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连接器及其电池连接器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97718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3 03:03
一种电池连接器及其电池连接器端子,包括绝缘本体、复数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包含复数插槽。复数导电端子设置于复数插槽中,各导电端子包括:弹性连接部、接触部及固定部。弹性连接部包括复数相互横向排列且平行之弹性臂以及复数形成于复数弹性臂两侧的连接部。接触部穿出于插槽之一侧,接触部包括一自弹性连接部前侧延伸且回折向后之弯曲接触部以及一形成于弯曲接触部末端之主动接触臂。固定部穿出于插槽之另一侧,固定部包括一自弹性连接部后侧延伸且回折向前之折弯部以及一形成于折弯部末端并对位于主动接触臂之被动接触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电池连接器及其电池连接器端子
技术介绍
一般的电池连接器中的导电端子设计,为以探针式(Pogo Pin)导电端子作使用,探针式(Pogo Pin)导电端子包括有安装在绝缘壳体内部之金属探针、导电座体及压缩弹簧,金属探针具有一可穿出绝缘壳体外部之接触端,导电座体具有可与电路板连接之接合部,压缩弹簧为设置于导电座体之二侧壁之间,且压缩弹簧上端抵靠于金属探针内壁面上,而下端则与导电座体相接触。当金属探针之接触端受到外力作用而被压入于绝缘壳体内时,即可推顶于压缩弹簧呈一弹性变形,并藉由金属探针之抵靠端与导电座体二侧壁上之支臂相接触,从而可实现电性连接之目的,惟各构件彼此非一体式构件,在组装上必须耗费较长时间与加工过程来将压缩弹簧装在金属探针与导电座体之间,亦必须控制金属探针与导电座体不被压缩弹簧弹出而顺利安装在绝缘壳体上。是以,如何解决习知结构的问题,即为相关业者所必须思考的问题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连接器端子,包括复数导电端子。各导电端子包括:弹性连接部、接触部及固定部。弹性连接部包括复数相互横向排列且平行之弹性臂以及复数形成于复数弹性臂两侧的连接部。接触部包括一自弹性连接部前侧延伸且回折向后之弯曲接触部以及一形成于弯曲接触部末端之主动接触臂。固定部包括一自弹性连接部后侧延伸且回折向前之折弯部以及一形成于折弯部末端并对位于主动接触臂之被动接触臂。在一实施例中,主动接触臂包括突部,突部可活动地接触或脱离被动接触臂。在一实施例中,连接部包括一由弹性臂侧端延伸并转折至另一弹性臂侧端之转接段以及复数自转接段两侧延伸且朝远离各弹性臂侧端方向之延伸段。在一实施例中,复数弹性臂包括依次排列之复数横向支臂以及复数个位于复数横向支臂之间之斜向支臂。本技术亦提供一种电池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如上述之复数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包含复数插槽、复数前开孔以及复数后开孔,各前开孔连通各插槽前侧,各后开孔连通各插槽后侧。复数导电端子设置于复数插槽中,各导电端子包括:弹性连接部、接触部及固定部。弹性连接部包括复数相互横向排列且平行之弹性臂以及复数形成于复数弹性臂两侧的连接部。接触部穿出于各前开孔,接触部包括一自弹性连接部前侧延伸且回折向后之弯曲接触部以及一形成于弯曲接触部末端之主动接触臂。固定部穿出于各后开孔,固定部包括一自弹性连接部后侧延伸且回折向前之折弯部以及一形成于折弯部末端并对位于主动接触臂之被动接触臂。在一实施例中,弹性连接部依序设置于各插槽内的顶部位置及底部位置而交互排列各导电端子于各该插槽中。在一实施例中,插槽中包括一限位各弹性臂之横向滑槽。并且,弹性连接部包括复数自各弹性臂侧边延伸且实质上垂直于各弹性臂之侧臂。此外,插槽中包括一限位各侧臂之纵向滑槽。在一实施例中,固定部包括—固于插槽内之固定片及一自固定片后侧延伸至后开孔外部之焊接脚。综上所述,本技术由导电端子呈弹簧式结构以增加扩展设计空间,以呈一字型或L字型弹簧设计结构能够保持其在电子产品内部正常弹性伸缩,提高结构可靠性。并且,固定部上具有向下反折一被动接触臂(力臂)而用以与接触部的突部接触,可缩短电力传输路程,增大正向力。并且,各弹性连接部依序设置于各插槽内的顶部位置及底部位置而交互排列各导电端子于各插槽中,即各导电端子呈上下正反排列设置,提供节约组装成本及减小产品的体积,且有效提高空间利用率,利于提高产品轻薄化设计并可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技术之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了解本技术之
技术实现思路
