第二薄板相互紧密结合。进一步的,所述粘合层还覆盖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指纹感应电极及至少部分柔性电路板。进一步的,所述粘合层还覆盖于所述柔性电路板背向所述指纹感应电极一侧。进一步的,所述粘合层采用光学透明胶。进一步的,所述基板采用玻璃、蓝宝石、透明树脂中的任意一种制成;所述第一薄板及第二薄板采用玻璃、蓝宝石、透明树脂中的任意一种制成。一种用于指纹识别感测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显示元件;盖板元件;与所述至少一显示元件贴合;所述盖板元件部分区域透明,进一步包括一基板,及贴附于所述基板上一第一薄板、第二薄板;所述薄板的厚度小于基板的厚度,所述盖板元件上形成至少一层颜色层;所述基板设有朝向所述盖板设置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的第二表面、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侧边,所述第一薄板设有朝向所述基板的第四表面及与所述第四表面相对的第三表面,所述第二薄板设有朝向所述基板的第六表面及与所述第六表面相对的第五表面;设置有至少一控制元件和至少一指纹感应电极的一柔性电路板;所述至少一指纹感应电极被配置成感测用户手指的指纹;所述至少一控制元件被配置成控制所述指纹感应电极;所述至少一指纹感应电极固定设于所述第一薄板与基板之间,以便使所述至少一个指纹感应电极被安置在比所述基板更靠近所述用户手指的位置进一步的,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盖板元件;包括一基板,及贴附于所述基板上的第一薄板与第二薄板,所述盖板元件上形成至少一层颜色层;所述基板设有朝向所述盖板设置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的第二表面、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侧边;所述第一薄板设有朝向所述基板的第四表面及与所述第四表面相对的第三表面,所述第二薄板设有朝向所述基板的第六表面及与所述第六表面相对的第五表面;设置有至少一控制元件和至少一指纹感应电极的一柔性电路板;所述至少一指纹感应电极被配置成感测用户手指的指纹;所述至少一控制元件被配置成控制所述指纹感应电极;所述至少一指纹感应电极固定设于所述第一薄板与所述基板之间,以便使所述至少一个指纹感应电极被安置在比所述基板更靠近所述用户手指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剑锋关赛新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