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之内容、申请专利范围及图式,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可轻易地理解本技术相关之目的及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电池连接器之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电池连接器之背面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导电端子之外观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电池连接器之侧视剖面示意图(一)。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电池连接器之侧视剖面示意图(二)。图6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导电端子之俯视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电池连接器之背面分解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导电端子之外观示意图。符号说明100 电池连接器11绝缘本体12 插槽121 横向滑槽122 纵向滑槽13前开孔14后开孔2导电端子3弹性连接部31弹性臂311 横向支臂312 斜向支臂32连接部321 转接段322 延伸段33 侧臂4接触部41弯曲接触部411 凸块结构412 止挡段42主动接触臂43 突部5固定部51折弯部52被动接触臂521 导引部53固定片54焊接脚6 外壳。【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及图3,为本技术之第一实施例,图1为外观示意图,图2为图1之背面之分解示意图,图3为导电端子之外观示意图。本技术之电池连接器100为可应用于智慧型手机等产品进行电池连接使用。电池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1及复数导电端子2,并于绝缘本体11上方覆盖一外壳6,而外壳6两侧延伸固定片可焊接在电路板上而将电池连接器100固定在电路板(未图示)。如图1、图2及图4,绝缘本体11为一长方型座体,绝缘本体11上包含复数插槽12、复数前开孔13以及复数后开孔14,各插槽12在绝缘本体11上由左至右依序排列并彼此相互分隔,且各前开孔13各自连通相对应各插槽12前侧,各后开孔14各自连通相对应各插槽12后侧。在此,各该插槽12中包括横向滑槽121,也就是插槽12中的内壁面左侧与右侧各别凹设有对称的扣槽结构。如图2、图3及图4,复数导电端子2皆分别由板件进行冲压、弯折等加工制成,各导电端子2包括一体式的弹性连接部3、接触部4与固定部5。弹性连接部3组装在插槽12内并包括复数弹性臂31及复数连接部32,各弹性臂31相互横向排列且彼此之间形成间距,并且,各弹性臂31平行阵列且对齐排列成一字型的外观,即各弹性臂31的整体概略形成具有复数间距的平板造型。特别是,复数弹性臂31包括复数组依次排列之复数横向支臂311以及一位于复数横向支臂311之间之斜向支臂312,即一组两支横向支臂311设置有斜向支臂312,由第一支横向支臂311左侧侧端经由斜向支臂312延伸至第二支横向支臂311右侧侧端。如图3与图7,各连接部32为以冲压成形制成而非以弯折成形方式制成。各连接部32形成旋转90度的U字型或H字型结构,各连接部32形成于各弹性臂31两侧,即两个弹性臂31同向侧端形成连接部32。如图3与图6,以连接部32形成H字型结构为例时,连接部32包括一由弹性臂31侧端延伸并连接至另一弹性臂31侧端之转接段321以及复数自转接段321两侧延伸且朝远离各弹性臂31侧端方向之两延伸段322,使弹性臂31侧端藉由转接段321、复数延伸段322共同界定成H字型结构,并且转接段321、复数延伸段322为以冲压成形制成。如图7,而连接部32形成U字型结构时,使弹性臂31侧端藉由转接段321形成U字型结构。并且,第一个弹性臂31左侧侧端由第一连接部32延伸至第二个弹性臂31侧端,再依序由第二个弹性臂31右侧侧端由第二连接部32延伸至第三个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连接器端子,包括:一弹性连接部,该弹性连接部包括复数相互横向排列之弹性臂以及复数形成于该些弹性臂两侧的连接部;一接触部,该接触部包括一自该弹性连接部前侧延伸且回折向后之弯曲接触部以及一形成于该弯曲接触部末端之主动接触臂;及一固定部,该固定部包括一自该弹性连接部后侧延伸且回折向前之折弯部以及一形成于该折弯部末端并对位于该主动接触臂之被动接触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庆典段术林万伟朱炳全祁小娟
申请(专利权)人: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